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市文旅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省、宣城市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围绕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广德市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最美县域榜单,获评长三角首选慢生活旅游城市、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中国最佳生态康养旅游名城、2023年美丽中国首选旅游目的地。预计全年接待游客113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3%和38.6%。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公共文化服务稳步提升。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行动,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管用育。三馆入馆人次和活动数量稳居全省同级馆前列,全市公共文化活动多次荣登安徽文化云月监测报告榜单。市图书馆创成国家一级图书馆,获评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年新办证6506张,图书流通259691册次,接待读者223577人次,新购图书1.8万余册,新增地方文献和典藏图书599册,少儿阅览室、自然科学阅览室完成改造搬迁,开展“万名党员读书见行动”、书香九进、南竹书堂、阅读百晓生等系列阅读推广活动138场次,举办长三角阅读马拉松大赛广德赛点比赛。市文化馆完成馆办音乐合唱团招募,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群文书场、乡村村晚、文化走亲等线上线下演出150场,惠民加油站、民间高手进课堂等辅导培训518课时,惠及群众40万人次。市博物馆接待游客超14万人次,团体参观62场,开展“喵说历史”、趣味扎染、七彩课堂等文博社教活动76场、文物科普线上课程2场,辐射人群7000余人次。完成2023年3个城市书房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举办“15分钟阅读圈”城市阅读空间图书管理员业务培训。
(二)文艺创作展演有声有色。创编《太阳一出山岗子黄》《功勋》申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相声《美与丑》入选第五届“通州杯”全国曲艺小剧场新作研讨会和第十一届安徽曲艺展演。曲艺《扶贫书记》和文学剧本《河水清清》《新钟馗捉鬼》入选第五届敬亭山文学艺术奖舞台艺术奖二等奖和文学创作奖三等奖。国画《花瓣雨》等3件作品分获宣城市群星奖美术书法摄影门类一等奖、三等奖。《天亮复婚》入选宣城市皖南花鼓戏小戏孵化计划,承办2023年宣城市皖南花鼓戏小戏调演。“西坞马灯”情景展示剧《花好月圆》完成剧本创作。选送队伍2023年宣城市和安徽省广场舞集中展演。组织节目参加2023年安徽省龙舟公开赛(广德站)高校龙舟公开赛(广德站)暨长三角广德龙舟邀请赛、“竹乡迎亚运 画廊万里行”第四届骑行大会开幕式演出。开展“非遗过大年”民俗文艺演出、猜灯谜闹元宵、“八一”文艺进军营、“少年儿童心向党”夏姐姐红色故事会主题系列活动,联合举办“讴歌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文艺晚会,线上观看量7万余人次。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艺术化宣讲27场、“大地欢歌 四季村晚”文化下乡15场,桐汭街道夏季“村晚”获评2023年度安徽省最美“四季村晚”。在全省率先推进“送戏进万村”试点改革,探索送戏进景区、进商业综合体、进乡村旅游重点村,完成年度“送戏进万村”演出137场、戏曲进校园12场,开展公共文化进景区6场。
(三)文物非遗保护成效显著。狠抓文物行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做好日常安全巡查和汛期、重要节假日安全检查,累计开展文物安全消防巡查68次,检查文保单位、文物点426家次,全年未发生文物安全事故。参加省文物建筑及博物馆消防队伍技能“大比武”。天寿寺塔周边环境保护与展示工程和小三线九四零厂旧址机修动力车间、实验室修缮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云氏宗祠修缮工程加快推进。做好凤凰山水库库区地下文物勘探发掘及地上文物搬迁。抢救性发掘邱村镇门口塘社区土墩墓及祠山街道太来村新发现汉墓,对235国道附近疑似文物区域进行管控处理。完成第九批省级文保单位和第四批宣城市级文保单位申报。大刘村古民居群活化利用获评2023年宣城市十大文物活化利用优秀案例。举办“园韵文心”苏州园林文化巡展、“璀璨星光”凌家滩文化图片联展等临展3场,派员参加全省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并获奖。完成第七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申报,5人入选第六批宣城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公布第七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开展非遗进校园、进景区和“一地六县”非遗文化节目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茶和天下共享非遗”等各类非遗展示展演近20场,组织非遗项目参加省政府在京举办的“海客圆桌会议”、第六届“湘鄂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大运河非遗博览会、“百项非遗进园博”、第十一届文房四宝文化旅游节等。火狮灯、广德民歌分获宣城市首届春节民俗文化季优秀团队一等奖、三等奖。
