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为遵循教育“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提高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幼儿园卫生工作条例》,特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以防治为主,一旦发现传染病疾病应快速反应、沉着应对,马上隔离、控制蔓延、加强合作、完善机制。
三、报告及处理程序
1.幼儿园如有传染病发生,必须立即向园长室报告,幼儿园立即向疾病预防中心、教育局安全办报告。
2.幼儿园在24小时内写出事故书面报告,逐级上报。
3.报告内容:传染病名称、发生时间、地点、人数。传染病控制情况以及报告人、报告单位。对事故现场的情况变化,幼儿园仍作补充报告。
四、指挥机构和职责
(一)领导小组
组长:园长
副组长:分管安全工作副园长 各分园园长
组员:各园其他行政 各班级教职工 保健员等后勤工作人员
(二)分工及职责
1.园长全面负责事故的处置工作,及时听取事故情况报告,视情况作出启动应急预案决定。
2.分管安全工作副园长及各分园园长为具体负责人,负责事故现场的救援、调查和善后等工作。
3.组员在组长和副组长的指挥下负责相应的具体事务。
五、现场应急处理
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指挥部根据传染病类型,开展处置工作,及时听取、了解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全力工作。
3.确定由保健员组织调查,保留原始材料(现场原始照片、文字等记录,)保护现场或保留物样,不擅自为事故定性。
4.立即送病人隔离,有效控制疫情。
5.召开安全领导小组及全体教师会议,通报时间情况,稳定人心。
6.及时求得当地公安的协助,做好幼儿园秩序的稳定工作。
7.召开家长会,通报事件经过,稳定家长情绪,做好传染病防治的宣传工作,增强家长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8.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迅速、严格、彻底全面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9.冷静面对媒体采访,有专人接待,加强门卫的管理,不得把无关人员放进幼儿园。
10.全体教职工必须坚守各自岗位,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发布误导消息,共同维护稳定。
六、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
出现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爆发、医院感染爆发及其他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突发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必须马上启动本校应急预案,并在2小时之内向本市疾病预防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局报告。
1.传染病
要根据出现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根据传染病类别的具体要求采取隔离、停课相应措施。
尊重和满足师生的知情权,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布疫情及防治工作的信息。对教职工和幼儿及家长进行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维护校园稳定。
2.预防接种严重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迅速报告上级部门,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3)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
(4)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必要时对事故和损害的责任人追究责任。
七、保障措施
1.设立专职卫生保健员,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日常预防和控制工作,保健员为本园疫情报告人。
2.重视卫生保健员和相关卫生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学习,确保他们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知识,具有处理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八、责任追究
幼儿园实行责任追究制,对所发生的各类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要进行严肃查处,对于玩忽职守,疏与管理,造成卫生安全事故者,有关责任人以相应处分,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