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水利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以“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为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水利现代化发展大局和水利中心工作,持续推进各水利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继续加强全市防汛抗旱工作,进一步深化水政及水土保持执法力度,强化行业管理,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水利事业的发展。
一、2021年工作总结
(一)以解决短板为导向,推进水利工程夯基增效
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项目。项目总投资为54986万元,计划2021年底完成各项目区的完工验收,目前已完成总体工程形象进度的90%,计划12月底进行完工验收。项目分为九个项目区,已招标施工标共计23个标段,合计投资26537.8万元,勘测设计共计4个标段,合计667.7万元,监理标段共计5个标段,合计446.77万元,另有4个标段未进行招投标分别是:誓节项目区石鼓毕沟工程约150万元、四合水保科技园约450万元、邱村镇2021年水毁修复工程约700万以及泗安河提升改造工程约300万。
水库除险加固项目。2021年完成方山冲水库等33座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任务,项目计划总投资8130万,目前已提前完成4座水库除险加固建设任务,剩余水库已陆续开工建设,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22年4月底前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水库安全鉴定工作。本年度投资64万元完成山洪水库等8座水库安全鉴定工作,11月底前完成鉴定。目前已完成了旺塘、盛家庄两座小型水库降等工作。
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项目。2021-2022年我局建设实施广德市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总投资1.39亿元。分别开展卢村水库灌区、南阳水库灌区、杨家店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计划灌区改造面积13.9万亩。目前项目正在建设,计划2021年度完成45%的建设任务,2022年完成整个项目建设。
防汛抗旱提升工程。工程分为两期实施,一期流洞河新杭、流洞集镇段防洪治理工程批复总投资为9175万元,该项目已于2021年3月完成施工招标工作并已开工建设,截止目前,已完成总体工程进度的40%。二期郎川河高湖集镇段、邱村集镇段防洪治理工程中标价为4717.84万元,综合治理长度9.4Km,涉及邱村镇、祠山街道、誓节镇,该项目于2021年8月底完成施工招标工作并开工建设,目前施工单位已经进场,进行施工放样、测量及清表等工作。
无量溪河新建9号闸项目工程。该项目中标价为8231.83万元,已于2021年8月完成监理招标工作,9月施工招标工作并已开工建设,第三方检测于本月完成招标挂网,目前临建工程已完成,施工单位正在进行一期施工围堰施工;外部供电系统及供水系统于10月底完成。
(二)以职能定位为遵循,推进水旱防御能力增强
一是压实责任。中型、小(一)型水库实行市领导和技术人员包库责任制,小(二)型水库实行乡镇副科级以上领导和技术人员包库责任制,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二是排查隐患。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全面安排部署防汛抗旱和汛前检查工作,召开汛前检查汇报会,明确了小型水库汛限水位和水库分类,对汛前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总结,并及时下发了责任清单。三是完善预案。修订完善了各类应急预案,对全市111座水库强化防汛调度;分级管理储备物资,拓展防汛队伍物资社会化储备。四是队伍演练。开展业务知识培训,组织防汛培训视频会议,联合蓝天救援队开展人员模拟转移、无人机巡查搜救、冲锋舟水上救援演练,联合人武部开展防汛队员集结演练,切实增强防汛队伍实战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五是监测预警。组织了专业技术人员对已建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以及乡镇视频会商系统、重点水利工程远程视频监视系统等设备进行了巡检。实施全市84座小(二)型水库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目前,一期工程44座水库已建设完成,二期40座正在建设中。
(三)以生态再造为依托,推进河长制工作深入深化
一是加强督促指导,推进履职尽责。召开总河长会议,健全全市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层层压实各级河长责任,加大对河湖巡查力度,并把解决河湖突出问题、推进河湖长制任务落实作为巡河的重点。借助河长制信息系统及河长巡河APP,及时督促各级河长开展巡河督查,定期就巡河履职情况通报。二是开展排查整治,加强河湖监管。有序开展“清江清河清湖”专项行动整治,采用“四不两直”方式不定期开展巡河督查暗访,今年以来共交办问题29件,19件问题已完成整改,10件正在整改中。三是创建幸福河湖,实现以点带面。完成2020年度河湖长制示范点考核验收,10个示范点通过县级验收,5个示范点初步通过宣城市级验收。2021年结合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改善,计划打造桐汭河誓节大桥至杨杆大桥段、粮长河粮长门水库至粮长河公园段2条省级幸福河湖,力争“一个点,一个特色”,全面推动河湖治理新效果。目前实施方案初稿已完成。积极做好宣城市级河流----泗安河的健康评价前期工作,确保年底前完成评价任务。
(四)以惠普民生为要务,推进饮水保障稳步提升
2021年度我市计划通过水厂改建、管网延伸、取水口改建及管网改建等措施,实施18处农村饮水保障工程,项目批复总投资2236.02万元,受益人口约3万人。邱村镇双岗村增压泵房改建工程、邱村镇红叶水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和太极洞主供水管网更换等3处工程均已完工。当前正在挂网招标的有4处工程,预计年底前该4处工程完成建设任务。下一步我局将积极争取和筹措资金,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缺口问题。
(五)以顺应民意为根本,推进后扶工作成效再显