(四)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出台《关于加快广德全域旅游产业发展十条政策》,实施“竹乡画廊”风景道沿线文旅产业培育行动,加大农旅文化产业招商,邀请浙江天尚控股、二轻集团、河南驰邦科技等来广考察。举办2023安徽·广德文旅暨竹乡画廊(上海)招商推介会,深化与头部文旅投资集团、重点客商企业的交流。完成“文旅链”首批入驻目的地签约,“竹乡画廊”项目获评“龙雀奖”最佳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制作《“竹乡画廊”文旅项目招商册》,截至目前“竹乡画廊”风景道沿线共有64个文旅项目,其中运营项目27个(含A级景区8家),在建项目17个,总投资约34.02亿元,谋划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约380亿元。召开农旅文化项目预审会3次,过会文旅项目14个,计划总投资超10亿元。云梦溪谷等57个文旅项目录入省“双招双引”综合调度管理平台。强化在建项目调度推进,溪竹度假山庄等7个省“512”重点项目按照序时进度完成建设任务。全市2023年重点项目中10个文旅项目,计划总投资18.75亿元,本年度计划投资6.8亿元,其中固投4.97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6亿元,其中固投4.2亿元。开元名都大酒店等13个纳统项目全年完成固投5.2亿元。对接协调属地及市直单位,为在建项目争取规划、资源要素配置等方面政策支持。推荐安徽明德竹木工艺制品有限公司申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公司所属“老王”品牌被商务部认定为我市首家“中华老字号”。推荐麋鹿森林咖啡馆等参评宣城市夜间文旅消费“四个十佳”。澄德现代庄园、海棠小镇入选宣城市“十佳森林康养基地”。指导太极洞、博纳影院等申报规上文旅企业。召开文旅企业专题座谈会,组织参加市人大旅游产业发展交流会,主动靠前问需,摸排梳理企业困难问题12个,已逐项协调解决。落地全省首个县级“文旅贷”政策,争取市财政每年从旅发资金中拨付1000万元,设立文旅融资担保业务风险补偿资金池,专项用于市内“文旅贷”业务代偿风险责任补偿,引导信贷资金投放中小微文旅企业。截至2023年底,已发放“文旅贷”4250万元。
(五)品牌创建营销亮点纷呈。扎实开展A级景区质量提升专项整治,推荐太极洞、箐箐庄园申报省百景提升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乡村旅游“421”行动和“十百千”计划。竹海茶香品鉴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路线,桃园村、东亭乡青创电商直播基地入选省级特色美食村、“后备箱”工程基地,“竹乡画廊”获评第二批安徽省旅游风景道。推荐四合乡宏霞村、海棠小镇和雨竹生态直播基地分别申报2023年省级精品主题村、“后备箱”工程基地,申报省级精品民宿5家、经营管理人才5名、“双微”提升点50个,指导“竹乡画廊”沿线A级景区村庄建设。出台《广德市乡村民宿发展实施办法》,落实民宿证照办理联审联批机制。开展全市旅游资源普查,完成整理资源点300余个。制作发布“竹乡画廊”形象宣传片,入选驾游安徽“六好”之好图片(视频)。组织市内和苏锡常等地旅行社、旅行批发商来广踩点,开展“竹乡画廊”一日游体验,推出3条二日游主题精品路线。举办首届长三角慢生活旅游高峰论坛、“迎亚运·游广德”暨万里骑士俱乐部华东大区第四届骑行大会、竹乡画廊推介会、广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长三角推介会、2023铁立方超级铁人三项赛,打响“竹乡画廊”旅游品牌,推动长三角各旅游目的地资源共享、品牌共建。与南京旅游集团合作开展客源市场宣推,开通南京至广德旅游专线直通车,举办“跟着达人游广德”活动,预计年输送客源4000人次。在芜宣机场投放候机厅广告,在长三角重点客源地城市686个小区投放门禁系统广告,开拓长三角及周边区域旅游市场。深化与中安在线、新民晚报、新浪网、凤凰网等主流媒体合作,开展“相约安徽·向春而行”媒体采风。强化今日头条、去哪儿等平台旅游资讯推送,运营视频号、小红书等社交账号,拓展新媒体营销矩阵。启动全域旅游标识体系提升工程,制定全域旅游交通标识标牌设计方案,完成卢村乡、东亭乡旅游交通标识标牌安装和柏垫镇、杨滩镇、四合乡“竹乡画廊”沿线旅游标识标牌设计。上线“竹乡画廊”智慧旅游小程序,植入导航导览导购功能,提供风景道沿线景区预约、语音讲解等线上一站式游客服务。加快旅游厕所标准化建设,完成70座在库旅游厕所标准认定,推进社保卡“一卡通”在景区、文化场馆等场景应用。
