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建工作
注重政治建设,强化思想引导。科技局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聚焦政治理论学习,加强廉洁教育,夯实干事创业思想基础。一是突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领导带头学、支部集中学、安徽干部在线学习等平台,重点学习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章党规、党史以及时事政治等内容。截止目前,开展党组中心组学习11次,支部集中学习11次。二是突出廉政教育。深入推进党风廉政教育,通过学党章党规党纪、警示教育、观看专题片等方式,筑牢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思想防线”。2022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观看《深水之下》等警示教育片2场次,通报发生在身边的违法乱纪典型案例2次。
注重从严从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局党支部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党内法规,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民主生活会和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等党内制度,高质量完成年度组织生活会,局班子成员均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会。截止目前,局党支部共召开党员大会3次,党支部集中学习10次,支部委员会10次,讲党课9人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0场次。
(二)科技创新工作
以机制建设为保障,不断夯实科创基础。一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今年以来,科技局联合税务、园区等部门加大拟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走访力度,跟踪企业申报进度,及时解决企业申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今年已推荐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9家(第一批18家,第二批22家、尧龙竹木申报2次)。今年1-8月份,我市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企业约占规工企业5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6.3%。二是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经费投入统计基础工作,挖掘潜力,扩大范围,提升总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指导160多家企业共上报2021年度规上企业研发费用12.8亿元(统计部门暂未核定),同比增长55%。
以区域合作为桥梁,不断优化科创环境。一是优化科创环境氛围。扎实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和“百名干部帮百企”活动,深入企业对政策进行宣传解读,切实帮助企业熟悉政策、享受政策。在全市工业发展大会上对“科技创新十强企业”进行表彰,鼓励企业、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创新创业平台。二是加大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力度。配合经信局完成《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修订工作,新政策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提出了12项具体奖励扶持政策;积极推进“科技贷”项目,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融资支持;积极推行政策兑现“免申即享”工作,已兑现2021年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奖励资金640万元,兑现省级研发费用补助25万元。三是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2022年以来,积极对接科研院所、高校开展科技创新平台搭建工作。1月初赴安徽创新馆学习创新平台搭建等工作;积极对接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安徽大学、安徽工业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就在我市设立新型研发机构进行接洽。开展宣城(上海)科创中心企业入驻征集工作,目前已有绿洲固废提交入驻申请表。打造重点孵化器项目,由上海宁港集团建立的广德创新港科技孵化器已投入使用。广信农化、森泰木塑等数十家家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一批研发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安徽广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已成功挂牌2022年省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类项目。
实施科技特派员+,科技驱动乡村振兴。积极推行科技特派员行政村技术服务全覆盖。在全市各乡镇摸排乡村科技需求,协调农业、林业等部门开展科技特派员“选、派、育、聘”了各级科技特派员140名,完成了省厅要求的科技特派员“一对一”服务行政村。其中一对一帮扶各行政村125名(广德县稻-油高产创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0名特派员既在站又服务行政村),安徽省安泰生猪养殖技术特派员工作站10名在站科技特派员,5名大学生科技特派员。第一批65名市级科技特派员已发放半年包干费用93750元。
落实监督管理,科技类培训“双减”有序推进。一是压实日常监管工作。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加强对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疫情防控、消防安全的日常监管。通过印发工作提示单、上门实地走访等形式,定期对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落实、预收费等情况进行检查。二是做好审批工作。年初已在工商银行设立资金监管账户,要求对各机构的预收费进行全面监管。根据省市科技部门要求,启动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审批工作。目前已收到3家机构的部分申报材料,待各机构消防备案完成后,按照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审批条件做好核准证的发放工作。
(二)防震减灾工作
聚焦防震减灾主责主业,做好监测预报工作。一是加强地震监测台站管理维护。以制度为保障,确保全年台网运行率达95%以上的工作目标完成。2022年6月在省地震局及黄山中心台的帮助指导下,我局对VP倾斜仪的零部件及供电线路进行更换,提升仪器运行的稳定性。二是优化群测群防工作体系。严格执行《广德市群测群防工作考核细则》,采取动态管理。2022年调整群测群防网点1处。同时要求各群测群防信息员做到每日记录,每周上报一周情况,遇到宏观异常现象第一时间上报。
围绕降低地震灾害风险,做好震害防御工作。持续开展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核定。按照广德市建设“四最”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升审批质效。同时加强与自然资源局、住建局等部门协调,确保抗震设防要求审批工作取得实效。2022年以来共办理抗震设防要求核定46件。
围绕提升防震减灾意识,做好科普宣传工作。一是加强部门联动。建立与市宣传、教育、科技、科协等多部门参与的科普宣传协调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开展活动。利用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周”联合应急管理局、气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在市夫子庙广场开展宣传活动。联合市教体局在5.12期间组织全体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以防震减灾为主题的应急疏散演练。二是提升宣传效果。以提高社会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利用“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七进”活动。5.12期间通过问卷组织开展防震减灾有奖知识竞答1次,共有2000余人次参加竞答活动。组织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深入机关、学校、社区、家庭,举办讲座5场次,到街头、社区宣传1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册,拓宽了宣传面,提升了宣传效果。三是发挥防震减灾志愿者作用。2022年通过承办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培训会,组织6名防震减灾科普志愿者参加培训,进一步提升防震减灾志愿者科普宣传能力和水平。
(三)科协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服务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召开省级科普示范市争创工作推进会,调动各创建单位开展创建工作。明确责任分工,抓好责任落实。充分发挥科协纽带和桥梁作用,联络各学、协会,认真做好科协委员的增设、调整工作,确保每名科协委员认真履职尽责,以“一月一主题”统筹各项活动有序开展。重点做好科普中国应用推广、应急科普宣传、碳达峰碳中和科普宣传、弘扬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等活动。
突出工作重点,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成功承接了2022年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工作,为全市广大青少年和市民提供了一次难得学习科技知识的机会,搭建了“零距离”接触高科技的平台。突出抓好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组织广大青少年积极参加省市各级各类青少年科技大赛。在2022年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广德市师生成绩优异,获得省二等奖一个,省三等奖三个。在宣城市第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13个奖项,其中一等奖4个。
注重宣传推介,服务科技工作者。加大人才举荐表彰力度,不断浓烈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的氛围。认真组织“中国青年科技奖”推荐工作,推荐广德中学青年教师汪昆仑参加评选。积极动员基层一线优秀科普工作者、科普组织参加宣城市优秀科技志愿者、优秀科技志愿服务组织的评选活动。推荐吴险峰、张燕等五名同志加入宣城市科学技术人才库。积极开展“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工作,成功推荐农科所方忠坤为“宣城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程卫科等10人为“广德市最美科技工作者”。推荐市防震减灾科普馆负责人李桃参加2022年度中国科技馆发展奖辅导员奖评选。推荐的国网电力公司徐宁、杰兰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刘俊杰成功当选安徽省企业“创新达人”。
拓展活动领域,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平台,组织成员单位在年初谋划“每月一主题”科普活动,开展了多领域多层面活动。组建不同的志愿服务群体,充实志愿服务队伍。目前,我市注册的志愿服务队180余支,队内科技志愿者人数超过2000人。今年以来,我们围绕妇女、少儿、农民等对象开展了健康、安全、农业等多领域活动。在全市进一步营造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浓厚氛围。开展了科创大赛作品展、我是“小小发明家”活动,邀请省地震局专家到新杭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讲座。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市科学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联合社区开展“暑期七彩课堂活动”,向社区未成年人提供科学小实验、参观科普馆、地震馆等科普体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