完成本年度水库移民人口的核定工作,2021年我市水库移民核准人口为7676人,完成了第一至第三季度的水库移民后扶直补工作。2021年度的1105万元后扶项目资金安排38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28个项目完工,达到目标进度。
(六)以精准治理为常态,推进水利管理更严更实
强化水资源管理。严格落实用水总量控制,通过规划水资源论证和相关评估工作,推进流域水量合理分配,将用水总量严格控制在2.755亿立方米以内。全面推进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目前,广德市经济开发区西区、北区已进入编制阶段,并将继续推进相关涉水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落实以水定需。
推动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为有效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根据广德市节水现状,委托安徽维诚水务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广德市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并组织专家组审查通过,已提交市政府批复。2021年我市拟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2家,目前已与企业完成初步对接工作。
强化水土保持监管。截止目前,我局共受理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表)43件,已完成审批36件;受理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及备案1件,备案率100%。
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按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部署,结合全市水利工程建设量大、任务重、点多、面广的特点,严把质量监督审批检查关,加强了中间质量检查,注重关键工序、重要部位、质量通病的质量监管,严把质量标准,强化质量检测关,使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开展对所有受监的水利工程的质量巡查检查全覆盖。
(七)以重拳整治为警示,推进水政执法从重从严
“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期间,重点宣传《水法》、《长江保护法》等涉水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水法规宣传动。立案查处河道非法采砂立案13起,结案7起,1起移交卫健委,5起正在办理中。罚款16.8万元,没收违法所得6.075万元。对2起4人拒不缴纳罚款的,移交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积极配合生态环境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安机关等部门打击取缔砂石加工点,有效遏制了水利行业黑恶势力滋生,有效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和保障了水利工程安全。
二、2022年工作计划
(一)抓好防汛抗旱工作。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群防群控,全面落实防汛责任制,加快推进防洪减灾工程建设,完成全市水库视频监控、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上线及调试,进一步提升防洪减灾能力。
(二)抓好项目储备。谋划大项目、好项目,依靠项目推动发展。加快凤凰山水库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凤凰山水库可研通过审批;新建砖桥河防洪治理工程、东亭河防洪治理工程;推进郎川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顺利实施,争取早日打造出“最美无量溪”;启动卢村水库橡胶坝改建、杨杆坝改闸项目;新建砖桥水库;开展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对鉴定为三类坝的水库,争取加固计划。
(三)加快水利项目建设。完成2021年度续建水利项目;建成无量溪9号闸项目;继续实施卢村水库灌区、南阳水库灌区、杨家店水库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广德市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建设任务;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做好新开工项目郎川河邱村集镇段防洪治理工程、郎川河高湖集镇段防洪治理工程、郎川河桃州集镇段防洪治理工程、桐河月湾集镇段、独树集镇段防洪治理工程、新郎川河洪桥集镇段防洪治理工程。
(四)深化水利改革。一是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在打造市、县级幸福河湖的基础上,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河湖打造不少于1条省级幸福河湖。在确保省级幸福河湖争创成功的同时,以更高的标准,全力推进桐汭河全流域国家级幸福河湖打造。完成境内10条(座)市级河(湖)的河湖健康评价工作,并顺利通过省、市审查。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主动作为,探索河湖长制工作新模式、新途径,着力打造“广德样板”。二是以水库视频监控、雨水情自动测报、基层预警平台为基础,探索“智慧水利”的建设。
(五)强化水环境治理。深入开展无量溪水环境综合治理,依法打击非法采砂等涉水违法行为,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和水利工程管理,保障水工程安全。执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水资源论证、评估,优化水资源合理配置,持续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
(六)强化质量监管。严格规范程序,进一步完善招投标体制机制,探索新形势下建管模式。加大质量检查、质量监督工作的频率和力度,加强全过程控制监督,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加强对在建水利工程质量巡检,保障水利工程质量安全。深入开展水利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专项整治,确保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