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拼搏,方可摘取桂冠;敢打敢拼,才能享有成功。新的五年,我们将全面开启发展赶超之路,在高质量发展中实干担当、艰苦奋斗,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标杆。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不动摇,坚持乡党委政府“原味四合 康养小镇”战略不动摇,着力推动康养一产、二产、三产3个样板区建设,团结带领全乡人民,为描绘乡村振兴四合画卷而不断奋斗。
具体铆定四个发展目标:
奋力绘就实干担当新画卷。围绕加快高质量赶超发展,着力构建“康养融合”产业体系,不断壮大共同富裕厚实根基。到2026年,财政收入突破8000万元,可用财力突破5000万元。“高山”农业产业品牌逐渐打响,农业发展平台日渐夯实;力争工业总产值达到45亿元;乡村旅游新路径逐步开发,康养三产全域振兴初步形成,奋勇争当新时代全市产业融合发展标杆。
奋力绘就全域美丽新画卷。大力开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做优泰山自然保护区品牌文章,全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稳居市县前列。创成国家级美丽休闲乡村,实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全覆盖,持续整乡推进自然村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进、乡风文明建设工程,实现生态宜居,全域美丽。
奋力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所有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推动1个村社区实现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5%以上。低收入群体增收能力和社会福利水平显著提升,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优质资源供给更加充裕,老有善养、学有优教、病有良医、住有宜居、困有急助的良好格局基本形成。奋力走在乡村振兴事业全市前列。
奋力绘就平安和谐新画卷。持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法治四合”“平安四合”建设取得更大成效,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群众自治作用不断彰显,安全生产环境持续优化,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不断提升。着力提升政府行政服务效率,争当全市乡镇治理典范。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一年。为此,我们必须坚定加快“原味四合 康养小镇”建设步伐,点燃“争”的激情,增强“抢”的意识,拿出“拼”的劲头,强化“闯”的魄力,保持“实”的作风,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努力,一心一意实干,奋力推动四合发展再创佳绩、再铸辉煌。2022年,全乡经济发展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省市决策部署,以乡村振兴为主抓手,以争创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特色小镇为目标,完善以康养为主体的三产融合产业体系,全力推动“十五项”民生实事,致力建成乡村振兴四合样板,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2022年全乡经济发展总体目标是:力争全年实现财政收入6800万元,可用财力达4000万元,规上企业生产总值达3.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2.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以上。
(一)坚持“原味四合”不动摇,接续奋斗事业
充分拓深原味味觉。持续打造原味美食“金字招牌”,挖掘原味大米、高山竹笋、四合大曲、四合年糕等传统原味美食内涵,丰富产品形态,增强品牌效益,倡导每个村民组共创一道原味拿手菜,每个村社区共办一桌原味美食席,整个四合乡共推一场原味美食宴。发挥人民群众原味创意,增强村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持续推进原味美食向外推介活动,引导原味美食由美食品牌向美食产业延伸,由美食节庆向美食富民转变。丰富拓展原味视觉。持续扩大“中国森林氧吧”“国家卫生乡镇”对外美誉度,持续加大四合原味山水林田草湖治理保护力度,增加资金项目投入。在全乡广泛收集农耕器物、农事用品等农业农村用具,在各文旅景点和行政村开办原味乡村展厅,在四合全民健身中心筹建原味乡村博物馆,保护传统文化,留住乡愁记忆。做好原味山水、原味乡村、原味记忆文章,强化原味四合对外视觉冲击体验。守护好青山绿水,保护好梦里乡村。持续拓宽原味触觉。激发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内生活力,通过举办各类原味赛事,弘扬传统文化,增强原味乡村的带入感和参与度。发挥火狮灯、大板龙等非遗品牌优势,引导每村举办一项非物质文化绝技比赛,全乡每月举办一项原味文体赛事,每季一项农技农事体验竞技,每年一场综合民俗大赛。通过丰富的原味活动,传承传统记忆,扩大对外影响,吸引外来游客共享原味触觉。引进高端原味民宿,催生原味文旅产品,引导电商产业集聚发展,做活做强原味文章。
(二)坚持“康养小镇”不动摇,推进实业兴乡
精心培育“康养”一产。坚持农业发展根本地位,打造以太平村、焦村村为重点的“康养一产示范带”。投入2250万元,整乡推进,建设高标准农田10000亩。培育发展新兴农业经营主体,申报省级、宣城市级农业经营主体各1家。扎实推进茶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壮大高山茶产业规模。强化品牌意识,围绕马鞍山、泰山两大高山,做精做优高山黄金芽、高山山核桃、高山大米等高山康养品牌,积极争创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不断提升特色康养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优化升级“康养”二产。坚持工业发展龙头地位,打造以耿村村、徐村社区为中心的“康养二产集聚区”。加快石材园区转型升级,盘活存量土地等要素资源,加速“腾笼换鸟”。培强康养丝绸、康养家居等实体经济,延伸康养二产发展链条。