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月份全县经济形势分析
县发改委
2017年6月4日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全县经济呈现运行平稳、稳中向好的总体态势。
(一)运行平稳,主要体现在供需增长稳定,三大需求协调拉动。
供给和需求两侧均衡发力,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县GDP完成38.4亿元,增长8.2%,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8.6:57.9:33.5,其中,二产、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0.8和1.9个百分点。
1、工业经济增长平稳。1-4月,全县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39.7亿元,同比增长9.5%,较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较省、市平均水平高1.1和0.4个百分点。主导产业快速增长,机械制造业、信息电子产业实现产值23.2亿元和21亿元,分别增长29.4%、28.3%,较去年同期提高35.4和26.3个百分点。
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企稳。1-4月,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4亿元、增长13%,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0.2%,较1-3月提高2.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比59.7%,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全县133个重点项目,有108个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77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7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72.75%;88个省“大、专、新”项目完成投资34.08亿元,占年度计划69.4%。
3、消费市场运行平稳。1-4月,全县实现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1亿元、增长16.4%,55家限上企业中同比增长的企业有37家,增长率达67%。
4、外向型经济优势凸显。皖东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获批,广德铁路货运站集装箱列车顺利开通,外向型经济发展优势进一步积聚。1-4月,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1.29亿元、增长21.3%,同比提高13.4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出口1.23亿元、增长21.7%,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二)稳中向好,主要体现在质量效益提升,积极因素增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新业态加速成长有效对冲传统产业减速,结构改革的效果在延伸扩展。
1、产业结构优化。1-4月,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3.8亿元和49.4亿元,占规工企业产值的17.3%和25.2%,分别较去年同期提高5.6和2.4个百分点。
2、企业盈利好转。1-4月,规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增长10.4%和15.3%,同比提高8.4和2.1个百分点。
3、财税结构改善。1-4月,完成财政收入11.13亿元、增长8.1%,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91.2%;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等主体税种增长48.7%。其中,增值税增长48.7%,同比提高51.9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尽管全县经济运行态势总体平稳,但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没有根本性缓解,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需增强,稳中向好的基础尚需进一步巩固。
(一)工业回升势头不稳。1-4月,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5%,较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从工业用电量看,1-4月,完成工业用电量5.4亿千瓦时、增长11.6%,较1-3月回落3.3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从企业生产经营看,319家规工企业产值负增长有82户,占规工企业数的25.7%,停产企业19户。
(二)要素瓶颈依然严峻。招商项目通过全县项目预审会审议后,签约落户工业园区时面临土地指标紧张局面,园区部分企业扩大再生产也受土地不足的制约。虽然大力开展税融通、政银担业务,但金融对中小微企业支持仍不足,银行信贷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相对有限;1-4月银行业金融机构余额存贷比为73.2%,较上年同期下降3.7个百分点;新建企业在投产后其土地证、房产证办理相对滞后,因无固定资产抵押,无法获得第三方担保,银行贷款办理难度大。园区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用工缺口,县开发区企业用工缺口每年在5%上下浮动,据某园区企业负责人介绍,3000元以下的工资在广德已很难招到员工。
(三)大项目好项目少。原材料、物流、用工、融资等成本上涨较快,压缩了中小企业利润空间。一方面,原材料成本涨势迅猛, PCB行业受铜箔持续涨价影响,原材料涨幅超过50%;其他行业的基础原材料包括钢材、煤炭、塑胶等原料全线上涨。另一方面,物流成本居高不下,2016年9月国家颁布“最严治超令”影响,加上我县物流企业少、运输速度慢、物流网不全影响,运输成本一直较高。此外,人工成本刚性增长,部分企业薪资水平增幅达到10%左右。
(四)产业转型亟待加速。传统产业占比重仍然较大,主导发展的产业存在着“弱、短、缺”的问题,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依然较大。1-4月,机械制造、信息电子两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44.17亿元,占规工总产值的22.56%,产业链较短、中后端环节不足,缺少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2016年,我县产值超10亿企业只有5家,而长兴拥有500亿企业2家、50亿2家、20亿8家,溧阳有百亿企业2家、20亿9家、10亿以上20家。)PCB产业虽然产业链及配套相对完善,产业层次相对不高、高端产品发展不足,企业规模不大、财税贡献不足,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环节,技术和规模竞争力均明显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文化旅游业亟待突破,服务业发展在资金、土地、财税等方面难以享受与工业同等的优惠政策。
