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德县档案局“十三五”规划阶段性评估
一、广德县档案局简介
县档案局(馆)(党史办公室、地方志办公室)是主管全县档案、党史、县志资料工作的县委直属事业单位。全局编制12人,在编人员12人。内设档案指导股、档案管理股、方志股、党史整编股和办公室。 1958年11月中共广德县委和广德县人民委员会档案室合并,并成立广德县档案馆。1963年11月,广德县档案管理科成立,与县档案馆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机构遭裁撤。1973年7月恢复县档案馆,1980年11月,成立广德县档案局,仍与县档案馆合署办公。1983年属县委办公室。1985年档案局划归县政府序列。1996年为县委办公室直属事业单位。2002年5月,县委党史办公室、县地方志办公室与县档案局合署,一个机构,三块牌子。自1982年起先后编印了《广德党史资料》143期、《党史宣传》7期。宣传和发行了《毛泽东视察安徽》、《中共安徽党史人物传》、《中国共产党安徽地方史》(第一卷)、《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国共产党简史》、《新四军名人在皖南》、《辉煌的二十年》、《皖东南革命大辞典》等书籍和杂志《党史纵览》;县志编纂工作也是成果辉煌,先后编成了两轮县志和若干部门志。
二、2016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升档案工作管理水平
1、明确职责,提升能力。4月22日,召开县直各单位各乡镇分管领导和从业人员参加的全县档案工作暨业务培训会议。一是会议对“十二五”时期全县档案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与回顾,分析了存在的基础薄弱、发展滞后、欠账太多等实际问题,并安排部署了“十三五”时期档案规划与目标;二是邀请省档案局标准化建设处副处长汪海峰作会议指导,并就档案业务知识开展专题讲座;三是邀请专业机构芜湖兆通档案科技公司就档案软件管理知识进行专题演示;四是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就会议进行强调。通过会议,进一步明确档案管理工作职责,提升了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
2、实施考核,提升档案管理水平。档案工作首次列入县委、县政府对全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为全面推进档案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结合档案工作实际情况,精心研究制定了全县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从组织管理、业务建设、硬件设施、开发利用四个方面做了具体细化、量化考核标准,力求通过考核工作进一步推进全县档案工作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3、强化宣传,营造档案工作氛围。积极宣传贯彻《档案法》和《安徽省档案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一是在“6.9国际档案日”期间,向县直各单位印发《广德县档案局“6.9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实施方案》;二是围绕“坚持依法治档、服务广德发展”主题,在《今日广德》报社专版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开辟档案知识问卷专栏,在县电视台播放宣传标语和相关节目;三是通过向各单位发放宣传画、宣传册,在城乡主要公共场所悬挂档案宣传横幅标语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活动。四是积极参加全省行政执法培训与考试,组织从业人员积极参加全省企业档案工作培训、全省档案人员岗前培训,取得一定成效。五是积极培育档案中介信息服务公司,促进档案服务市场化。
4、精心指导,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工作。根据省农委、省档案局统一部署和要求,加大确权登记颁证档案工作的指导。一是注重建档质量,统一归档流程;二是协助农委采取社会化购买服务方式,规范建档招投标工作;三是强化指导服务,深入乡镇村完善归档资料,指导档案公司按标准建立纸质确权档案;四是配合农委对档案资料全程扫描,规范建立数字化档案。全面完成9个乡镇11万多户50万亩的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档案,并推进数字化、信息化管理。11月中旬,土地确权工作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
