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德市健康中国行动工作总结
2023年,我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按照上级统一部署,以建设健康安徽、健康宣城和健康广德为平台,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圆满完成年初既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持续压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健康中国行动,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任务,作为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的重要载体,加强组织领导,持续加大力度,保证工作经费,强化督导考核。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多方协作、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保证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
二、强化工作举措,落实目标任务
(一)以巩固健康县创建成果为抓手,大力推进健康促进行动。
将巩固健康创建成果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等项工作有机结合,整合各类项目资源,形成健康促进同环境、教育、体育、文化等多领域资源共享的新格局。
一是全面完成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任务。2023年,我市被确定为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项目县。涉及到桃州、誓节、邱村、桐汭、祠山等5个乡镇(街道)14个村(社区),时间紧,任务重。我市高度重视,先后召开工作启动和培训会议,对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工作进行部署安排,并从市疾控中心、各相关乡镇(街道)卫计办、医疗卫生机构、有关村(社区)抽调骨干组成调查、协调和质控队伍,进行预约方法、培训调查技巧和调查系统软件使用操作等技术培训。各相关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亲自调度、督办,市疾控中心组成督导组,现场协调工作,开展技术指导。各调查员和协调员、质控员认真负责,主动加班加点,上门服务,严格按照调查方案开展调查,逐一审核把关,保证了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现场调查工作进度和质量。至9月底,共计调查各年龄段居民466人,并顺利通过省、市专家组复核。工作进度和质量,受到了上级充分肯定。
二是加强健康场所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与健康相关的活动场所。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指导村(社区)建设健康场所,配备健身器材,设置农家书屋。把村民生活、文化、健身融汇在一起。结合城区改造,将全民健身场所纳入整体规划,重点建设社区健身广场,小区健身角,增加了健身器材等支持性环境建设。全面实施控烟行动。开展无烟单位创建活动,共创建无烟单位105家,实现卫生健康系统和校园全面禁烟。结合第36个世界无烟日“烟草威胁环境”主题,开展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的控烟宣传,制作了健康科普动画《伪装者》及健康科普相声宣传《吸?不吸!》。并在电视台循环播放《不存在无害的烟草制品》、《戒烟越早越好》、《不在公共场所吸烟》等5个控烟公益广告。效果显著。其中,《吸?不吸!》相声和《最珍贵的礼品》漫画视频分别获得2023年安徽省第四届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视频类二等奖和2022年度安徽省环境健康宣教系列活动科普视频三等奖。
三是推广群众性健身活动。全市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广泛开展各类活动比赛。大力发展健身跑(走)、骑行、登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养生保健运动项目。今年我市又再次成功承办了国际铁人三项赛、中国马术盛装舞步冠军杯赛,举办了市第二届运动会,成功蝉联全国“万步有约”健走比赛百强赛区,荣获全国“万步有约”健走比赛组织三等奖。
四是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全面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健全治理长效机制,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对全市老旧小区进行了综合整治改造,积极推广实施城乡垃圾分类收集,强化病媒生物防制,深入开展卫生创建工作,在获得国家卫生县城的基础上,开展了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国家卫生乡镇实现全覆盖。积极推动厕所革命。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建立企业主体、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食品安全监管综合治理体系。全面加疫苗全程监管和药品监管。强化职业健康监管,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在全市重点企业开展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监测。
(二)以普及健康知识为目标,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大力开展健康素养巡讲专家遴选,本年度新增9位选手入选市健康素养巡讲专家库。如今,全市入库健康素养巡讲专家已达有35人,其中5人成功入选省级健康素养巡讲专家库。
