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市工信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市工信局 >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23562179516N/202504-00011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市工信局 主题分类: 其他
名称: 广德市工信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5-04-15 发布日期: 2025-04-15
索引号: 11341723562179516N/202504-00011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市工信局
主题分类: 其他
名称: 广德市工信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5-04-15
发布日期: 2025-04-15
广德市工信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5-04-15 11:03 来源:市工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4,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工信局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全力培育骨干企业、壮大产业集群、培育新质生产力,努力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运行监测稳增长会同相关部门、园区,开展重点企业帮扶指导,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夯实工业经济发展基本盘,主要经济指标逐月向好,稳健运行。1-9月实现规工产值554.8亿元,同比增长2.9%,预计全年规工产值750亿元,居宣城市第1位。规工增加值累计103.8亿元,同比增长7.8%,预计全年规工增加值增速7.5%以上。1-9月累计完成技改投资33.55亿元,同比下降1.34%预计全年完成技改投资39亿元,同比增长58%全市1+2+2”产业374家规上企业实现产值351.7亿元,占全部规上企业产值的63.4%,较去年同期提升0.6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每月保持两位数增长,预计全年42亿千瓦时

(二)重视企业培育主体深入推进以规工企业为基础,“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小巨人企业为引领的梯队培育模式。1-9月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8户,总数578户。坚持把专精特新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暨政策宣讲活动,专题辅导重点企业50余户。固德威创成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科蓝特创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3家企业创成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三)推动提质扩量强产业。坚持以链式思维壮大产业集群,统筹推进1+2+2”产业发展, 坚定不移培育围绕延链、补链、强链打造完整产业生态。开展五个产业链及链主企业摸底调研,撰写产业链情况分析专报和“链主”企业调研报告。加强印制电路板产业集群培育,创成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广德经开区作为全省唯一园区,在世界制造业大会展示数字化转型区域联动发展成果,为全省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广德思路

(四)持续为企服务筑根基建立市级领导包保规工企业全覆盖机制,完善人员协同配合、政策宣传解读、问题集中处理等服务企业机制,开展“送政策上门”,深入园区召开政策宣讲会3场、惠及企业500余家。常态化开展多种类型的产需对接活动,搭建企业供需对接平台,促进产业链优势互补、上下游协同发展,围绕新能源、电子电路、建筑材料、压铸等行业,开展13场产需对接,邀请企业达300余家。组织20家企业参加宁国、芜湖汽车及零部件产需对接会。积极开展线上产需对接,组织173家企业入驻宣城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708家企业入驻广德市产业大脑供需平台。优化简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兑现程序,预计兑现高质量发展政策奖补资金1亿元。

坚持数字赋能促转型。印发2024年度促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政办〔202426号),促进企业抓住政策机遇推进转型升级。摸排上报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储备项目153个,总投资377.52亿元,上报总投资额居宣城市第1位。围绕力鑫特钢、南方水泥发展情况,一企一策提出转型方向,拟定转型方案。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稳步推进,2024数字化转型测评目标数578家,参与测评企业共604家,通过571家,通过率99%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新建5G基站203个,累计建成1471处,开通率100%。推荐安能电子、优合铝业、威利广、润康橡塑4家企业申报省企业技术中心,亚太汽车、万奔电子申报省工业设计中心。茂顺汽车、捷配2家企业获评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拓盛汽车获评省智能工厂,万正电子、亨通铜业获评省数字化车间,久马机械通过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广德经开区、广信农化分别通过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省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验收。积极争取制造强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民营经济发展资金3115.9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其中固德威获得产业链协同创薪资金813.1万元,新远达获得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示范项目资金250万元。

)深化绿色发展提质效。大力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开展2024年度公益性节能诊断5,推动工业能效水平提升。明讯科技创成国家级绿色工厂,永茂泰铝业、拓盛创成省级绿色工厂,捷胜、力鑫特钢等4家企业创成宣城市绿色工厂。积极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完成2023年度“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489家企业通过评价。不断深化结果运用,今年以来发放“亩均英雄贷”35笔共3.3亿元。推进工业低效用地处置,1-9完成48户企业(项目)低效用地处置,其中嫁接16398.3亩,收回5321.8亩,提质增效251065.5