5、常态管理,加强档案业务工作指导。一是四月份集中开展“回头看”工作,针对去年年检中存在的问题,对各单位整改清单进行复查,再次指导整改,65个整改单位达效率98%。对仍不符合要求的单位再次下达整改通知,限期整改;二是加强汛期档案保管和防潮管理检查指导,出台《关于汛期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并对重点单位现场检查指导,提出整改要求,落实安全责任主体;三是启动“村档乡管”试点工作,在试点单位卢村乡举办乡村档案工作培训班,深入乡村现场指导档案收集、分类、装订、编号、归档工作。9月底全面完成卢村乡机关和13个村档案规范管理工作;四是加强对重点部门档案工作指导。根据单位要求,我们重点对县开发区、检察院、城管局、地税局等单位档案规范化管理进行现场业务指导,受到单位好评。
6、依法依规,做好党内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根据县办﹝2016﹞30号文件要求,对中共广德县委成立以来至2012年6月,以县委文件、县委办公室(含党政联合行文)文件形式发布的党内规范性文件,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全面梳理,制定文件清理目录,并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档案资料查找,清理上报县委办、法制办、以及相关部门审核后作出处理意见,7月底全面完成。
7、为民服务,切实加强档案馆馆藏档案保管利用工作。档案馆现有库房面积528平方米,馆藏档案65全宗,165个立档单位的各类档案资料59271卷(册),其中文书档案26415卷,科技、会计、土地、房产、林业、婚姻等专业档案18500卷,书籍、资料14356卷。按照档案“九防”要求,明确职责,强化措施,建章立制,确保档案安全,并充分利用档案,提升服务质量,方便群众查档,提高利用效率。全年共为5000余人次提供档案查阅利用服务。
8、全力配合,推进档案馆新馆建设。广德县新档案馆位于广德县文化中心西翼,与博物馆、图书馆及城市规划展示馆结合在一起设置。总共有建筑面积7798㎡,使用面积6787㎡,分地下负一层和地上三层。具体功能布局与面积如下:档案馆地下负一层建筑面积2258㎡,使用面积2080㎡,共设置5个档案库房,合计1510㎡。档案馆一层建筑面积2445㎡,使用面积2310㎡。设置有档案查阅调阅大厅,地方志馆展示厅,多媒体报告厅,档案技术性用房,档案数字化加工用房,贵宾接待室等。档案馆二层建筑面积2258㎡,使用面积2080㎡,设置有实物库房、档案特藏室和档案业务指导股、党史股、方志股,信息技术科等办公室。其中档案实物库房160㎡,档案特藏室100㎡。档案馆三层建筑面积1180㎡,使用面积908㎡,设置有文化中心综合性机房、会议室、资料室、接待室、档案局综合办公室及领导办公室。
我局配合县城投公司,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要求,邀请了上海、湖州等地专家,对档案馆库房设置在地下作了进一步论证,并重新对内部功能布局做了进一步优化和调整,为下一步装饰装潢工程打好基础。
(三)、加强党史研究、深化党史宣传
1、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广德地方史(二卷)》的编纂工作。自2015年8月聘请专人启动编纂工作以来,我们加大资料收集和查阅,按省市要求,集中精力编写。目前已完成县级征求意见,修正后及时送省市党史研究部门审核校对,力争2017年出版发行。
2、抢救历史资料。2016年我们对县内革命遗迹遗址进行补充调查,对几位年迈抗战老战士及其亲属开展采访,形成数字化光盘,不断加强党史资料的抢救、收集和整理;加强对外联系,不断对党史资料进行补充完善,8月23日,省、市党史研究室和省博物馆对我县烈士纪念馆建设及展示内容进行调研指导;10月26日,四川省资阳市副市长周齐铭带领档案、党史、方志等部门来我县进行调研和交流,对川籍国民党抗日将军饶国华在广德浴血奋战、自戕殉国的历史资料收集和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并提出对安徽抗战第一仗中牺牲的川籍战士进行调查的课题,对拓展党史研究领域和丰富党史研究内容都有积极作用。
3、不断增强红色文化宣传效应。一是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积极为学教办提供学习党史书籍和材料,与相关单位共同组织观看影片《党员冲锋号》;二是与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关工委共同组织宣讲团,开展红色党史宣传进校园、进乡村、进企业活动;三是配合宣传部门开展党建知识竞赛活动;四是协助老干局举办红色长征胜利80周年书画展,收到良好社会效果;五是组织歌唱团积极参加县委举办的庆祝建党95周年专场文艺演出,深情讴歌党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
4、以不同方式开展纪念革命先烈活动。3月31日在清明节前夕,组织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成员到新杭镇横岗村郑大芳烈士墓前举行瞻仰悼念活动;6月15日-16日,到绩溪县党史馆、黄山市黟县党史馆进行观摩学习;6月25日,组织新研会成员到泾县云岭重温入党誓词,参观了新四军历史陈列馆并合唱《新四军军歌》,并到烈士陵园深情悼念皖南事变英烈;在“9·18”“9·30”等重要纪念日里,县领导和各部门都以不同方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先烈,向英雄致敬!