二是加强健康教育阵地建设。全市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共设计制作健康知识宣传阵地400余处,定期更换宣教资料,组织开展专题宣教活动。我们还加大投入,将广德市健康科普馆作为全市健康宣传主阵地,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健康知识,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逐步树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助推健康广德的建设。该馆总面积278平方米,分为序厅、生活习惯、身心健康、疾病预防、健康环境五个单元和单独的中医养生板块。馆内配备了心肺复苏模型、智能对话机器人、体感跑步机、自行车发电互动装置、中医体质辨识仪等装置,开创性地以互动体验的方式传播和普及健康知识。融专业性、学术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于一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自投入运营以来,健康科普馆每周对公众开放两天,在此基础上,每月还举行一期健康科普主题活动,在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被省卫健委授予全省健康知识科普教育基地,并被为广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中小学生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卫健系统“青年之家”。
三是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一是结合健康教育主题日,开展健教活动。如在“结核病防治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世界无烟日”、“爱眼日”、“艾滋病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爱国卫生月”、“世界无烟日”等,面向全社会开展主题宣传。二是结合健康中国行,积极开展健康科普讲座及咨询义诊。全市各乡镇卫生院、社市卫生服务中心以健康中国行为切口,以提高居民健康素养为目标,结合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国民营养计划等重点工作,组织形式多样的健康巡讲及咨询活动,大力宣传和普及疫情防控、合理膳食、无烟生活、科学就医及《健康素养66条》基本知识。2023年度共计开健康教育讲座122场、咨询活动125次,健康教育讲座7999人、咨询活动居民参与人数8949人,发放健康知识宣传画、宣传单及小册子等宣传资料10多万份。
二是加强与各媒体合作。和市融媒体中心合作共建“健康伴你行”专题栏目,分3批录制7个健康科普视频、9个健康科普音频,推送省疾控制作的健康公益广告35部,在市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循环播出,并充分利用新媒体,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健康教育信息。全年视频播放次数4500余次,时长约2232分钟;音频覆盖听众10万余人。三是积极开展健康知识“五进”活动。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健康巡讲专家库,围绕新冠防控、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主题,深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开展健康巡讲。全年共组织专家集中巡讲21次,发放折页及手册5000份,健康宣传品1000余份。
(三)以青少年为重点关爱对象,开展“护苗”宣教活动。
一是“有的放矢”在学校开展“护苗行动”。根据学生常见病监测结果,结合进校干预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5所学校开展10次“健康面对面”健康科普知识讲座,覆盖人群500余人。在“世界无烟日”期间,入校开展“无烟,为成长护航”主题讲座,讲解禁烟知识,宣传吸烟危害,倡导中小学生远离吸烟(电子烟),做不吸烟的新一代。
二是积极引导青少年参与健康教育。2023年,与教体局合作开展了青少年控烟绘画征集活动和公共环境卫生作文绘画比赛。其中,征文比赛获省小学组三等奖。控烟绘画比赛本市璾出评出小学组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2名;中学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7名。
(四)强化督查指导,抓实全市基本公卫健康教育项目。
加大督查督导工作力度。根据卫健委要求,加强对各基层医疗机构的考核督导工作,及时下拨项目资金,保证了全市基本公卫健康教育项目工作质量。
三、2024年工作安排
一是地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健康教育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健康教育市、乡、村三级网络,有计划开展基层健康教育人员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理论、技能及干预措施培训,打造高素质的健康教育队伍。
二是进一步推进健康科普工作,进一步加大健康巡讲及咨询进乡村、进社市、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工作力度。利用临床诊疗、重要卫生计生日宣传、咨询义诊、社市活动等时机,通过专题讲座、户外宣传、发放健康传播材料、个体化健康教育等形式,普及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提高健康知识的知晓率。
三是进一步结合“健康中国行”和“世界无烟日”等活动,围绕《健康素养66条》、“三减三健”、 中医素养和传染病防治等内容,开展合理膳食、无烟生活、科学就医、合理用药、卫生应急、食品安全等主题健康教育工作。开发制作宣传栏、宣传手册、折页、科普短片, 播放健康教育公益广告,在学校、社市(村)、机关、企事业老年人和贫困人口等人群,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