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一届一次会议第52号提案的答复函
汪孟秀、胡伟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提升我市茶产业水平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等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等重大历史机遇,通过优化基地、升级加工、壮大主体、强化品牌、三产融合发展系列举措,推动茶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全市茶园面积12.5万亩,良种覆盖率超70%,茶产业带动农户3.8万户,茶农人均纯收入27500元,高于农村人均纯收入近4000元,茶产业日益成为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一、关于提升茶产业水平的建议
(一)关于“培育龙头企业,提高组织化程度”。扶持成长性好、带动力强的经营主体壮大为市级、省级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成立合作社、产业联合体等合作组织。全市现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家,茶叶家庭农场
555家(其中省级 5家),茶叶合作社61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家)。
(二)关于“推广良种种植和规范茶园管理”。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种植白化、黄化良种茶。目前,全市茶园面积12.8万亩,其中黄化、白化等无性系良种面积10万余亩,良种覆盖率近78%。全市集中连片面积200亩以上的绿色生态示范茶园(安装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栽植绿化)
(三)关于“改进茶叶加工工艺”。不断淘汰手工作坊加工模式,建成清洁化、现代化、智能化加工生产线30余条,开展广德黄金芽、广德云雾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广德黄金芽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制定发布广德黄金芽、广德云雾茶团体标准,规范加工工艺,实现加工标准化。
(四)关于“品牌竞争力不强”。实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推广战略,培育出广德黄金芽、广德云雾茶、广德白茶三大区域公用品牌。“广德黄金芽”品牌异军突起,先后取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获得“首届长三角名茶评比”“中茶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20世界绿茶评比金奖、宣城市十大区域公用品牌、安徽省首批有影响力的绿色食品区域公用品牌等多项荣誉,成功打造“中国黄金芽第一县”金字招牌。
(五)关于“茶叶适度包装”。2018年以来,每年由市茶叶协会监制印制广德黄金芽、广德云雾茶、广德白茶统一包装,经营主体申请使用并给予一定补贴。在全国各地举办的品牌推介会上采用统一包装进行宣传推介。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相关推动茶产业发展文件精神,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切实解决制约我市茶产业发展突出问题,提高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二、关于提升我市黄金芽茶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一)加强职业培训。广泛开展企业人才培训,通过学习交流、新型农民职业培训等措施,培育一批懂管理、会经营、勇作为的企业家人才队伍,引领企业成长,成为产业发展的实体担当。2019年市政府与中国茶叶学会签订茶产业咨询服务协议;2020年市农业农村局与安徽省茶叶研究所签订广德黄金芽产业技术服务协议;2022年7月,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鲁成银专家工作站正式挂牌。开展茶叶经营主体职业技能培训,自2017年起每年举办新型职业农民茶叶培训班,累计取得茶叶专业技能证书人员245人,19人入选宣城市乡土人才“四带”行动计划。
(二)深化科研合作。深化与中茶所、省茶科所等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以安徽省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广德黄金芽)、广德誓节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建设为契机,结合广德黄金芽国内领先的资源优势,广泛聚集和应用先进科技元素,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完善地方扶持政策。出台《关于印发广德县茶产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广政〔2018〕42号)、《广德市2021年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广农工办〔2021〕29号)、《关于印发广德市推动茶产业振兴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2022〕20 号)等产业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支持茶产业发展。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2019年争取到国家产业强镇项目1000万元、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黄金芽特色产业+金融+科技”发展试点县项目资金1000万元;2021年争取到省财政农业产业(茶产业)资金735万元。
(四)健全茶园保险制度。2019年设立200万元“劝耕贷”担保基金,扶持培育茶叶主体开展生产经营。完善茶叶保险制度,配合支持中国人寿保险、国元保险开展茶园保险、采工意外保险服务。2022年,全市纳入茶园保险面积达到1.5万亩,60%以上的经营主体购买了茶工意外保险,显著提高了茶叶生产的抗风险能力。
下一步,我市将积极争取省、市财政资金支持,同时努力吸引、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不断增加科研投入,提升科技成果应用率,完善茶叶保险制度,增强抗风险能力,更好地提升我市茶产业竞争力。
2022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