(五)投资增长基础不牢。尽管去年下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长下滑态势得到遏制,但投资意愿不强、后劲不足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全县在建的带动性强和支撑作用明显的大项目、产业类不多,在库统计投资项目376个(含房地产项目26个),计划总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仅65个,仅占17.3%,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只有56个,仅占14.9%。新开工投资项目97个,占全部项目个数比重仅为25.8%,完成投资15.6亿元,下降30.7%。
(六)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4月份,全县共销售新建商品房759套,销售额5.83亿元,均价6527元/平方(商品房均价处于全市最高,高于市本级957元/平方),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36%、121%,均价同比上涨149%。与3月环比,成交套数、销售额、均价分别同比增长121%、237%、35%。
(七)人才及智力支撑不足。熟练技术工人和现代经营管理人才难招难留问题,懂得宏观经济管理、城乡发展规划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谋划等重点领域及薄弱环节的专业人才欠缺。同时,县域专家团队、智囊团、人才团队建设相对滞后,县域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撑仍显不足。
(八)区域竞争压力加大。与周边发达县市相比,我县县域经济总量规模相对较小(2010年我县GDP总量为99.3亿元,安吉、长兴、溧阳、宜兴分别为190、284、425、806亿元,分别相差91、185、326、707亿元;到2016年,我县总量增加到202.8亿元,与他们的差距却分别扩大到122、296、597、1117亿元),对金融资本、人才等中高端要素资源集聚能力不强。各县市区围绕与创新转型相关的市场、资金、人才、科技等高端领域的争夺日益激烈。
表1 1-4月主要经济指标完成目标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
|
1-4月份
|
县人代会目标
|
总量
|
增速
|
﹡地区生产总值(GDP)
|
38.4
|
8.2
|
8.6左右
|
财政收入
|
11.1
|
8.1
|
与GDP同步
|
固定资产投资
|
59.4
|
13.0
|
11.5
|
#:工业投资
|
35.5
|
20.2
|
---
|
规模工业增加值
|
39.7
|
9.5
|
9.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10.1
|
16.4
|
10
|
﹡服务业增加值
|
12.9
|
8.5
|
10%左右
|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6450
|
8.7
|
与GDP同步
|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
12.9
|
21.3
|
正增长
|
说明:带﹡指标为一季度数据。
二、对当前经济运行形势的判断
今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但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从国际看,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同步回暖,一些之前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增速转正,全球经济呈现持续复苏态势,但逆全球化、民粹主义不断升温,对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形成严峻挑战,加剧市场空间和高端要素的争夺。从国内看,国内经济延续了去年三季度以来稳中向好的态势,主要指标增速回升。在此背景下,宏观调控稳中求进的转圜空间更大,更加聚焦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解决结构性失衡问题,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振兴实体经济,实现转型升级。从全省看,一季度全省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主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不断壮大,“三重一创”建设加快推进,新动能加快积聚,全省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从我县看,经济增长的动力、活力持续增强,经济运行“稳”的因素在增多、“进”的力度在加强,结构向好的表现更为突出,预计我县经济运行有望进一步趋稳向好。
三、工作建议
针对当前复杂形势,需要我们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发展方向,把握工作重点,找准问题症结,加快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推动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聚焦重点领域研究谋划。加快发展是解决当前我县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根本。要更加突出“工业强县”战略,进一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谋划储备推动一批具有牵动性、基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投资项目和工程,加速做大做强工业。一是根据国家、省重大战略和政策,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加大主导产业分析谋划力度,明确重点发展方向。二是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加快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加快闲置企业嫁接重组,有效盘活存量资源,推动招商引资由量变到质变。三是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四是加快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改善对外形象。
(二)完善招商引资体制机制。一是深入研究上市公司、行业领军企业的战略布局动态,推动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体量大、带动力强的先进制造业项目。二是完善专业招商机制。提高专业招商人员综合素质。三是优化项目预审制度,推动项目预审专业化。突出设备投入,推动工业用地价格与设备投入相挂钩。四是调整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现有招商引资二十条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优惠力度。
(三)增强要素保障能力。一是加大项目用地保障力度,确保重点项目及时落地开工。二是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大创新型人才团队培养和引进力度。紧扣企业用工需求,深化企业、院校合作,创新产业工人培养模式。三是切实抓好税融通、政银担等政策落地,支持商业银行开展设备抵押、专利质押、商标质押、异地采购合同抵押贷款等服务创新,积极推广“三年贷”。壮大立诚担保机构,加大对主导产业的扶持力度。
(四)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以推进 “放管服”为重点,深入推动社会资本投资领域改革创新,不断破除体制障碍,进一步放开民间投资市场准入,着力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强化要素资源保障,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稳定市场预期,提振投资信心,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