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市教体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市教体局 > 普通中小学信息公开 > 誓节学校 > 劳动教育
索引号: 11341723556342452T/202401-00181 组配分类: 劳动教育
发布机构: 市教体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誓节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1-16 发布日期: 2024-01-16
索引号: 11341723556342452T/202401-00181
组配分类: 劳动教育
发布机构: 市教体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誓节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1-16
发布日期: 2024-01-16
誓节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4-01-16 09:35 来源:市教体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誓节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纠正当前青少年中存在的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五育并举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育人目标

1.通过开展劳动专题教育,让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观念。

2.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能够尊重普通劳动者,形成勤俭、节约、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3.通过实施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为将来的生产、生活奠定基础。

三、基本原则

1.把握育人导向。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2.遵循教育规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

3.体现时代特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4.强化综合实施。积极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家庭劳动教育要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要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要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5.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周边工农业可利用资源,根据学校生源特点以及师资力量,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劳动教育。

四、课程实施

1.确定教育内容。根据教育目标,针对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社区服务、公益活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2.加强宣传引导。引导家长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支持配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加强劳动教育科学研究,宣传推广劳动教育典型经验。注重挖掘在抗疫救灾等重大事件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大力宣传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大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弘扬劳动光荣的主旋律,反对一切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错误观念,营造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3.明确责任分工。在学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将综合实践课、研学旅行课、劳动主题教育课进行全方位整合,课程中心做好课程的顶层设计与学习效果评价,教师中心做好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的过程管理与培训,学生中心、各级部门积极做好家长的引导教育工作,认真做好劳动教育课程的组织实施。

4.规范实施过程。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明确学校劳动教育要求,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根据学生特点,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好劳动周,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

五、课程评价

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对象为教师和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案。

1.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主要从教师专业能力、职业精神、工作量、课程实施过程、课程实施效果等维度进行评价,根据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的工作特点,参考目前学校音、体、美、信息等非文化课教师的工作评价方案,将劳动教育课程教师工作评价纳入《教师工作评价方案》中,经全体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实施。

2.学生评价

(1)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成果展示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笔记、劳动成果等,学校每学年举办劳动教育课程学习成果展示评价活动,每学年举办劳动成果展示评比活动。

(2)学分认定评价。根据学生在劳动教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出勤、作业完成、学习效果等情况,给予学分认定并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

六、条件保障

1.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任组长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组织实施作出决策和部署,负责总体协调、人事安排、经费投入、 政策支持、 资源开发等方面工作并及时管理和调控实施过程,全面把握实施状况。

2.经费保障

提前做好专项资金预算,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快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拓展,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

3.师资保障

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4.设施保障

大力拓展劳动实践场所,满足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

()安全保障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师生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认真排查、清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强化对劳动过程每个岗位的管理,明确各方责任,防患于未然,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