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凤井社区兼任专职网格员张燕、李忠萍凭借敏锐的警觉和扎实的反诈宣传基础,成功拦截一起以“文化馆参观”为幌子的养老诈骗活动,为辖区老人守住了来之不易的“养老钱”。
蹊跷“邀请”,暗藏玄机。兼任专职网格员张燕、李忠萍在凤井小区门口巡查时发现,辖区内几位老人正聚在小区凉亭内,兴奋地讨论着一张“文化馆免费参观券”、只有60岁以上老人才可以报名,车接车送,午餐免费等福利。然而,细心的李忠萍立刻察觉到异常:“文化馆活动怎么会通过私人名片发放?上面既无主办单位公章,也没有具体地址。”
她当即上前询问,发现发放卡片的是一名自称“文化馆工作人员”的老大妈。对方言辞闪烁,仅强调“名额有限,第二日直接前往凤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集合即可”。张燕心中警铃大作,迅速将情况上报社区反诈专班。
快速响应,揭开骗局。接到线索后,凤井社区党委书记、综治专干立即启动反诈应急预案。一方面,安排网格员暗中跟踪,防止其继续接触其他老人;另一方面,联系派出所民警协助调查。经核实,所谓“免费参观”实为诈骗分子引诱老人外出的幌子,将老人带至偏远地点实施封闭式推销,甚至可能威胁人身安全。
与此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兵分两路:一路紧急联络涉事老人的家属,告知风险;另一路在小区门口、菜市场等老人聚集地展开地毯式宣传,揭穿骗局话术。网格员李芳手持扩音器,大声提醒:“大家别轻信陌生人!真正的文化馆活动不会收‘保险费’,更不会私下发卡片!”
精准科普,筑牢防线。为彻底打消老人的侥幸心理,社区同步开展了一场“防诈骗小课堂”。民警结合近期类似案例,剖析骗子套路:“他们先以小恩小惠骗取信任,再利用老年人信息闭塞的弱点,诱导转账或购买高价保健品。”网格员则现场演示如何识别虚假宣传:一看主办方资质是否正规,二看活动流程是否透明,三看是否需要“预交费用”。
80岁的刘奶奶感慨道:“幸亏网格员及时拦着,我差点就跟着去‘领奖品’了!”为巩固宣传效果,社区还为每位老人发放了反诈手册,并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开通24小时反诈咨询热线。
“养老诈骗不仅骗钱,更伤人心。我们要做的不仅是事后补救,更要前置防护网。”社区党委书记在总结会上强调。 如今,凤井社区的公告栏、电梯间随处可见反诈标语。莫道桑榆晚,护老情更真。凤井社区的网格员们以责任为盾、以初心为矛,用一次次疾风骤雨般的行动,为老年人织就了一张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网”。在他们的努力下,“骗子的花言巧语”终难撼动“夕阳的安宁”,而这份守护,也将随着社区治理的深化,化作老人心中最踏实的依靠。(张梦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