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市教体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市教体局 > 普通中小学信息公开 > 广德中学 > 教学教研
索引号: 11341723556342452T/202312-00237 组配分类: 教学教研
发布机构: 市教体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广德中学课程设置方案 文号:
生成日期: 2023-12-22 发布日期: 2023-12-22
索引号: 11341723556342452T/202312-00237
组配分类: 教学教研
发布机构: 市教体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广德中学课程设置方案
文号:
生成日期: 2023-12-22
发布日期: 2023-12-22
广德中学课程设置方案
发布时间:2023-12-22 15:33 来源:市教体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安徽省广德中学课程设置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 见》精神,制订《安徽省广德中学新课程设置方案及实施指导意见》

一、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基础性原则。 按照教育部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中所规定的课程设置、学时和学分管理要求,开足开齐八个领域的必修课程,为所有学生奠定共同的发展基础。

(二)多样性原则。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总体要求,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构建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全面实施八个学习领域课程,创造性整合各类课程,严格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科学设置校本课程,有效开发特色课程,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选择性原则。 要挖掘和利用当地课程资源, 结合校情、 师情和生情,依据学生发展需求,开设丰富多彩、高质量的 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和未来职业需求,保证学生的课程选择权。

(四)差异性原则。课程设置要分类要求,分类指导。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在保证课程设置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因校制宜地设置普通高中新课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课程设置

(一)课程结构。普通高中新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1.学习领域。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语言与文学、 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 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2.科目。每一学习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八个学习领 域共包括语文、 英语、数学、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 14 个科目。3.模块。每个科目由若干个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普通高中新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

(二)课程内容。普通高中新课程内容为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实验) 规定的内容。 语言与文学、 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选修分为限定选修和自主选修。限定选修为学校必须开设的、修习历史方向或物理方向的学生按各科目要求必须修习的模块;自主选修为各学科 课程标准规定的供学生进一步发展、自主选择修习的模块。

(三)课程安排。普通高中学制为三年。每学年 52 周,其中教学时间 40 周。 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学期分两学段安排课程。开设语文、英语、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目的每个模块教学时间通常为 36 学时 ;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 科目的 1 个模块教学时间通常为 18 学时,一般按每周 2 学 时安排( 1 个学段内完成)或每周 1 学时安排( 1 个学期内完成)。研究性学习活动三年共计 15 学分;学生每学年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学生三年中必须参加不少于 10 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

三、课程实施

(一)合理有序地安排课程 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然后逐步增设选修课程;高 中三年级下学期,学校应保证每个学生有必要的体育、艺术 等活动时间,同时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某些课程,获得一定学分,也可以安排总复习。按照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校必须开齐各学科必修模块, 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规划,为学生学习选修课程提供保障。学校必须开齐各学科限定选修模块, 开足学时。学校应统筹开设自主选修模块,让学生有充分的 选课空间,学生可跨班级选修。开足自主选修的学时,其他普通高中学校应根据学 校实际尽力开足自主选修的学时,供学生修习自主选修课程。 学校应结合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实际,积极开设丰 富多样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学校积极组织和指导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课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与实践的能力。为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高中三年以行政班为单位进行学生管理,开展教育活动。

(二)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学校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校内选课指导制度,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学校应编制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并在选课前及时提供给学生。班主任和学科教师有指导学生选课的责任,要与学生建立相对固定而长久的联系,为学生形成符 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学校 要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和帮助学生选课。学校要鼓励学生选修 更多的模块,使学生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三)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创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教师能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通过同伴互助、教学反思,创造性地 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 过程,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学校应与教研部门、高等院校等建立联系,形成有力推动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教师进修网络。

(四)建立课程资源共享的机制。为保障普通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学校应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校内现有课程资源。同时,大力加强校 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充分利用职业技术教育的资源,补充校内课程资源的不足,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选课需求。

(五)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 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 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 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 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 映学生的成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