致力做强电商经济、“网红经济”等新型业态,扶持电商平台快速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科学谋划,合理布局焦村电商产业园项目建设,全力启动四合农民电商创业基地,打造四合版本新型经开区。细化工业考评政策,持续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提高绿色开采水平和财税贡献。加速突破“康养”三产。坚持文旅产业基础地位,打造以宏霞村、水塘村为侧重的“康养三产精品线”。促进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增强全域旅游发展质效。一体推进水塘村下村乡村旅游示范点和宏霞村艺术乡村建设。积极对接“竹乡画廊 旅游100”风景道四合境内节点建设,畅通宏霞至建平、水塘至梓冲旅游道路。推动大山岭农旅项目、原味四合·汭水森林康养项目等开工建设。加快响水滩漂流二期、德馨原味度假村、融心湾度假山庄等一批旅游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圣境仙踪·崖壁野奢帐篷实现试营业。规划一批精品旅游线路,着力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网红打卡点”。
(三)坚持“项目为王”不动摇,谋划争引项目
在项目争引上用心。立足产业兴乡、全域旅游两大主战场,布局一批农旅文旅、电商服务、现代农业和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等康养一二三产项目落户四合。建立党政领导抓联系、职能部门抓落实的招商机制,确保“走得出去、引得进来、落得了地”。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积极拓展区域合作,主动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力争招引2个亿元以上投资项目落户市经开区。挖掘闲置土地潜力,嫁接盘活存量用地,确保引进1个大型商贸综合体。在项目建设上用力。坚持“争项目就是争机遇,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加强对上对接,在加大项目谋划、争取的同时,强化项目跟踪调度,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完成S203省道改线集镇段规划,顺利启动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四杨路、卢四路等一批道路提升工程。高质量推进康养医院建设,启动装修工程,力争年底搬迁。高标完成水土科普园项目建设,全面完成汭河综合治理工程。有序推进一批文旅项目建设。在项目服务上用情。扎实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设身处地倾情为企服务,全面梳理惠企政策,加强政企联动。全力协助欢溪田园等项目完成土地流转工作,举办助企招聘会。开展优秀企业评选,表彰一批纳税、用工先进典型,突出以奖代补,不断弘扬企业发展正能量。统筹协助企业及时解决项目审批、税收申报等相关工作,做企业服务先行者。
(四)坚持“利民惠民”不动摇,优化乡村环境
生态保护利民。支持各村社区争创“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力争赢得美丽乡村国字招牌。高标准完成徐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任务,落实自然村庄整乡推进工作目标,全年完成自然村庄整治提升不少于20个,常态开展百佳菜园等典型创建评选。牢固树立“两山”理念,重拳打击“两违一非”行为。优化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举措。推深做实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和环境监督长制工作,创成徐村社区省级森林村庄,争创国家级河长制示范点。常态开展秸秆禁烧、生态治污,清零行动,守住“生态四合”绿水青山。强化保障惠民。守牢疫情防控底线,持续开展“春风行动”。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政策全覆盖。完成危房改造12户,改厕365座。加强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全面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常态开展家庭医生、老年人健康体检等民生工程。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工作。健全应急处置机制,科学防御自然灾害、突发事故等紧急情况。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整治行动,严格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形成乡村安全、社会安定、百姓安宁的良好局面。共塑文明为民。着力培育各类道德模范、好人等先进典型。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树立一批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先进典型,组织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文艺、走访慰问等受众广泛的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促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扎实推动移风易俗,做足乡贤文化、家风家训文化、红色文化文章,不断推动文明乡风浸润人心。
重点做好以下15项民生实事:
1、编制完成《四合乡全域村庄规划》《四合乡乡村振兴节点实施规划》;
2、整乡推进自然村整治提升,完成不少于20个自然村庄;
3、向上争取2250万元,整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10000亩;
4、启动四合农民电商创业基地建设,力争6000万元专项债项目落地;
5、完成康养医院土建工程,启动装修,力争年底搬迁;
6、完成全民健身中心土建工程,力争便民大厅投入使用;
7、在全市率先实现到行政村主干道“黑化亮化”工程,同步推进重点桥梁、河道亮化工程;
8、实施“平地安置”工程,推进集镇、耿村村、太平村安置区建设,启动焦村村、宏霞村、水塘村安置规划;
9、启动“旅游100”四合节点建设,提升宏霞至建平、水塘至梓冲道路品质;
10、启动四合中学北大门通道及停车场建设;
11、启动四合老街道路改造提升工程;
12、完成康养医院片区改造提升工程;
13、推进集镇入口景观节点建设;
14、完成S203省道改线集镇段规划,启动前期建设;
15、汭河综合治理工程基本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