)夯实安全基础促发展。完成市本级120吨食盐储备任务,定期开展食盐市场专项检查,督促承储企业严格落实储备盐管理制度,有效保障我市食盐市场供需稳定和质量安全。强化非煤矿山行业管理,严格项目备案、初步设计审查、竣工验收等手续办理,杜绝超能力开采,保障行业健康、安全发展;每季度分析行业安全形势,重点时段、重点领域强化检查,制定2024年度安全管理和行业管理督导检查计划,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全面推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让“安全”在企业全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10月,开展执法检查31批次合计98家企业,涉及民爆行业安全监管、非煤矿山行业管理、服装加工厂所安全管理,排查问题隐患158处,整改率100%

打牢党建根基强作风一是抓《条例》学习。结合党纪学习教育,抓好《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开展“读书班”活动,制定党员《条例》学习计划29份,撰写学习心得体会12篇,领导干部上党课5次,参观税务局廉政场馆,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二是抓组织生活。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抓好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好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积极谋划党建活动,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调查研究、特色党建活动等多种方式和渠道,持续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三是抓党风廉政。严格领导干部日常报备管理,管好“干部职工”8小时以外时间,全年开展谈心谈话20次。集体研究推荐项目申报和“三重一大”工作,聘请第三方会计事务所,从严审核市本级资金奖补项目。努力营造“亲”“清”的政商关系四是抓意识形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定意识形态工作重点任务和责任清单,牢牢把控意识形态主导权,密切关注维护工业企业、网络安全、信访维稳等领域意识形态。五是抓信访维稳。全面分析研判涉企领域重大风险,认真处理信访事件,倾听群众及企业诉求,全年办理信访局转信访件6件,接待上访群众11人,及时化解矛盾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奋力抓好党建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一是坚持理论学习。全面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二是严格制度落实。认真开展“三会一课”、“第一学习制度”、谈心谈话、党员领导干部日常报备等制度,加强人员学习笔记检查抽查,保证制度落实。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组主体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加强党员干部“8小时”以外时间管理,做好项目审核、财务管理、人事调整中的监督检查,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

(二)着力突出工业经济稳定增长锚定全年目标任务,紧盯经济运行的关键节点,持续强化运行调度,做好重点领域、重点指标、重点板块的跟踪监测及分析预警,细化有效举措、狠抓推进落实,全力以赴巩固回升向好态势。全力做好增长点挖潜扩能工作,紧盯一批新建投产企业产能释放,力争全年规工增加值增长7.5%以上。

(三)协力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体系围绕“1+2+2”产业体系,系统推进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建设以新技术改造政策为导向,按照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的要求,加快完善备案纳统手续,加大金融支持技改项目力度,加强技改项目要素保障,鼓励重点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力度。加快寻钠钠离子电池、永茂泰一体化压铸、人本集团重大装备轴承等重点项目建设,争取早投产、早见效。按照钢铁、水泥、化工等传统产业一业一策制定转型升级方向和路径,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四)努力提升产业数字转型创新能力。瞄准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目标,结合传统产业特点,按照选龙头、树典型、重引导、全覆盖的思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网络基础设施为支撑,促进两业融合,加快推进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协调发展。深入传统制造企业常态化开展数字化诊断服务,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广中小企业数字化软件服务包,建设区域工业互联服务平台。推动规上企业数字化全覆盖,争创省级数字换典型示范项目,力争新增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3家以上。

(五)全力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不断壮大国家、省、市绿色制造项目规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省级绿色工厂2家,宣城市级绿色工厂4积极进行工业能效提升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能效、水效领跑者标杆企业。加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力争培育1废钢铁加工利用规范企业1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企业。

(六)聚力培育更多优质企业持续强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动态监测,着力解决制约工业生产的关键问题;推动符合条件的“小升规”企业尽快入规纳统,将产业导向明确、市场成长迅速、财务制度健全的中小微企业纳入小升规培育库,确保全年培育入规60户以上。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精细化,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覆盖,推动拓盛、明讯等重点企业申报国家级“小巨人”。

(七)协力持续优化为企服务抓好市场开拓助企服务,深入调研分析企业需求,结合全市主导产业特点,积极组织专属供需对接活动,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支持工业企业增产增效、扩大生产,积极兑现惠企政策,发挥奖补资金政策引导效应、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用工、资金等困难问题。

(八)大力提升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水平严格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做好非煤矿山、民爆、服装加工等行业安全监管,通过购买安全技术服务、联合属地政府及执法部门开展检查、诊断、依法行政等工作,切实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强化非煤矿山行业管理,严格项目备案、初步设计审查、竣工验收等手续办理,杜绝超能力开采,保障行业健康、安全发展。督促食盐承储企业落实储备盐管理制度,有效应对各种突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