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镇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产业强镇、生态立镇”战略不动摇,认真落实镇党委“两大主攻战”“五个排头兵”目标任务,促进经济稳中向好、稳步提质,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奋力推动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年全镇主要预期目标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2%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集中力量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项目为王,全力加速工业发展
树牢工业首位意识。继续大力实施工业倍增“11255”计划,坚持工业主导地位不动摇。加大企业“培大育强”力度,鼓励明讯、恳诺、优维坊等亿元企业产值再突破,顶灿食品、同成电子、恩七特包装机械等7家企业投产见效。建立“小升规”企业培育库,重点培育8家优质工业企业升规,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60亿元。持续擦亮汽车检测特色小镇名片,支持上汽检(二期)项目建设,积极申报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试验项目。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上汽通用、上汽检两大平台,坚持产业链招商,瞄准装备智造、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绿色食品加工主导产业定位,积极引进“大、高、好”项目,把主导产业做长做宽做强,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力争全年招引5亿元项目3个以上,10亿元项目实现突破。完成项目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新投产分别不少于20个、16个、12个和10个。
拓展园区发展平台。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推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盘活嫁接低效企业不少于3家,清理低效闲置用地不低于150亩。逐步淘汰低效企业和落后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全面拉开园区框架,标准化厂房(二期)续建项目投入使用,产业路、园兴路、天丰路建成通车,规划四路、开园路(西段)、工业大道(西段)和桥启动建设。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谋划镇级重点项目45个,其中续建项目14个,新建项目31个,总投资47.42亿元。政府类投资项目22个,总投资5.84亿元;社会类投资项目23个,总投资41.58亿元。建立重点项目“时间表”“路线图”“军令状”,明确项目联系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坚持定期调度机制,确保各级重点项目严格按序时进度推进。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常态化开展“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工作。全力打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工作机制,真正做到服务企业“零距离”、办事效率“零延误”、项目入驻“零障碍”、生产经营“零干扰”,进一步厚植尊商重企浓厚氛围。积极开展“园区贷”融资工作,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我镇中小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中小微型企业发展。
二、坚持产业驱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持续推进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不断提升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深耕“邱村农耕·天生好物”品牌,支持益广生态、绿邱湖、三溪生态等重点农业企业做大做强。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构建全产业链条。紧密依托“竹乡画廊”建设契机,统筹带动沿线产业发展,共同打造“竹乡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助力“一村一品”示范建设。推进农旅融合发展,积极开发采摘观光旅游产品,全力以赴招引“国字号”农旅项目。
坚决守稳粮食安全。大力推进“两强一增”行动计划,确保全镇粮食播种面积、产量稳定在13.26万亩、6.49万吨以上。抓牢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推动粮食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创建高产粮油示范区,打造长三角绿色有机优质农产品基地。依托总投资约2亿元的中小灌区改造提升项目,全面优化提升灌区基础设施。围绕节水、科技、绿色等现代化农业主题,打造高标准农田1.5万亩,不断完善农田灌排系统,力争将我镇中小灌区打造成为全省灌区建设“样板区”。出台农业专项扶持政策,加大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补贴力度。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各项政策的总体稳定,巩固好“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工作成果。认真落实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抓好问题排查整改,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盘活农村空闲资源,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脱贫攻坚成果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三、坚持生态优先,全力提升人居环境
深入推进生态保护。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矿山企业环境监管,实行边开采边治理边复绿,积极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完成3家关停矿山生态治理修复工作。全面压实各级田长工作责任,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举措,完成2200亩耕地找回任务,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落实林长制工作职责,强化森林湿地资源保护管理,抓实森林防火灭火。有力有序推进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按期整改到位。
持续加强污染防治。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紧盯开发区北区、李村园区及园区外工业企业日常监管不放松,确保环保设备正常运行。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加强无量溪河、砖桥河等流域水环境监管,力争汇入无量溪河水质全面达标。积极推广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加大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力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打造美丽宜居村庄。科学编制村庄规划,谋划乡村发展项目和建设重点,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空间。进一步整合项目资源,提升“竹乡画廊”沿线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力争创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点3个,重点整治提升自然村50个,完成非卫生厕所改造1200个。出台美丽乡村和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办法,加强后期管护,确保工作成果常态长效。
四、坚持人民至上,全力增进民生福祉
办好群众满意实事。完成邱村镇区域供水一体化工程(第二水厂)建设及配套管网建设,启动试运营。完成红叶水厂管网延伸工程,改造升级各行政村老旧管网,实现区域供水全覆盖,彻底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实施水利冬修工程130余处。启动集镇及开发区北区污水管网系统整治工程。配合做好G233高湖至邱村段升级改造项目和S46长高高速建设。完成X215下寺至涛城段、X220后岗西水库至麻村段等6条“竹乡画廊”主支线道路改造工程,改造危桥2座,切实保障群众出行需求。
健全服务保障体系。认真落实暖民心行动要求,加强低保、特困等低收入人群动态管理,严防因病、因灾返贫,实现应保尽保。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优化养老服务资源,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持续巩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成果。统筹做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征缴工作,推动参保率再上新台阶。严格落实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确保全年新增就业超500人。统筹推进残疾人、社会救助、公益慈善等工作。
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积极申报安徽省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认真落实“保健康、防重症”工作要求,全力做好医疗救治、疫苗接种、农村疫情防控等工作,完善农村老年人分类健康管理,确保防控措施优化转段平稳有序。完成下寺、新桥、双岗、吉山、前路等5个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实现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关心关爱现役及退役军人,认真做好征兵工作。统筹做好统计、科技、减灾等工作,扎实开展第五次经济普查。关心支持工青妇、工商联、红十字、老干部、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发展。
五、坚持科学精细,全力深化基层治理
常态化抓牢文明创建。全面深化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完善文明城市建设长效机制。持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按照“精准化、常态化、便民化、品牌化”要求,扎实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具有邱村特色的品牌项目。开展施村村点位提升行动,进一步擦亮全国文明村金字招牌。
全方位抓实安全生产。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防范专项行动,突出抓好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矿山、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防控。常态化开展33家重点企业现场监督管理执法检查,全年检查频次不少于100次。大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
深层次抓好社会治理。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多网合一”,积极发挥网格员作用,不断丰富网格功能,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加强社会矛盾风险隐患“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专项行动成果运用,建立工作长效机制。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接访下访、带头包案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和信访积案,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开展信访“三无”村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和法律“七进”活动,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