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市教体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市教体局 > 规划计划
索引号: 556342452/201905-00075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市教体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实施方案】广德县教体系统构建“六项机制”强化校园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实施方案 文号:
生成日期: 2019-05-09 发布日期: 2019-05-09
索引号: 556342452/201905-00075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市教体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实施方案】广德县教体系统构建“六项机制”强化校园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实施方案
文号:
生成日期: 2019-05-09
发布日期: 2019-05-09
【实施方案】广德县教体系统构建“六项机制”强化校园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9-05-09 00:00 来源:广德县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为贯彻落实省、市、县有关安全生产工作要求,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构建“六项机制”强化安全生产风险管控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17〕16号)、《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构建“六项机制”强化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皖安办〔2017〕19号)、《安徽省教育系统构建“六项机制”强化校园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实施方案》(皖教秘思政〔2019〕11号)等文件要求,推进全县教体系统构建“六项机制”建设,强化校园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保障校园及师生安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风险预控、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坚持分级管控、分类实施、属地管理,坚持源头预防、系统治理、专项治理相结合,全面开展校园安全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责任“六项机制”建设,积极构建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全力防范校园安全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全面提升各级各类学校安全风险预防处置工作水平。

 

二、实施主体

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以下统称学校)。

三、任务措施

(一)建立风险查找机制

1.建立风险隐患“四查一建”风险隐患查找制度。即食堂、宿舍、实验室等重点部位要天天查,水电气、消防设施等重要设施设备要时刻查,各类安全隐患要定期查,开学前后、节假日、重大活动、重要节点等重点时段要集中查。建立风险隐患发现、报告和信息收集、处理平台、渠道。

2.编制《广德县中小学安全风险点查找指导手册(试行)》(见附件1),明确安全风险查找基本内容、方法和要求。

(二)建立风险研判机制

3.建立校园及学生安全风险研判工作制度。县教体局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风险研判例会,重要时段、节点及时召开研判会议,对校园及学生安全形势进行综合分析,研判突出风险点,落实防控责任措施。各学校结合实际,建立定期综合研判、专项研判制度、机制。

4.科学设定事故风险等级。依据省安委会办公室有关风险分级方法和标准,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等风险逐一进行研判,按照风险大小由高到低将风险分为红、橙、黄、蓝四个等级(详见附件3),建立风险清单。同时,针对风险点动态变化,及时评估调整风险等级。

(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1.设定风险预警分级。对照风险研判结果,根据风险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将安全风险预警由高到低分为I(特别严重,用红色表示)、II(严重,用橙色表示)、III(较重,用黄色表示)、IV(一般,用蓝表示)四级预警。

2.发布风险预警。县教体局和学校根据风险危害类型、程度、对象和防范措施要求,确定风险发布范围,明确预警事项、警示原因、可能危害程度、防范措施要求、应急措施、报告方式及警示级别等。具备解除条件时,及时解除预警信息。

3.风险发布范围。出现蓝色等级风险,由学校向全校公告预警;黄色以上风险,由县教体局向各学校发布。发生可能造成较大影响事故(事件),县教体局将根据实际确定预警发布范围。

4.风险发布基本依据。黄色等级以上风险;校园发生学生意外伤亡事故(事件);发生学生校外一起3人以上伤亡事故(事件);进入青少年儿童意外伤亡事故(事件)易发多发时期;遭遇恶劣天气和自然灾害可能造成涉校涉生事故灾害;上级有关部门发布的相关预警通知;有关大数据系统检测自动预警。

5.预警发布方式。学校根据预警内容和范围,选择行文发布、通告栏通告、告知卡提醒、官方网站发布、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发布、手机短信发布、广播电视发布等多种途径向学生或社会发布预警。

6.报告风险预警。学校发布蓝色预警信息的同时要报县教体局,黄色预警信息由县教体局发布并报县委县政府、县安委办及其他有关部门,橙色预警信息由市教体局发布并报省教育厅,红色预警信息由省教育厅发布并报教育部、省委省政府、省安委办及其他有关部门。具备解除条件时,及时解除预警信息。

(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1.及时启动预警响应。各学校根据风险预警等级,按照重大风险优先、循序渐进、动态管理原则,建立风险清单、责任清单、管控清单,落实防范措施,实施分级管控、跟踪管控,直至解除预警。

2.建立重大事项风险评估制度。学校开展涉及师生重大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事项,应当按照规定开展专项风险评估。源头预防、规避风险隐患。

3.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和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学校基础设施、设备、器材等要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安全标准,按规定通过相关安全检验。

4.加强学校安全管理规范化。建立健全学校日常管理各项制度、规范,不断切实提高学校日常管理和安全管理水平。

5.强化学校安全教育演练。有计划、有载体、多渠道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做到学校、师生、内容全覆盖,不断提高学校师生防灾避险意识、能力和处置经验。橙色以上风险预警后,学校要开展专项演练。

6.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检查督查。学校要定期开展学校安全工作大排查,形成校园及学生安全管理常态、高压态势,黄色以上风险要开展专项检查。

(五)建立风险处置机制

1.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与处置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预案体系,不断规范预案。结合学校实际,逐步细化分类预案,重大风险事故应对要制订专项预案,定期开展预案演练,不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2.重视事故初期处置。坚持抢早抢小,加强事故初期处置。不断规范事故初期处理程序和基本步骤,加强一线人员处理险情和自救互救能力培训。险情发生时,各学校现场教职员工应根据风险点的性质特点、危害程度立即按照现场处置预案,采取适当措施处置、化解险情,并同时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同时,根据事故风险等级和有关规定,逐级向县教体局、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

3.启动应急预案。接到险情报告后,各学校迅速研判响应等级,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根据险情应对需要,迅速组织或向相关部门报告请求应急救援。同时,按照《安徽省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有关专项预案应急响应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全力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事件调查,相关负责人迅速赶赴现场,指挥、指导、协调处置事件。发生一般以上事故、事件(I级,II级,III级,IV级),县教体局迅速组成工作组,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赶赴事发地或相关学校,深入一线指挥、协调事发学校在属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妥善处置风险事件。

(六)建立风险责任机制。

1.各学校建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稳定工作责任体系。

2.落实学校安全风险管控主体责任。按照“范围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的要求,中小学校按照《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将安全稳定工作分解落实到学校每个部门、各岗位、各教职员工,形成“人人有责、全员参与”的学校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责任机制。

3.建立安全风险隐患整治责任机制。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制订整治方案,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落实整治措施,落实整治时限,落实风险防控和应对措施预案,实现风险排查整治闭环管理。

   4.建立风险事故责任追究机制。对因工作疏漏等因素导致的风险、事故(事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严肃追究、查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县教体局建立安全风险挂牌督办、重点督办、行政处罚等制度。对负有安全责任的单位和责任人给予通过书面责成督办、约谈、通报批评、行政处罚等方式在职权范围内追究相应责任。

四、实施要求

1.各学校要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细化责任、措施,健全“六项机制”,全面推进构建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2.将各学校开展“六项机制”建设情况纳入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考核体系,县教体局将定期开展督导考核,对进度迟缓、工作不力的,予以通报批评并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