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助力全面育人,关乎每个人一生的发展。为落实学校全面育人和“双减”工作,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流洞中心小学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从开辟一方田开始,构建育人大课堂,为学生成长赋能。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劳动实践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让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增强学生的农业科普知识,提高学生动脑和动手相结合的能力。
二、活动目标
1.通过种植活动,使学生能说出一些植物的名称、生长特点、营养价值等,懂得种植需要“翻土、整地、施肥、播种、管理、收获”等环节,初步掌握一些种植方法。
2.围绕种植的植物进行研究,了解植物简单的病虫害症状;了解植物基本的生长情况。
3.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体会农民劳动的艰辛,从而达到珍惜和分享劳动成果的教育目的。
4.通过植物种植活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端正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5. 通过植物种植活动,体验劳动带来的喜悦,感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
6.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获得一些亲身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分析能力、收集相关信息,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8.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
9.从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劳动技能。
三、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领导小组
为保证基地建设有序高效的运行,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各班班主任和劳动技术课老师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具体如下:
组长:步家政
副组长:骆鑫 鲁世平
成员:宁泽建 丁玉兴 唐玉明 胡维琴 高欢 徐雅致 杜敏 各班班主任 各班劳动技术课教师
四、种植安排
1.学校统一购买菜种、菜苗、花种,一个年级种植同一种植物。
2.后期种植维护活动以各班为单位,在每周的劳动技术课开展活动。包括补种、锄地、施肥、除虫、除草等。
3.如果天气条件许可、学校没有组织统一的大型活动,那么就由班主任、劳动技术课教师负责组织和管理本班学生到种植基地开展活动。
4.班主任是活动第一负责人,相应班级劳动技术课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参与种植活动的组织、指导。
5.各班根据实际情况成立几个“护绿小组”,分工合作,每天对植物进行日常维护。
五、活动地点:耕读园
六、活动对象:一——六年级
七、活动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动员阶段(9月)
(l)规划设计:由德育处和总务处设计种植内容、购买劳动工具、活动时间、参与方法及评价办法。
(2)指导学生了解蔬菜或者花卉的品种、特点、生活习性等,懂得种植的环节,掌握简单的种植方法。(劳动技术课教师上一节关于种植的课程,需提供课堂活动照片)
(3)各班认领种植基地,进行初步整理,确定护绿小组负责人名单,上交班级护绿值班表。(附件1)
(4)耕读园开园仪式。
2.第二阶段种植实践阶段(10-12月)
(1)在这一阶段内种植、维护植物。(由护绿组长组织)
(2)各班班主任或劳动技术课老师对过程性活动进行拍摄。(学生种植、浇水、施肥或者学生与蔬菜花卉的合影、小视频等等)(期末上交德育处)
(3)劳动工具只准由班主任或者劳动课教师去领取。
(4)劳动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劳动技术课带学生去耕读园进行课外实践,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让学生使用成人劳动工具。(可以将课外实践过程拍照留存)
3.第三阶段分享成果呈现阶段(12-1月)
目标:通过活动展进行展示汇报,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及热爱劳动的情感。
1.植物种植展示:根据所栽种的植物,进行实物、活物展示。
2.植物名片:从网上、书中查找植物的资料,用创造性的办法做成植物的个性名片。(期末上交,每班一份作品,无格式要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但必须包含植物名称及基本属性特点,可以参考附件2,大纸板后期由德育处提供)
3.期末每班根据年级要求择优上交5份及以上实践作业。(附件3)
4.期末每班择优上交10张及以上学生实践或者植物照片和小视频。
5.各班级进行活动总结,学生谈活动的体会和心得。
6.联合学校教导处、总务处和德育处组织“绿色蔬菜成果分享”活动。(学生带着自己种植的无污染绿色蔬菜去食堂,全校学生一同分享劳动的幸福果实。)
八、活动注意事项
1.安全第一,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2.各责任地的负责人负责本责任地的播种、管理及收割。
3.合理安排活动时间,注意不能影响正常工作和学习。
4.统一分配播种品种,播种时间,播种区域。
5.不准破坏他班种植区,各班班主任要在班级进行强调。
流洞中心小学
20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