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起草背景、意义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党的十九大、二十大对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教育体育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出台的关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体育的系列政策文件,对教育体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等战略实施,为我市教育体育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同时,随着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们对优质教育体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机遇,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教育体育发展仍不平衡不充分,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科学编制并实施“十四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对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体育强县、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动我市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划》起草过程
市教体局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及早启动,提前谋划、提前部署。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成立组织机构。2021年12月,市教体局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综合协调、项目建设、风险评估三个小组,分工负责,统筹推进规划编制各项工作。
二是深入学习上级部署要求。组织局领导班子成员、相关业务科室、中小学校,认真学习省、宣城市和我市相关规划文件,根据上级部署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起草《规划(征求意见稿)》。
三是深入调研学校布局情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2019~2022年,实施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新一轮规划建设,城区新建4所小学、1所初中,改扩建2所小学,新建8所公办幼儿园。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带队,深入调研,发改、教体、规划、住建、财政、卫健、交通、公安、经开区等部门和乡镇(街道)多次会商项目用地、资金保障、交通路线等问题,结合城镇化趋势、国土空间、人口情况、园区企业发展、交通安全等方面,谋划“十四五”教育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布局,分步推进落实。2022年10月14日,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再次实地调研中小学(幼儿园)建设项目,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2023年1月11日,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调研教育体育工作,并召开座谈会,对提升教育质量、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工作要求。
四是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前期,市教体局规划编制工作小组成员、相关学校对《规划(征求意见稿)》进行了集中修改;向9个乡镇3个街道和22个市直单位书面征求意见;向全市各中小学校书面征求意见。同时,在市政府网站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召开专家论证会、风险评估会,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补充后,市教体局召开工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完善,送市委政法委和市司法局进行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形成《规划(送审稿)》。2023年1月18日,经市政府第1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2月24日市政府印发《规划》。
三、《规划》的总体目标
《规划》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教育对外合作交流、教育信息化、体育事业、教育体育治理等10个方面明确多了“十四五”主要工作目标。
依据《规划》,创成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成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提升县中办学水平,支持广德中学创建省县域高中一流名校,提升广德三中、实验中学教育质量;加快机械电子工程学校二期、三期工程建设,通过省A类学校评估,创成广德技师学院,积极创建职业技术学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推动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完善广德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努力办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社区教育及老年教育;深度融入“苏皖合作示范区”“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加强教育体育对外交流合作;智慧学校建设全面覆盖;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创成体育强县。教体系统党的建设质量明显提高,教育评价、教育督导等方面规范落实、运行有效,教育体育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四、《规划》的主要任务
《规划》明确了8项主要任务。
一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体系,实施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五大行动。
二是推动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
实施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特殊教育内涵提升、职业教育融合提升工程行动,构建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
三是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实施教师发展工程。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教师教培体系建设、完善教师补充、健全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和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五方面打造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四有”好老师队伍。
四是提高教育信息技术水平。实施智慧教育提升工程,加快5G、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开发数字化特色课程,利用智能技术,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逐步建成信息化管理体系。优化智慧教育环境,提升队伍专业化和师生信息素养。
五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深化教育评价、课程教学、教师管理体制、职业教育、教育督导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六是加快体育强市建设。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办好赛事活动,丰富群众体育;广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创新青少年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健全体育后备人才体系;扶持体育产业融合快速发展。
七是提升教育体育交流与合作。融入长三角区域教育体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加强区域交流;加强体育产业招商力度,承办国内外体育品牌完整活动,带动旅游消费。
八是加快推进教育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健全职责明确、依法治教、依法行政的教育体育治理体系。
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规划》制定六个方面保障措施。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切实加强党对教育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体育领导体制。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确保财政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三是鼓励深化改革创新。针对制约全市教育体育现代化全局的重大问题,集中力量实施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攻坚。四是统筹推进规划落实。五是加强规划督导考核。六是加强教育宣传引导。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形成助力教育体育发展新机制新格局。
政策咨询
教体局办公室 电话:0563-601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