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密码”。近年来,广德市水利局以壮大村集体经济为重点,充分发挥水库移民后扶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不断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助力移民村走上集体经济“自我造血”、富民产业“各美其美”的幸福道路,全面赋能乡村振兴。
特色产业“全面开花”
眼下,正是草莓大量上市的季节。位于广德市新杭镇阳湾村的百亩草莓基地,一茬接一茬的草莓进入成熟期,翠绿的枝叶间,颗颗草莓宛如红色宝石,散发着诱人的果香。
“我们种植的草莓品种包括红颜、白草莓和‘黑珍珠’,今年收成不错,50个标准大棚每亩产量超过4000斤。”基地负责人李玲向记者介绍,“我们的市场主要是面向江浙沪地区,把控好草莓品质,卖出好价格不成问题,去年我们的销售额就超过了160万元。”
草莓的丰收不仅让种植户尝到了甜头,也带动了周边群众共享这份“莓”好前景。“在草莓基地上班,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到家里,对我们来说再方便不过了。”正忙着分拣草莓的村民彭世莲说。
阳湾村的“甜蜜事业”离不开广德市水利部门的大力扶持。2024年,在阳湾村草莓基地一期建设的基础上,广德市水利局兑现水库移民后扶资金100万元,助力阳湾村建设草莓基地二期工程,为该村特色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村企合作富民强村
“多亏了水利局的移民后扶资金,我们村的标准化厂房才能顺利建起来。”在广德市誓节镇七塔村,村党委书记张震指着村里一座崭新的厂房告诉笔者。
地处偏僻,资源单一,底子薄弱……誓节镇七塔村集体经济发展曾面临诸多困境。多年来,村两委积极求变谋发展,探索产业振兴之路。2024年,广德市水利局拨付水库移民后扶资金150万元,犹如一场“及时雨”,为七塔村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利用这笔资金,七塔村将废弃闲置的4000平米老村小加以改造,建设1500平米的标准化厂房,并通过公开招租形式实现村企合作,不仅盘活了村级“沉睡”资产,也增强了村集体经济自身“造血”功能。
“通过村企合作,能够为我们村集体实现每年20万元的稳定收益,而且也能帮助周边80余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实现集体和村民的双重增收。”七塔村党委书记张震表示。
康养产业巧借东风
在广德市卢村乡甘溪村,康养文旅产业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近年来,甘溪村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康体养生、气候环境等优势,稳步推进康养旅居建设,不断夯实康养旅居产业发展基础,打响了康养小镇的“金字招牌”。2024年,甘溪村总投资460万元建设1600平米生态民宿,其中包括移民后扶资金200万元,推动甘溪村康养文旅配套产业再升级。
“移民后扶资金的大力扶持给了我们很强的信心。”甘溪村党委书记李卓雷介绍,“我们的生态康养民宿项目预计今年五月份能够投入运营,项目建成以后,可以为村集体带来每年20余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也能够解决周边群众就业问题。”
近年来,在移民后扶资金的持续助力下,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广德市充分发掘水库移民安置区特色资源,做好移民资金与产业发展的结合文章,紧扣产业兴旺“主轴线”,奏响“富民”新篇章。
“2024年,我们一共向上争取移民后扶资金1201万元,其中用于产业发展的项目达到700多万元,已经超过了总投资的60%。”广德市水利局移民办主任顾敏说。下一步,广德市将继续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后扶产业项目,进一步激活移民安置区产业发展潜力,为实现移民增收致富提供动力。
(周滋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