• 无障碍
  • 长辈版
市城管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市城管局 > 政策法规 > 部门文件
索引号: 113417237349680372/202304-00087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市城管执法局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名称: 广德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 文号:
生成日期: 2023-04-12 发布日期: 2023-04-12
有效性: 有效
政策咨询机关: 政策咨询电话:
索引号: 113417237349680372/202304-00087
组配分类: 部门文件
发布机构: 市城管执法局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名称: 广德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
文号:
生成日期: 2023-04-12
发布日期: 2023-04-12
有效性: 有效
政策咨询机关: 政策咨询电话:
广德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23-04-12 14:43 来源:市城管执法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推进我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强化预算资金管理,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资金分配和管理体制,健全预算决策机制,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广德市市级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绩〔2021〕208号)、《中共广德市委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广发〔2021〕14号)文件要求,现结合我局预算支出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预算绩效组织管理

为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经研究决定成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负责预算收支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机构组成如下:

组长:扶元金  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刘信山、陈传清、张洪武、胡千忠、吴华德

成员:彭   办公室主任

      甘厚军 环卫处主任

        执法大队教导员

      朱献忠 开发区分局教导员

      王能辉 查违城建科科长

      王华君 垃圾处理中心主任

         市容劝导大队大队长

      晏永成 宣传教育科科长

         人事科科长

        项目办科长

         数字城管科长

         政务中心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彭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预算绩效管理目标

通过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规范预算资金使用,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供决策依据。同时通过评价结果的运用,来促进评价对象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及时总结预算管理经验,完善预算资金管理办法。

三、预算绩效管理过程应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规范原则。预算支出绩效管理应当注重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二)客观公正的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真实性、方法的科学性、标准的一致性,依法公开并接受监督。

(三)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为主,重点评价预算支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单位财政预算支出整体绩效管理工作。

(四)绩效评价与财政监督相结合的原则。将绩效评价与财 政监督检查相结合,揭示影响支出效果的主要因素,及时发现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预算绩效管理主要依据

(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皖发〔2019〕11号)文件;

(三)《安徽省省级政策和项目事前绩效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皖财绩〔2020〕666号)文件;

(四)《中共广德市委广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广发〔2021〕14号);

(五)部门的职能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  

(六)部门预算申报的相关材料、财政依法批复的部门预算;  

(七)部门年度预决算报告。

五、预算绩效管理主要内容

部门的绩效预算管理包括: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和评价结果应用五个环节。

(一)事前绩效评估 (评审)

组织开展项目评审,项目评审的内容主要是项目立项的必要性、投入的经济合理性、绩效目标的合理性、实施方案的可行性、筹资的合规性等。金额在300万元以上的项目要做事前绩效评估报告。

(二)绩效目标管理

结合实际全面设置部门和单位整体绩效目标政策及项目绩效目标 (绩效目标不仅要包括产出、成本,还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和服务对象满意度等绩效指标)。

1.绩效目标的内容和分类

(1)按照预算支出的范围和内容划分,包括基本支出绩效目标,项目支出绩效目标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

基本支出绩效目标,是指部门预算中安排的基本支出在一定期限内对本部门正常运转的预期保障程度,一般不单独设定,而是纳入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统筹考虑。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是指项目建设的要求,设立并通过预算安排的项目支出在一定期限内预期达的出和效果。

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是指部门及其所属单位按照确定的职责,利用全部部门预算资金在一定期限内预期达到的总体产出和效果。

(2)按照时效性划分,包括中长明绩效目标和年度绩效日标。

中长期绩效目标是指部门预算资金在跨度多年的计划期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年度绩效目标是指部门预算资金在一个预算年度内预期达到的产出和效果。

2.绩效目标设定

绩效目标设定是指预算管理和绩效目标管理的要求,编制绩效目标并向市财政局报送绩效目标的过程;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目标,在申报部门预算时编制,并按要求提交财政局。

绩效目标要能清晰反映预算资金的预期产出和效果,并以相应的绩效指标予以细化量化描述,主要包括预期产出和预期效果;绩效指标是绩效目标的细化和量化描述,主要包括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等。绩效标准是设定绩效指标时所依据或参考的标准,一般包括历史标准 、行业标准 、计划标准、和财政部门认可的其他标准。

绩效目标设定的依据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本地区国民经济和壮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或项目规划;部门中期财政规划;市财政局中期和年度预算管理要求;相关历史数据、行业标准、计划标准等;符合财政部门要求的其他依据。

(三)绩效跟踪与运行监控

负责项目的科室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确保绩效目标如期保质保量实现。预算绩效管理主体根据确定的项目绩效目标,通过动态或定期采集项目管理信息和项目绩效运行信息,对项目管理的各相关内容和目标要求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并在归纳分析的甚础上,及时、系统地反映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项目绩效目标的运行情况和实现 程度,纠正绩效运行偏差,促进项目绩效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1.绩效跟踪的内容

各业务科室要建立绩效跟踪机制,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项目管理和目标要求的完成情况 ( 目标保障) 、目标实现程度,目标偏差和纠偏情况等进行跟踪。