(六)广电新闻出版健康发展。圆满完成全国两会重要保障期和“五一”、端午节、亚运会、国庆节期间广电行业安全播出、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卫网2023”网络安全专项工作,狠抓广电行业冬春季火灾防控。规范广电行业管理,常态化检查节目“三审三查”等制度落实。制定非法卫地专项整治年度工作方案,开展摸排、拆除非法“小锅子”专项行动,全年拆除非法“小锅子”400余台套,扎实推进年度“无小耳朵社区”“无小耳朵乡村”创建。加快制定应急广播运行管理相关规范性文件,落实年度应急广播体系运行维护保障,终端在线率保持96%以上。完成20户以上自然村终端全覆盖工作的数据摸底和预算申报。通过应急广播播发乡村振兴、气象预警、防范非法集资等宣传信息1.6万条。加大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管理,完成全年任务1644场,开展省、宣城市重要主题电影放映和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进校园。推进农家书屋效能提升和规范管理,落实农家书屋纳入市级图书馆服务点,宣城市首家智慧书屋在邱村镇图书分馆建成,完成年度出版物更新,数字农家书屋开门率稳居宣城前列。开展“4.23世界读书日”“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我的书屋我的梦”等主题读书活动470场次,参与读者3000余人次。完成省最美农家书屋、乡村阅读推广人和百家皖美书屋、百佳书屋管理员推荐申报。组织新华书店和运营较好的民营书店设立党的二十大精神辅导专架,开展党的二十大主题出版物展示展销。
(七)市场监管服务持续加强。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严格遵守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首问负责制等制度,落实“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务”,推进“预约办、延时办、空缺性受理”,开展政务服务“换位体验走流程”活动。截至目前,审批包装装潢印刷企业4家、出版物零售书店5家、营业性演出活动10场,核发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核准书12家、星级酒店申请接收卫星传送的境外电视节目许可1家。完成1家营业性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备案,53家文旅行业经营单位申请延续及变更,网上办结率及覆盖率100%。指导3家旅行社完成设立申请和保证金延缓,完成43家出版物发行单位、45家印刷企业和市区3家电影院年检工作。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管三必须”,压实文旅行业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印发《广德市2023年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开展文旅行业安全生产“三个狠抓”、文旅行业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燃气安全检查等专项行动11次,会同公安、市监、交运、网信及乡镇、街道等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13次,检查行业经营单位950余家次,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280余处,停业整顿5家次,提请市政府挂牌督办1家次并已整改销号。加大文旅市场监管力度,坚持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和“双随机、一公开”相结合,围绕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开展违法接纳未成年人、“规网”、不合理低价游、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百日行动等专项整治,强化营业性演出市场管理,约谈企业负责人9名,立案查处并办结案件8起,罚没资金4.34万元。处理旅游投诉41起,化解群体性涉旅信访事件1起,为旅游者争取补偿40.15万元。深化“一地六县”区域联防协作,签订《文旅市场互查区域联防协作协议》,开展跨区域交叉检查和执法交流3次,会同湖州市长兴县、南浔区调查涉嫌“不合理低价游”案件。加强未成年人出版物管理,净化少年儿童图书音像制品市场,维护文旅市场意识形态安全。
二、2024年工作计划
1. 抢抓长三角(安徽)生态绿色康养基地广德先行区建设机遇,加快“竹乡画廊”沿线产业培育和业态养成。狠抓文旅康养产业项目招引落地,邀请长三角知名文旅企业、央企和省属企业参与,推动文旅与康养等多业态融合。做好省“512”项目推进和全市重点文旅项目谋划,盘活存量在建项目,力争更多项目投产运营。对接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提升“文旅贷”的触达率和覆盖面。培育规上限上文旅企业,申报第八届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省、宣城市夜间文旅消费“四个十佳”。
