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邱村镇积极探索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渔业养殖迎来创新突破,一种融合智能技术、绿色理念的“桶里养鱼”新型养殖模式,正成为农业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走进邱村镇双岗村李成亮的渔业养殖中心,仿佛踏入了一个科技感十足的渔业新世界。这个占地面积3800多平方米的场地内,整齐排列着60个直径6米的PP材质的陆地圈养桶,这些桶便是小鱼的“智能家园”。厂房内温度湿度自动调节,每个圈养桶装水循环和增氧盘等设备。
据了解,李成亮2016年开始从事水产养殖,由于传统露天鱼塘受季节、气候制约,冬季低温导致鱼类生长缓慢,夏季高温易发病害,加上水资源消耗高、尾水处理难等问题,产业升级迫在眉睫。2024年,经过镇村两级的谋划和帮助,李成亮与浙江大学建立技术协作,采用“公司出资金、高校出技术、村里出土地”的合作模式,在邱村镇双岗村建起了工厂化循环水渔业养殖中心,主要培育鳜鱼、马口鱼、鲈鱼等养殖品种。这也是宣城市首个工厂化循环水渔业养殖项目。
双岗村渔业养殖中心项目于2024年3月启动建设,内设循环水养殖系统5套,陆地圈养桶60个,当年9月建成并进入养殖调试阶段,可根据订单需求养殖不同淡水鱼。
广恒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成亮介绍说:“现在我们一个桶是6米直径的,有45立方水,一立方水能养50公斤以上,现在我们一个桶算出来产到4000-5000斤产量,一个桶相当于外塘4-5亩的养殖面积“。
据介绍,双岗村渔业养殖中心项目二期工程将于今年9月开工,在扩大工厂化养殖规模的同时,也增加鱼类品种多元化。
从“靠天吃饭”的传统渔业到“科技赋能”的智慧渔业,“桶里养鱼”模式是渔业新质生产力的有力彰显。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打破了传统养殖的诸多限制,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多赢。
(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