(1)目标保障情况 。重点跟踪保障项目各阶段有效实施相关制度 (包括基本制度、专项办法管理措施)的完整性,项目实施中相关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其中:进度管理,资金拨付、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制度执行是目标保障情况跟踪的重点),以及目标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2)目标实现程度。重点跟踪预算执行情况,为完成绩效目标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成本消耗情况项目管理及其完成情况,以及项目预期产出、效果等目标的完成进度情况等。

(3)目标偏差情况。跟踪重点目标在项目实施中的偏差度和影响度。

(4)目标纠偏情况。重点跟踪纠偏措施的制定和整改落实情况。

2.绩效跟踪的流程

绩效跟踪在预算项目启动后实施,实施跟踪的具体时间可根据项目的特点确定。绩效跟踪次数一般为1-2次。绩效跟踪流程为:

(1)确定跟踪目标。在核对项目基本信息甚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相关绩效目标按类细化,并确定绩效跟踪的重点目标。

(2)开展绩效跟踪。依据确定的重点目标,对项目管理的相关内容和目标要求的完成情况实施绩效跟踪,归集跟踪信息。

(3)进行偏差分析。根据绩效跟踪信息,对照重点跟踪的目标,发现绩效运行偏差,分析偏差原因。

(4)提出纠偏路径。依据偏差分析,结合项目实际,提出实施纠偏的路径和方法。

(5)及时实施纠。偏绩效运行情况与设定的绩效目标要求发生较大偏离时,绩效跟踪主体应及时查找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及时纠偏。绩效运行有重大偏离的,绩效跟踪主体应将相关情况及时上报主管部门或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对绩效跟踪发现无绩效或低绩效的项目,要按规定调整执行或停止执行。

(6)形成跟踪结论。依据项目基本情况、目标设定情况、项目组织实施情况、绩效目标完成及偏差情况、存在问题及纠偏情况等,撰写《绩效跟踪结果报告》,形成跟踪结论。

(四)绩效评价

通过自评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预算执行情况开展绩效评价。对预算执行情况以及政策、项目实施效果开展绩效自评,评价结果报送市财政局。

1.绩效评价内容

绩效目标与战略规划、事业发展的适应性;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及其收益管理情况;项目管理情况,包括项目投资、项目实施、成本控制、财务监理,政府采购、合同管理、质量控制情况等;为加强管理所制定的相关制度、采取的保障措施及其执行情况;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预计产出、效果和影响力等。

2.绩效评价指标

绩效评价指标是依据细化量化的绩效目标而形成的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工具。

评价指标包括项目决策、项目管理和项目绩效三方面。

    3.绩效评价指标确定原则

相关性原则。应当与绩效目标有直接的联系能够恰当反映目标的实现程度。

重要性原则。应当优先使用最具评价对象代表性、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核心指标。

可比性原则。对同类评价对象要设定共性的绩效评价指标,以便于评价标准的规范和评价结果可相互比较。

系统性原则。应当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定量指标 应量化,定性指标可衡量,系统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可特续影响等。

经济性原则。应当通俗易懂、简便易行,数据的获得应当考虑现实条件和可操作性,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4.绩效评价指标标准

绩效评价指标标准是指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绩效评价指标标准的选用应当坚特客观公正、规范有效的原则。根据评价对像的特点,可以选用不同的评价指标标准。绩效评价指标标准主要包括: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和其他标准。

5.绩效评价方法

绩效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等。根据评价对像的具体情况,可以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绩效评价。

(五)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和绩效问题整改责任制,逐步将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作为下一期预算安排的参考,提高支出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

绩效评价结果采用综合评分定级的方法,总分证为100分 ,绩效评级分优、良 、中、差。评价得分高于90分(含90分)的绩效评级为优;得分在80分 (含80分) 一90分的,绩效评级为良;得分在60(含60分)一80分的,绩效评级为中;得分在60分以下的,绩效评级为差。实现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完善管理、预决算信息公开的“三结合”。对评价结果为差的项目,扣减下年度部门项目预算控制数,形成预算绩效管理的刚性约束。

    六、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为把此项工作抓实抓好,圆满实现绩效管理的预期目标,领导小组的各相关科室及人员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认真组织实施,科学制定评价方法,健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作出客观真实的绩效评价,按相应的职责按时完 成好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任务。

(二)落实责任,协调配合。各科室要树立大局意识,积极协作配合,形成合力,按时间节点及工作要求推进工作,认真准备考评工作所需材料,确保按时完成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并取得成效。

(三)严格自律,公正严谨。评价工作小组成员严格遵守廉政自律方面的有关规定,做到公正、严谨、廉洁,自律,严格履行绩效评价工作相关规定的条款,执行绩效评价实施方案,确保绩效评价工作保质、按期完成。

(四)评价结果作为对所属单位(科室)的年度考核依据,建立绩效问责机制。按照谁申请使用资金谁负责的原则,部门(科室)对涉及的绩效评价项目资金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