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沪苏浙皖,潮涌“一地六县”。
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沪苏浙皖各地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驰而不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建设,成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之一。
“一地六县”,即上海光明集团绿色发展基地(白茅岭农场),江苏省溧阳市、宜兴市,浙江省长兴县、安吉县和安徽省郎溪县、广德市。
广德市,安徽省唯一一个同时与江苏、浙江接壤的县级市,地处苏浙皖三省八县(市)交界处,素有皖东南门户之称,是名副其实的“长三角之心”。在11月18日出炉的“2023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中,该市位列“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94位,较2022年度前进1位。
产业联动加速锻造“新引擎”
11月17—18日,2023年长三角“一地六县”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论坛在广德市召开。
本次论坛以“抢抓万亿新机遇打造区域汽车新生态”为主题,合肥工业大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相关负责人,长三角“一地六县”分管副市(县)长,经信局主要及分管负责人共130多人参加。举办此次论坛,旨在进一步发挥汽车零部件制造特色产业集群配套支撑作用,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对接,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利益共同体。
论坛期间,广德市政府、广德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分别与浙江青纳、惠州飞鸿、江苏米翔、安徽辰吉签约4个新建项目;安徽易唯科电机科技有限公司与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签订《E51项目量产开发供应合同》;青纳科技分别与4家客户签订供应链协议。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擘画了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蓝图。
深耕汽车零部件高端轻量化领域的永茂泰、华域皮尔博格,致力于智能底盘系统制造的亚太汽车,先进汽车电子制造的PCB产业园……近年来,地处苏浙皖三省八县(市)交界的广德市加大资源整合、发展规划和战略实施,形成了完备的汽车产业链。相关项目全部投产后产值达到300亿元。广德也被认定为省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近年来,我们全方位参与长三角区域产业分工合作,重点承接高产值、低能耗、无污染、带动强、辐射广的产业合作项目和研发试验中心。”广德市发改委总工程师李广宁告诉记者,随着龙头企业纷纷落地,广德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特色产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愈发凸显,产业集群加速集聚壮大。
今年以来,广德市紧扣工业强市“6543”计划,锚定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全力以赴推进招商引资。随着一批龙头项目入驻,现已形成储能电池、光伏组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三大新能源产业板块,年产值达120余亿元。
项目突进构建开放“新高地”
11月19日上午,江苏众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德寻钠钠离子电池制造基地项目开工。这是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首个百亿制造业项目,预计建成后将成为安徽省规模最大的钠电池电芯基地。
广德市委书记周其红在开工仪式上表示,该市将以此次寻钠项目开工为契机,全面加速钠离子电池产业布局,精细谋划、精准招商、精心服务,努力把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打造成新能源产业新高地。
项目的接连落地,离不开招商引资的全方位服务。广德市近年坚持项目一体共建,坚持招商顶格推进组、尖刀班、专业招商队一体联动、协同作战。截至10月底,该市新签约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09个,协议投资额706.3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90.8%。
在周其红看来,从“近邻”变“队友”,从“共识”走向“共建、共享、共赢”,这块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元素兼具、长三角中心腹地的区域合作“共同体”已初步成型,做大做强“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其势已成、其时已至。
11月20日,长三角“一地六县”主要负责同志联席会议在广德召开。苏浙皖六县(市)签订了《2023年长三角“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发展协议》,就文旅产业、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增强交流学习,充分挖掘“一地六县”园区平台和产业优势,促进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发展,联合打响“一地六县”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品牌。
在2023年广德市三季度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16个项目集中签约。其中,投资50亿元的安徽青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GWh钠离子储能电池及5GWhPack线项目位列其中,这是广德引进的又一家钠离子电池行业高科技企业,实现了在大体量企业和新赛道企业招引上的新突破。
生态共建着力打造“金三角”
作为“中国竹子之乡”和“中国黄金芽第一县”,广德市生态环境优越。该市近年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持续完善与毗邻地区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机制,先后与浙江省长兴县、安吉县,江苏溧阳市以及郎溪县等地环保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环境应急联合处置、联合检查、项目建设、饮用水源地质量通报及风景名胜区缓冲区环境现状通报等六大联防制度,在流域国控断面水质保障、矿山治理修复、“三线一单”成果应用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2022年10月,广德卢村乡与安吉孝丰镇签订了《浙皖两省夏阳溪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标志着安徽省首个跨“省、县、乡镇”三级横向生态补偿正式实行;国家独立工矿区项目成为探索广德“矿山+”产业发展新模式的创新实践,一项项合作的落地,彰显着“一地六县”正以积极行动守护绿水青山,让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更醇。
广德市有一条借力竹资源打造的风景廊道“竹乡画廊”,2022年就被确定为全市“一号工程”。“‘竹乡画廊’旅游风景道建设将打通与安吉、长兴、宜兴等地的旅游路线,助力‘一地六县’旅游资源互通共享。”广德市交通运输局局长胡孝武介绍说。
据统计,仅今年中秋国庆期间,该市就接待游客101.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87亿元。游客主要来自沪宁杭、苏锡常一带,占游客总量的75%。
手握“绿水青山”的“王牌”,广德市进一步让“绿”生“金”。紧扣异地养老、候鸟式养老、疗养式养老、田园式养老等市场需求,打造微度假与康养结合式的“乡村旅居”,并拿出“竹乡画廊”最精华地段打造长三角(安徽)生态绿色康养基地先行区。今年1至9月,当地接待来自长三角地区康养旅游人群345.2万人次,同比增长58.6%。
广德市离上海、南京和杭州均在200公里以内,是国家生态县、第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中国天然氧吧。正是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安徽省与上海市在康养基地建设规划中,共同瞄准了广德这块“风水宝地”。
2022年,长三角“一地六县”《广德宣言》签署,并发布“长三角之心”康养游推荐线路和优惠政策;2023年8月31日,上海市长三角办公室、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调研组一行在广德开展长三角(安徽)生态绿色康养基地建设工作联合调研。在广德建立“康养基地”,不仅可以推动广德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是上海城市重要布局中康养多元化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