5、积极参与县博物馆设计研讨,并帮助镇村指导党史馆建设。一是县博物馆已初步完成展陈大纲的设计,全馆近3000平米,广德革命历程展是其中的一个单列展馆,按照革命时期分为六个部分,根据各个时期重大革命事件设立单元、专题,通过文字、展板、实物、浮雕、影像等再现广德如火如荼的革命历程;二是积极指导镇村史馆的设计和指导工作,邱村镇党史馆和誓节镇花鼓村王金林烈士馆在建党95周年之际均已开馆,横岗、独树等村的党史馆正在建设中,即将对外开放。
6、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工作顺利开展。一是4月12日,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彪明满一行对我县新杭镇横岗村、邱村镇门口塘社区“昔日根据地·今日新农村”进行专题调研,确定为2016年2个示范点建设,并增加新杭镇彭村村为环境整治村。为配合加快建设,我们多次深入基层进行指导,并将按政策予以适当支持,11月1日,市党史研究室、新研会等部门在督察过程中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开展抗战老战士、新四军老战士、抗美援朝老战士的普查工作,配合省相关部门摄制《新四军在安徽——口述历史》。三是召开广德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四届二次理事大会,明确了各乡镇副书记为新研会理事并配备信息联络员。四是新研会成功创刊《新四军在广德历史研究》,完成了一年两期的出刊发行工作。
(四)、加强地情研究,促进方志工作新进展
1、创新编纂《广德年鉴(2016)》。今年新增人物版和“广德好人”版,使年鉴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精彩。目前已全面完成资料收集、整理、编辑和校对阶段,12月中旬完成印刷出版,年鉴编纂工作稳步推进。
2、加强对志书编写的指导。为提升指导水平,我们分别到历史沉淀丰富的绩溪县和旅游资源丰富的黟县进行名镇名村志编写的学习调研,并确定在邱村镇、新杭镇箭川村和卢村乡甘溪村启动名镇名村志编纂试点工作,目前,邱村镇志编纂委员会已经成了,进入资料征集阶段,箭穿村志、甘溪村志正在组稿,镇村志书编纂工作迈出崭新的一步。并加强对供电公司“广德电力志”和交通局“广德交通志”等部门志编纂工作的指导。
3、积极开展老照片征集工作。每张老照片那背后沉甸甸的历史或深深的故事,都能反映广德历史上某一段时期或一个时点的社会变迁记录,自3月份以来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老照片征集活动,得到相关单位和有关市民大力支持。
4、加大对地情资料收集研究。我们与广德历史文化研究会联合,加大开展地情研究。对广德人文“家谱”、下放知情、广德造纸业、煤炭业、抗美援朝、军工厂、钱币厂等等历史资料开展收集与研究,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
(五)、积极完成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其它工作
一是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二是抓好结对共建联系村工作。三是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工作。四是积极做好联合党委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多年来,县档案馆馆藏档案条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库房面积小,基础条件较差,馆藏档案不能严格按照“九防”要求确保安全。现有馆藏档案为县委系统1988年以前、政府系统1988年以前、乡镇1982年以前、原县属国营与集体改制企业,以及婚姻、林业、劳动局、民劳局相关档案,全县各级各单位近30年没有档案进馆。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发展滞后。因档案馆条件目前未得到有效改善,全县档案基本处于纸质化管理阶段,数字化加工和档案信息化发展进展缓慢,与江浙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档案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三)各级各单位对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促进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的氛围没有形成,推动工作进展缺乏有效手段。一是单位领导不重视,档案专职人员少,流动性强,队伍不稳定调整频繁。二是少数单位躲年来档案不整理,有的甚至达10年以上。三是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档案归档不规范不达标。四是馆室条件差管理混乱。五是体制机制不健全制度不规范等等。
(四)档案局机构与人员编制偏少,内设机构不完善,在职人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老化。严重缺乏档案管理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工作活力不够,后劲不足。
(五)档案管理与信息化服务企业甚少,档案工作所需要的市场化机制没有有效形成。档案中介服务组织缺乏,对档案管理质量提高与信息化速度加快具有一定的影响。
四、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安排
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提升服务意识、宗旨意识、担当意识,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重大决定部署,思想上、行动上与县委县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更好地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主要做好以下各方面工作:
一、加快推进档案馆建设。完成档案库房密集架设计、招投标及安装工作。全面推进档案馆内部装饰工程建设,力争2017年底完成档案馆搬迁工作。
二、组织开展全县档案从业人员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档案从业人员业务素质。
三、以县委、县政府两办名义下发《广德县档案移交接收工作意见》,为档案新增进馆提出明确意见和要求。
四、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启动全县婚姻档案数字化加工以及民生档案数字化加工。
五、加强对重点部门档案业务指导,完成档案省级达标工作。
六、加强对全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档案目标管理工作考核,开展档案年度执法检查及档案年度检查工作。
七、做好“6·9国际档案日”宣传工作。
八、重点培育档案中介信息服务公司,促进档案服务市场化,并加强业务指导、行业规范与保密工作。
九、做好《广德年鉴》编纂、发行工作。
十、帮助指导完成部门志编纂工作。
十一、指导镇村志编纂工作和推广工作。
十二、完成《广德当代人物录》编纂工作。
十三、加强地情资料收集,完成《广德海峰造纸业》《广德抗美援朝人员录》、《广德家谱》。
十四、完成《中国共产党·广德历史》第二卷出版发行工作。
十五、加强党史研究工作。
十六、配合文广新局加快推进广德博物馆建设,完成广德革命史馆建设。
十七、加强指导全县乡镇党史馆、村史馆建设,推进“红色美丽乡村”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