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是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之一,其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了巨大威胁。为了保证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发布后,迅速全面地做好各项抗震救灾准备工作及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自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减少人员伤亡,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学校遭受到破坏性地震后及与之相关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活动。
二、工作原则
1 自行启动的原则。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学校立即自动按照预案实施地震应急救援和救灾工作,及时处置学校内的突发事件。
2 分组负责并协调一致的原则。学校抗震救灾领导小组下设抢险救灾组、次生灾害防治组、后勤保障组、治安保卫组等,在学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地开展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工作。
3 紧急处置的原则。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不及时处置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时,各组可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置,防止灾害或次生灾害的发生和蔓延。
三、地震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
(一) 学校抗震减灾领导小组,负责在上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领导下,统一领导、指挥和组织实施学校抗震救灾工作。
学校抗震减灾领导小组组成如下:
总督查:陈光大
组 长:申能语
副组长:刘非、胡善宏 、 郑世平
成 员:王洋、卢海、尹君、陈志庭、齐俊龙、刘为、李巍、陈福凯、尹超、各班主任、门卫安保、生活指导
学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负责学校的防震减灾工作;组织制定和实施学校地震应急预案,统一指挥全校抗震救灾工作;安排布暑调动各组工作,根据震情和灾情,制定紧急管理办法或特别管理措施;并视灾情提出请求当地政府支援的建议。
(2)配合公安部负责部门做好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负责落实财务、仓储、水源等要害部门和重要目标的警戒和保卫工作;负责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3)临震期间做好抗震物资和救灾药品、食品、防寒、防雨等购置储备计划的检查落实工作;统一调配全校救灾物资、设备、人员等资源;震后完成抢险救灾后勤保障方面的各项任务。
(4)做好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工作,增强师生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师生自救互救的能力。
(5)遇震时迅速组织学生避震和有序疏散,组织各方力量抢救被埋压师生,开展自救互救工作,负责在震后向当地政府和教体局报告学校的紧急救援工作情况。
(6)负责督促落实抢险救灾人员的配置、抢险救灾装备的准备情况;制定疏散方案,检查落实疏散场所、路线、标识、信号;负责督促检查校内的送配电、供排水管道、锅炉、消防设施、各种危险物品等的防护措施;
(7)承担当地政府和教体局下达的有关工作。
(二) 学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办公室负责学校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协调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工作;向当地政府、防震减灾局(工作部门)和教育局报告灾害损失情况和上报抗震救信息,提出紧急救援处置建议,做好灾害损失调查工作。
(三) 学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机构设置
1、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胡善宏
办公室成员:尹君
2、抢险救灾组
抢险救灾组组长:刘非 卢海
成 员:学校男性教职员工
3、后勤保障组
后勤保障组组长:齐俊龙
成 员:陈福凯、刘为、各年级组组长
4、治安保卫组
治安保卫组组长:陈志庭
成 员: 李巍、尹超、校门卫保安、各班主任
四、 应急响应
(一)震前应急响应
学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在接到临震预报后,立即进入临震应急期。领导小组要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布置学校师生应急准备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公布值班电话,时刻保持通讯联系;督促检查各小组抗震救灾各项准备工作;组织师生进行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检查抢险救灾人员落实和物资储备情况;检查校内的送配电、供排水管道、锅炉及消防设施、各种危险物品等的紧急防护措施;做好防震宣传教育工作,平息地震谣传,保持学校安定。
(二)震后应急响应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学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启动应急预案,组长因特殊原因不能到位的,由副组长替补,指挥各应急小组快速开展应急救援和抢险工作;及时向当地政府和教体局汇报,切实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稳定情绪;决定向地方政府提出援助或求援。
(三)紧急处置
1、紧急处置措施当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学校迅速发出紧急警报,提示地震发生,并采取如下撤离行动:
(1)上课、就餐时间:各教学楼在上课教师的组织下,按照“前后门分开,先中间后两边,先低层后高层”的撤离程序迅速有序地撤离到操场中央。各办公室空堂教师在楼梯转角处负责接应,防止出现跳楼和踩踏事故。
(2)课间时间:在操场活动的学生迅速到操场空旷地带不能返回教室,教学楼过道上的同学从离自己最近的楼道下楼,同样不能再返回教室,教室内的同学从各班的疏散通道下楼,班主任教师及时来到本班教室,确定教室内的学生全部疏散完毕后到操场组织清点本班学生,其他教师在各楼层组织疏散学生,如该楼层有教师组织应主动到其它楼层协助。
(3)治安保卫组组长迅速关闭、切断输电系统和各种明火,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2、各班班主任教师组织本班学生在安全地带休息,稳定学生情绪;其他教师在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下迅速组织抢救被压埋师生,并组织人员开展自救互救;抢险救灾组人员在第一时间要全力组织实施救援行动。
3、紧急处置内容:沟通、汇集信息并及时上报,包括地震破坏、师生伤亡和被埋压的情况、师生自救互救成果、救援行动进展情况;分配救援任务、划分责任区域,协调各级各类救援队伍的行动;组织查明次生灾害危险或威胁,消除次生灾害后果;组织采取防御措施,必要时疏散师生;组织协调抢修供水、供电等设施;组织援助物资的接收与分配。
五、 应急工作组的应急措施
(一)、抢险救灾组的应急响应措施:负责按预定路线和场所疏散师生,并对受伤师生进行现场救护,将重伤师生送医院,对被埋压师生进行挖掘抢救;积极配合各级各类救援队伍对埋压师生的挖掘抢救。
(二)、后勤保障组的应急响应措施:负责分配师生的生活用品,确保师生的防暑、防寒、防疾病传染的物资到位;调配可能的储备物资供各级各类救援队伍抢险使用。
(三)、治安保卫组的应急响应措施:负责维护现场秩序,对财务、档案等重要部门加强防护,对可能再次造成学生伤亡的危险建(构)筑物进行监视和警戒。
六、保障措施
(一)、学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人员以及各应急工作组人员在破坏性地地震发生后必须迅速到位,并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原定人员因故不能到位的,要指定其他人员顶替,确保地震应急救援和救灾工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1、抢险救灾组要确定疏散路线,规定疏散信号,指派疏散引导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地震应急救援演练。
2、 后勤保障组要切实落实基本的自储物资储备,并做好定期检查工作。
3、治安保卫组要做好学校重要区域、重要部门和避难场所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护好师生的教学和生活秩序,确保抢险救灾工作的有序进行。
4、学校防震减灾领导小组要确定紧急避难场所,有计划地做好人员撤离工作。紧急避难场所建立的原则是安全、使用方便、撤离快捷。紧急避难场所要设有醒目的标志和撤退路线,备有夜间照明设施、简易救治所、垃圾处理场地等设施;要有防寒、防火、防各种次生灾害的有效设施。
(二)、宣传、培训和演练
学校要通过课堂安全教育和地理教学、墙报宣传、橱窗宣传、学校广播站、学校网站等多种形式,宣传和普及防震减灾科学知识、自救互救常识,使学生树立科学的防灾减灾观念,努力提高学生面对的灾害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技能。
培训:定期组织各应急小组的应急培训,提高地震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
演练:按照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四条第三款“学校应当进行地震应急知识教育,组织开展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规定,定期开展学校师生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全面检查学校震前的应急准备,保证地震应急工作能及时、高效开展。
预案实施时间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本预案由学校抗震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