2. 持续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开展A级景区质量提升专项整治,启动省级、国家级卢湖竹海旅游度假区创建,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创建方案,抓紧编制度假区总体规划,增加民宿配套及休闲度假产品供给。深入推进乡村旅游“421”行动和“十百千”计划,培育精品民宿5家、经营管理人才5名、“双微”提升点50个。出台《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民宿的实施意见》,引导民宿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开发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引进夜游项目。加快“竹乡画廊”风景道沿线智慧旅游建设。
3. 深化苏皖合作区示范区和“一地六县”文旅合作,加强“长三角之心”文旅品牌宣传,联合推广精品线路、制作文创产品、举办营销推介。鼓励市内旅行社、自驾游组织开展团队业务,形成市场化成熟的二日游、三日游精品线路。设计户外运动、幽谷避暑、生态养生等乡村旅游精品主题游线。举办“山水竹乡·品味广德”特色美食节、美食故事大赛,推广美食品牌视觉识别系统。结合特色节庆赛会,持续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文旅宣传推介,打响长三角最佳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品牌。
4. 加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效能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年度“送戏进万村”“戏曲进校园”演出,持续探索“送戏进万村”试点改革,做好公共文化进景区工作。筹备春节民俗文化展演,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惠民加油站”等品牌活动,开展“一地六县”文化走亲。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申报国家艺术基金和省、宣城市戏剧创作孵化计划。
5. 狠抓文保单位、文物点安全巡查。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推荐广德新四军苏浙皖边区司令部旧址等申报宣城市级文保单位。编制天寿寺塔安防工程方案并启动建设。加大各级文保单位和文物点保护修缮,落实施工监管,做好凤凰山水库、抽水蓄能电站相关文物保护工作。加强文物藏品的保护研究,推进藏品数字化建设。
6. 加大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持续与学校共建紧密型传习基地,深入推进非遗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探索非遗与旅游的融合点,在景区试点建设“非遗超市”,把非遗产品装进游客行囊,助力非遗产业。开设抖音专号宣传非遗,搭建非遗产品展示和销售平台。组织非遗传承人开展展演展示、授徒传艺,指导非遗博物馆及体验性非遗研学基地建设。
7. 持续做好广电行业安全播出、安全生产,落实广电行业规范性管理。常态化开展非法卫地专项整治,落实年度“无小耳朵社区”“无小耳朵乡村”创建。做好应急广播运行维护保障。完成应急广播20户以上自然村终端全覆盖项目招标建设。联合市直部门通过应急广播开展工作宣传。加大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管理,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进校园和主题放映。
8. 大力推进“15分钟阅读圈”建设,完成年度城市阅读空间建设任务。做好农家书屋的运行管理和效能提升,完成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和城市书房图书采购配送。开展“4.23世界读书日”“江淮读书月”“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我的书屋我的梦”系列主题阅读活动,加大数字农家书屋宣传推广。做好版权管理,提升版权登记数量和质量,深化巩固软件正版化成果。
9. 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严格按程序和时限对行政审批事项依法受理、审核、转报、发证等,严格遵守一次性告知制度和首问责任制。优化审批流程,强化服务意识,开展政务服务“换位体验走流程”活动及窗口周末值班轮岗,做好权责清单调整和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提升,加快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做好社会组织团体监督及年检工作。
10. 构建“主动监管、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的文旅市场监管新模式。做好文旅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强化意识形态领域监管,开展新闻出版、互联网等市场专项整治,做好“扫黄打非”、扫黑除恶工作。深化苏皖合作示范区和长三角“一地六县”文旅市场联防协作。开展文明旅游示范单位、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创建,推进文旅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