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我校校本研修工作扎实、深入地开展,充分发挥校本研修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进学生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方面的作用,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校本研修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校本研修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以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促进教育的内涵发展为目标,以解决我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切实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推动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整体提升教育质量。
二、研修目标
通过校本研修达到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具体要达成以下目标:
1.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得到明显加强。
2.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得到提升。
3.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4.营造教师学习文化氛围,增强教师终身学习愿望。
三、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校是校本研修的主体,从研修主题选定、方案设计、内容安排到活动的组织及考核均由学校结合教体局继续教育相关要求自主安排、设计。
2.实践性原则。研修的重点是课堂教学实践,以解决课堂教学实际问题为价值取向。通过诸如观课评课、课例研讨、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途径和形式,吸引教师有兴趣地投入研修,提高教师诊断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3.针对性原则。结合学校发展规划的目标定位,立足于本校教师实际,关注教师发展中的层次差异,以解决学校和教师发展的瓶颈问题为突破口,充分体现活动的针对性。
4.有效性原则。研修活动要注重实效,将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融为一体,将教研、培训和提高教学质量融为一体。
5.全员性原则。我校全体在职教师全员、全程参与校本研修。
四、研修形式
学校根据研修主题,充分考虑教师的水平层次差异,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开展校本研修。如:课题带动法,把学校正在研究的课题作为培训抓手,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基础,主动参与课题的研究,从而不断提高科研的兴趣和能力;集体充电法,根据继续教育主题开展读书活动,以及请特定领域的专家为教师集体“充电”;开放课堂法,经常性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听评课活动,使教师在学习、交流、研讨中得到提高;集体备课法,组织同学科教师集体备课,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各项活动要注意做好个人反思、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等环节,使校本研修取得实效。
五、研修内容
校本研修内容的确定,应当充分体现学校与教师发展的内需,充分体现专业提高的要求,充分体现以校为本的特点,并与继续教育的主题相统一,应着重围绕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政策法规、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理论、课程改革、教育科研、课堂教学、教师职业技能和教科研方法、班主任工作能力、教学基本素养、现代教育技术等有序展开。
六、组织管理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成立广德市誓节学校
校本研修领导组:
组长:陈国宏
副组长:陶发林
组员:陈吉龙、李露、赖再峰、各年级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领导组办公室设在教导处,陶发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校本研修工作的组织、指导、管理和评估工作。
力求做到组织到位。形成一个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负责抓、教导处具体抓的校本研修的管理网络。制度到位。制定相应的校本研修制度、教学常规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教师参加校本研修活动,提高活动质量。
2.健全制度,完善举措。一是制订科学合理的校本研修制度、研修方案、实施细则及学期计划。二是为校本研修创造良好的条件,完善必要的设施设备,同时确保研修经费的落实。三是重视过程管理,主题明确,专人负责,及时做好研修记录,确保研修过程扎实,效果明显。四是制定校本研修考核细则,每学年对教师的研修情况进行年度考核。
七、考核认定
1. 学时认定。按照上级文件执行学时认定
每学年学校依据考核细则对教师校本研修进行考核,按优秀、合格、不合格(优秀不高于20%)三个等次认定,并报教师发展中心。
教师参加县级主题研修所获学时与校级研修考核所获学时之和为其年度研修所获总学时,达到(含超过)24学时,予以认定24学时,不足24学时者,参加县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补修活动,完成相应学时后予以认定。
2. 考核评估。每年8-9月份教师发展中心公布各校教师校本研修学时认定情况,并对继续教育证书进行验印。
广德市誓节学校
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