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学校是劳动教育的实施主体,应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
二、总体目标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思想引领。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在劳动教育中“德”“增智”“强体”“审美”,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坚持有机融入。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
(三)坚持实际体验。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坚持适当适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同时要教育学生,劳动过程中要学会自护,确保人身安全。
四、实施途径
1.课堂教学。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劳动技术课程,让学生了解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技能。
2.校园劳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卫生保洁等劳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劳动的价值,培养劳动习惯。
3.家庭劳动。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参与家务劳动,如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劳动等,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劳动观念,提高劳动能力。
5.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直接参与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
五、劳动内容
(一)、家庭日常劳动清单(六个年级家庭作业)
一年级
1刷牙洗澡
2整理穿戴
3系鞋带
4系红领巾
5折叠衣服
6整理鞋柜
7清洗水果
8餐前摆放碗筷
9餐后清理餐桌
10用扫把扫地
11收拾垃圾
12简易折纸
13整理书包
14削铅笔
15收纳玩具
二年级
1折叠被子
2洗红领巾
3清洗袜子
4剪指甲
5男生吹风吹头
6女生梳理头发
7择菜洗菜
8刨果皮
9泡茶水
10归类收纳零碎物品
11整理沙发
12整理书桌书架
13擦拭台面灰尘
三年级
1整理房间
2女生简易扎头发
3手洗单薄小件农物
4洗拖鞋
5清洗水杯
6晾晒衣服
7用拖把拖地
8整理冰箱
9蒸煮米饭
10包馄饨
11做水果拼盘
12接待客人
13养护盆裁
14照顾家中小动物
15垃圾分类
16家用品归类整理
四年级
1整理衣柜书柜
2打扫并美化房间
3佩搭成套衣服
4洗衣机分类洗衣服
5刀切瓜果蔬菜
6做凉拌菜
7包水饺
8蒸鸡蛋羹番茄炒蛋
9微波炉加热食物
10用电水壶烧开水
11餐后洗碗
12清洗马桶
13擦玻璃
14美化客厅
15超市购物
16尊老爱幼专项劳动
五年级
1清洗书包
2洗刷运动鞋
3洗刷稍厚衣物
4美化个人形象
5炒土豆丝等八个家常素菜
6清理厨房
7清理卫生间
8剪贴窗花
9缝钉纽扣
10种植蔬菜
11使用螺丝刀等常用工具
六年级
1拆换被套
2美化个人形象
3组织家庭大扫除
4炒肉丝等十二个家常小炒
5做多个家常炖汤
6腌制腊肉
7艺术插花
8搭建帐篷
9规划并整理旅行物品
10制作创意美食
11使用和维护各类家用小电器
(二)、学校日常劳动清单(常规劳动+融合劳动+劳动活动)
1-3年级
1帮助老师收发作业。
2整理课桌椅,保持桌面整洁。
3整理讲台、图书角等,保持物品摆放整齐有序。
4自主借阅和归还图书,整理班级书柜。
5与同伴合作完成班级值日工作,如擦黑板、擦门窗、排桌凳、清除垃圾等。
6进行卫生包干区打扫,定时进行保洁。
7节约用水,清洗拖把、抹布时有意识控制水量。
8节约用电,做到人离断电,会开关灯、电扇等。
9餐后将餐盘清理干净,餐盘摆放整齐。
10进教室后,主动开窗通风。
11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12文明就餐、餐桌整理。
13住校学生能收拾衣物、整理洗漱台。
4-6年级
1保持抽屉、书包整洁有序,无杂物。
2参加班级大扫除,把清洁工具清洗干净、摆放好。
3中餐提前分餐,并合理分配。
4为班级养护绿植,参与教室美化。
5参与学校绿化养护,为花草树木制作名称牌等。
6参与班级板报、学校墙报栏、宣传栏等布置。
7为学校设计和制作安全标志、安全宣传标语、安全逃生路线等。
8参与学校接待、引导、解说等志愿服务。
9对班级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10文明就餐、餐桌整理。
11书吧整理。
12住校学生能清洗衣物、整理床铺、整理拖箱。
(三)、社会劳动清单
1.1-3年级
①认识一些常见的农作物,学习蔬菜播种的方法,尝试种植一种比较容易成活的蔬菜,参与蔬菜、瓜果采摘等活动。
②主动维护小区楼道或院门口等公共区域卫生。
③随同家人参加社区、街道等组织的公益活动。
2.4-6年级
①学习树木种植的基本步骤,积极参与植树、护树等活动。
②了解父母职业性质和工作情况,走进父母工作岗位,参与体验部分工作。
③参加社区、街道组织的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创建活动,如熟知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创建相关知识、并参与宣传。
④随同家人积极参与社区、街道组织的助残、敬老、扶贫等公益劳动。
⑤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父母陪同下,参与常见农作物的播种、田间管理等。
⑥到青少年活动中心、校外实践基地参加劳动。
(四)、劳动实践基地种植活动
通过种植活动,学生能说出一些植物的名称、生长特点、营养价值等,懂得种植需要“翻土、整地、施肥、播种、管理、收获”等环节,初步掌握一些种植方法。
六、总结评价
1.根据家长(老师)对学生在劳动中的表现,每学期每班评出五名劳动小能手,予以表彰,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的感情。
2.学期末,每位学生将自己本学期的几项劳动情况以图文形式在班级中展示。
3.联合学校教导处、总务处和德育处组织“绿色蔬菜成果分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