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局、市疾控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策文件库
文件分类: 部门文件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名称: 关于印发2024年广德市中医药工作要点的通知 文号: 卫健〔2024〕70号
生成日期: 2024-07-15 发布日期: 2024-07-15
关于印发2024年广德市中医药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7-15 17:04 来源: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局、市疾控局) 字体:[ ]

卫健〔202470号

关于印发2024年广德市中医药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医疗卫生机构:

现将《2024年广德市中医药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24年7月15日

 


2024年广德市中医药工作要点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广德市“十四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落地见效的关键一年,也是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创新的攻坚之年。全市中医药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聚焦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着力提升中医药内涵建设,加快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政府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一)规划引领方向。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保中医药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构建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制定专人负责中医药工作制度。在卫健委单独设置中医药管理科,通过明确职责、强化管理、优化服务,更好地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

二、深化改革,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一)全面开展“岐黄惠民”行动。2024年,全市新增1所基层示范中医馆、4所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培养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10名、基层医疗卫生中医药服务技术人员60名;继续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工作。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选择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中医药服务能力相对较强的基层中医馆和村卫生室进行建设。推进智慧共享中药房和智医助理中医诊疗辅助诊断项目畅通运行,每季度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质控检查,并建立长效机制,纳入绩效考核。

(二)推进中医医共体建设。加强中医医联体和紧密型县域中医医共体建设,按照《广德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推进以市中医院为牵头医院的医共体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内部管理,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指导帮扶成员单位,提升中医药整体服务和管理能力,推动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

(三)巩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成果。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管理办法和建设标准的通知》要求,持续巩固广德市2022-2024年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建成果,确保顺利通过省级评审,积极应对国家抽查。

(四)打造中西医协同发展模式。加强市人民医院、市妇计中心等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临床科室建设,加强妇幼、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促进工作。鼓励市人民医院争创市级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试点工作,进一步落实“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加强综合性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建设,中医科床位数力争不低于医院标准床位数的5%。

三、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

(一)深化市中医院内涵建设。支持市中医院争创三级等级医院。加快推进市中医院“两专科一中心”(急诊科、肿瘤科、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中心)建设,做强做优市中医院骨伤科、针灸推拿科、肺病科等9个中医特色(重点)专科。加快推进市中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建设。

(二)打造西学中培训基地。在发展中医药多层次人才队伍的基础上,扩大西学中人才队伍规模,推动非中医类别医护人员学习中医。加快推进西学中培训基地标准化建设,强化西学中培训质量。

(三)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强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内涵提升建设,每个中医馆至少配备一名中医师,达到内涵建设标准的中医馆达15%以上,确保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比例达到25%,能提供并开展6类10项中医适宜技术,中医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达35%以上;所有村卫生室至少配备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务人员,能够提供4类6项以上中医药技术服务。

(四)加强中医治未病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保健领域主导作用,推动治未病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机结合,加强卫生技术人员中医治未病技术培训,持续开展慢性病、0-36个月儿童、65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中医药公共卫生健康管理。

四、注重传承创新,发挥中医药人才引领作用

(一)重视中医高层次人才培养。打好招才引智人才聚集攻坚战,强化高水平传承人才、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中医护理骨干等各类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根据医疗和护理工作需要,选拔骨干进修学习。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职称评定、人事档案等工作。鼓励各医疗机构积极参加“西学中”培训。

(二)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继续按照《安徽省“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实施方案》要求,招录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和中医师承定向培养人员。持续推进中医馆骨干人才培养,加大基层中医人才储备力度,鼓励退休中医师在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农村中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五、扩大中医药文化传播,促进中医药传承发展

(一)大力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积极挖掘我市优秀的传统中医药文化,调研全市民间验方和中草药种植情况。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体验场馆和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内涵建设,大力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安徽省中医药条例》,不断提升中医药法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

(二)加强中医药科普队伍建设。贯彻落实《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行动方案》,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服务月”活动,举办中医药健康科普大赛活动,各中医医疗机构培养一批能够宣讲中医药知识的科普队伍,举办一系列“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

(三)落实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健康促进专项活动。以《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为基础,全面开展中医养生保健巡讲,对区域慢病、常见病进行早期干预,将中医药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广泛结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中药进社区、服务百姓送健康”义诊宣传,将中医药健康保健内容融入百姓生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一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