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广德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政务服务管理局、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市数据资源管理局(政务服务管理局、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局) >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23734968045W/202206-00016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市数据资源局(市政务服务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市数据资源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安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06-08 发布日期: 2022-06-08
索引号: 11341723734968045W/202206-00016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市数据资源局(市政务服务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市数据资源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安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06-08
发布日期: 2022-06-08
市数据资源局2021年工作总结和2022年工作安排
发布时间:2022-06-08 10:01 来源:市数据资源局(市政务服务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1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广德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放管服改革,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打造富有特色的城市治理精细化样板为目标,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以皖事通办平台为载体,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水平;以市县一体化为原则,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以归并优化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为途径,提升热线办理效能,进一步提高我市数字化建设水平,创优营商环境,净化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提升广大企业群众满意度。

2021截至目前,政务服务大厅受理业务393292件,办结393007件,按时办结率100%,其中提前办结率86.6%完成各类公共资源交易1389项,其中,建设工程项目交易量152项,交易金额20.2亿元,节约资金2.51亿元节约率11%。完成政府采购项目607项,交易总额10.6亿元,节约资金1.18亿节约率10%;产权交易160项,交易金额3.72亿元,增值1.47亿元,增值率65%;土地出让31宗,交易金额9.32亿元,增值2.94亿元,增值率46%。农村产权流转124项,成交金额2.37万元,增值率4.47%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共受理群众反映各类问题13719件,直办7029件,转办6690件,转办宣城市政府服务热线、政民互动留言826件,其中省长热线16件。

、紧盯利企便民,升级政务服务平台

(一)完善“皖事通办”建设落实一门、一窗、一网、一次截至目前,全市14047项政务服务及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及八个分厅,事项入驻率100%,各级大厅办事最多跑一次比例达100%。完善高频事项自助大厅建设,提供纳税申报、发票申领及核销等11类高频业务自助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国务院及省市减证便民改革。累计精简各类事项336项,事项申请材料总数由6799项减少到2710,取消申请材料事项4089项,精减比例达60﹪。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全程电子化改革,全面推行企业开办零收费一日办结,大力推行电子证照,实现企业登记由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方向转变,启动个体工商户登记智能审批试点,在办照量大、商户办事相对集中的地方放置个体登记智能自动审批系统终端,实现个体工商户登记随到随办、立等可取、秒批发照完成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和公共设施接入服务等全过程全面提速,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90个工作日以内。优化企业产权登记改革。全面推进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通过整合各部门系统,以信息化手段,优化和完善政务服务流程。实现企业不动产抵押登记在线办理,企业通过皖事通APP可实现办理抵押权登记业务一次不用跑。

推进“跨区域通办”。持续深化苏皖合作示范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江苏省溧阳安徽省郎溪签订苏皖合作示范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战略合作协议》,印发实施方案确定首批74跨省通办事项签发《苏皖合作示范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运行机制》。发放苏皖合作示范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首张异地营业执照。不断拓展一地六县合作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主动与长兴县对接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梳理出一地六县浙皖政务服务跨省通办首批107项事项清单。草拟浙皖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意见征求稿)、实施方案(意见征求稿)、运行机制(意见征求稿)等相关配套文件。率先在宣城市范围内开展政务服务跨区域跨层级异地代收试点工作形成首批通办事项清单13项,其中市县跨层级通办事项8项,一地六县通办事项5项,在新杭镇、东亭乡开展我市跨区域跨层级的试点工作,筛选跨层级(县乡村)事项9项。推进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线上平台建设,在长三角区域9座城市范围内,实现内、外资等30类企业事项和异地就医登记备案、社会保险参保查询等21项个人事项的一网通办截至目前,共办理跨县乡事项1148件,跨市县事项540件,跨省事项1662件,极大地为企业群众提供了便利。

)深化“皖事通”APP“安康码”民生工程建设。做强皖事通”APP主阵地,优化公积金、社保等服务,打造本地高频事项。2021年,我市皖事通申领人数3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5%全年访问量580万次。依托2020年安康码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成果,拓宽安康码在医疗教育、政务服务、交通出行、企业服务、公共服务等场景应用覆盖面。实现一码就医一码登记等场景应用7全年全市共申领安康码61.1万个,申领数人口占比122%,累计核验超2448万次,亮码次数超2829万次。

二、聚焦整合共享,启动智慧城建设

明确整体建设规划。印发《推进智慧广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和《广德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我市城市大脑和政府性投资信息化项目统筹规划、集约建设的建设原则,不断加强城市大脑及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各项保障措施。注重兼顾当前需求和长远目标,全面开展广德市十四五大数据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对全市90个乡镇、市直单位、行业部门进行交流访谈、问卷调查,收集整理访谈记录53份,调查问卷38份,为建设美好幸福的数字广德提供有力规划支撑。

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围绕城市大脑整体建设目标,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30个市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智慧城市建设领导组,协调解决好智慧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及部门数据汇集共享。印发《广德市智慧城市项目城市大脑及核心应用场景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体系,成立首批5个核心应用场景建设领导小组,按照年度建设目标,统一建立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节点,强化统筹协调。

(三)启动核心场景建设。按照先核心后周边、先基础后应用原则,通过优先启动城市云平台及大数据中心建设,各项功能按成熟一个部署一个的方式,初步形成以城市大脑为核心,融合智慧政务”“智慧城管”“工业互联网”“社区综合治理”“政务办公自动化(OA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城市基础平台,为后期各行业智慧场景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功能支撑。目前,智慧城市项目中城市大脑5个核心项目需求方案都已编制完成。成立广德市政务信息化项目审查委员会,规范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建立信息化项目年度计划管理机制,杜绝零、散、小及单一功能、单一业务的信息化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21个信息化项目的审查。

三、聚焦公共资源交易,强化监督管理能力

(一)聚焦平台电子化,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交易、电子服务我市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投标等已基本实现全流程电子化。常态开展不见面开标实现投标单位从上传投标文件、缴纳投标保证金到参加开标活动全程线上完成,畅通网上交易的最后一公里积极推行电子保函使用工作。今年3,正式开通政府采购项目电子保函功能。允许中标企业采用履约保函、保险形式提供履约担保。从交易头尾两端降低企业资金占用成本。2021年,我市共已开具电子保函1.6份,保额达36.5亿元。加快推进远程异地评标联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成北京筑龙易采虹两套远程异地评标系统,满足省内、跨省远程异地项目评标评审需要。全年完成一地六县远程异地评标项目32个,与省内其他县市合作项目240个。

(二)着眼交易全流程切实增强监管实效加强对招标采购代理机构从业人员管理。严格执行《宣城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不良行为管理办法》,落实政府采购代理机构管理机制,对各类不良行为采取实时处理。2021年,累计对4家代理机构进行相应处理。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印发关于开展广德市交通类公开招标项目标后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的通知》《关于开展工程建设招标文件编制情况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通过安徽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平台抽取评审专家组,对我市2021年以来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招标文件进行检查。与广德市交通运输局联合随机选派人员组成检查小组,开展全市政府投资类工程建设项目标后监管工作截至目前公开抽查项目13个,发现问题7个,全部面向社会进行公示,通过对发现问题的整改,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交易效率提速40%以上。加强工程项目控制价标前审核。2021年,共审核项目500个,审核控制价29.14亿元,核减金额3715万元。规范建设工程项目变更管理。根据项目属性,分类制定不同审核审批程序防止虚报工程量,最大程度的杜绝低价中标,高价决算情况发生。2021年,仅受理审核工程变更申请3起。

(三)立足本土化创新,不断规范市场秩序。全力推行农村工匠参与零星小微项目竞争。健全完善建筑企业和农村工匠均可参与零星小微简易项目建设的竞争体系。2021,全市9个乡镇3个街道全部实现农村工匠参与零星小微项目竞争,共计有254人取得农村工匠证书,完成农村工匠项目335项,交易金额达6250万元。持续提升标后履约监管水平对软硬件进行升级换代,增设电子围栏功能,通过在系统地图上编辑施工场地边界,实现考勤点位的精准定位,真实反映施工场地履约情况,为处理违约企业提供最准确的信息。科学完善徽采商城·广德平台采购小微零星项目。与合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接,在交易过程中增设答疑等环节,完善交易程序。2021年,徽采商城物品采购成交金额3292万元,限额以下项目288项,成交金额3.23亿元,节约率12.4%

四、着力优化办理流程,提升热线办理质效

(一)完善工作机制,确保热线受理高效。今年6月份,将广德市未成年人保护热线的受理事项整体纳入12345热线,进一步建立完善了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运转高效的广德市热线办理平台出台《广德市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实施方案》,统筹做好热线归并优化和运行工作,推进110119120122等紧急热线外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归并,建立健全归并热线的专业知识库共享、系统对接、数据归集、专家坐席设置及相关业务依责办理等工作,保障热线服务水平不降低、业务有序办理。

(二)优化办理机制,构建热线办理合力。强化接办。定期针对接线员进行日常考核与业务培训,召开工作例会,抓住及时受理、准确交办、高质量回复等重点、关键环节,培养科学回访、交流、督办的工作方法技巧,强化承办人的回复水平和政策运用能力,使办理过程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保证热线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优化转办。完善热线系统建设,提高转办效率,增加热线转办渠道,通过协同办公平台、工作群组等多渠道保证处理办件单位及时领取工单。建立健全热线办理会商机制,定期组织有关单位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原因及解决办法进行总结分析,把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化督办。探索实行分阶督办机制,针对日常普遍性工单通过12345系统平台线上督办,面对情况复杂、办理难度大的问题,由分管负责人直接电话联系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电话督办,对待相关部门处理拖拉、敷衍等行为,由主要领导带队,到问题现场了解情况,收集真实数据材料现场督办。

(三)强化考核机制,提高热线服务质效。根据宣城市热线工作目标考核细则完善升级我市智慧化考核系统,进一步提高群众诉求办理效率,强化热线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统一指挥,不断压缩市直单位热线承办时间实现转办、督办、回访等各个环节无缝衔接提高承办单位办理热线的效率,热线话务员在承办单位反馈办理结果后3日内,联系诉求人,核实诉求办理结果,征求诉求人对办理结果是否满意等评判意见,对不满意件询问原因并发回办理单位重新处理。今年以来,我市无一起热线办理逾期问题发生

五、立足规范高效,提高自身建设水平

(一)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全面准确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作用,全年开展中心组学习13次,集中学习研讨7

(二)履行主体责任切实抓好党建。落实党组抓党建主体责任,注重党建引领,牢抓党史学习教育主线,以深化拓展党建品牌为统领,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建“招标采购”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服务企业进园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努力实现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推进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

(三)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加强学习教育,持续严格日常监督,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落实中央巡视我省反馈意见广德整改清单我局牵头任务。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市委有关规定,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提升政治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工作落实能力和廉洁从政能力。

(四)强化意识形态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肩负起抓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落实新闻发布三审制,规范党员干部的网络行为。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敏锐性、鉴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