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市农业农村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市农业农村局 > 规划计划
索引号: 11341723003254102J/202112-00013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关于印发广德县茶产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12-08 发布日期: 2021-12-08
索引号: 11341723003254102J/202112-00013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关于印发广德县茶产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12-08
发布日期: 2021-12-08
关于印发广德县茶产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12-08 15:02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广德县茶产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业经县政府第11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广德县人民政府

            2018613

 

 

 

 

 

 

 

 

 

广德县茶产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我县优势特色茶产业发展,实现布局优化、绿色发展与品牌竞争力增强,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与农民增收,根据《广德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要求,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构建现代茶叶生产、加工、营销等产业体系为目标,以布局优化、品质提升、产业融合为重点,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和茶农增收为核心,坚持市场导向,强化政策引导,开展茶产业提质增效行动,提升区域茶叶品牌竞争力,把茶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二、发展目标

2020年,全县茶园面积稳定在11万亩左右,茶叶产量稳定在6650吨左右,良种比例提高到70%;茶叶一产产值达到6亿元以上,综合产值达到18亿元以上;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园面积占总面积95%以上,拥有清洁化自动化连续生产线达到20条以上,生产许可获证企业比例达到30%以上;品牌影响力得到明显增强,打造1-2个县级区域公用品牌,2-3个企业品牌,形成南部中低山区传统云雾茶,优东南部、北部低山丘陵区良种白茶,北部低山丘陵区良种黄茶及改造中部岗地大宗绿茶的产业布局。

三、重点任务

(一)开展基地优化培育行动

1.建立无性系良种茶树繁育基地。引进繁育推广适宜本地的无性系茶树良种。建设茶树良种扦插苗圃面积200亩、茶树良种母穗园面积100亩。加快老茶园更新换代,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每年换种改植0.4万亩。到2020年,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达到7.7万亩,良种比例提高到70%。(牵头单位:县农委,责任单位:各乡镇)

2.强化良种茶园再绿化。制定高标准生态茶园建设标准。选择500亩以上规模的集中成片低山丘陵良种茶园3-5处,示范建设高标准生态茶园。实施再绿化工程,并配套建设茶园内道路、沟渠、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基础设施,优化茶园生态环境,保持茶园生物多样性,建设多彩茶园,示范推动全县茶园改造升级。引导茶农实施重点区域低产低效老茶园改造,对新建、改造茶园按高标准生态茶园要求建设。(牵头单位:县农委、林业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财政局、水务局、交通运输局、各乡镇)

3.全面推行茶园绿色生态生产方式。通过建立示范点,指导茶农应用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生物农药、生态防虫林、栽植围栏植物等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生物调控技术及有机肥替代化肥、应用生物肥等措施,实现茶园绿色生态生产,构建生态循环、有机主导、绿色先行的茶产业发展模式,保障茶产品质量安全,促进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牵头单位:县农委,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各乡镇)

4.创新茶园经营管理模式。鼓励企业与合作社、茶农合作,形成以茶叶加工企业为龙头、合作社为依托、茶农建园为主体的茶叶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动茶叶合作社成为茶园标准化生产、科技推广、质量安全控制的重要力量。引导品牌企业与茶叶合作社、茶叶家庭农场、小茶农合作建设专属茶园、标准茶园。(牵头单位:县农委,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各乡镇)

5.保护茶区生态环境。优化茶园生态环境,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划定宜茶区与限制区,保护产地、产区环境。做好宜茶地区新建茶园的园地规划和设计,加强园地整理和茶园建设的技术指导,注重水土保持,支持茶农自觉调整产业结构。(牵头单位:县环保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林业局、水务局、国土资源局、农委,各乡镇)

(二)开展三产融合发展行动

6.推进茶叶精深加工。引进深加工龙头企业,在茶叶规模产区,建设加工企业,充分利用夏秋茶原料开发生产茶饮料、超微茶粉、速溶茶、茶食品、茶多酚、茶饲料等精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扶持龙头企业引进茶叶深加工技术、设备、人才,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新产品,为茶叶市场供给丰富多样的茶叶产品,形成以绿茶为主、红绿搭配、名优茶和大宗茶并举、春夏秋茶并重的产品结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茶叶加工企业集聚发展,示范带动全县茶叶加工企业科技水平、生产能力、生产规模和加工水平持续提升。(牵头单位:县发改委、投促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农委、各乡镇)

7.加快茶旅融合发展。利用名茶资源、茶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做好精致茶业、观光休闲、茶事体验、健康养生文章,促进多产业互动发展。支持打造四合太平、杨滩五合国家级一村一品名优茶特色村、新杭镇金鸡笼十里茶谷、万亩茶园为茶产业特色小镇,卢村石狮牛山茶庄园,东亭阳岱山世康世外养生养老生态茶园等精品示范点。结合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示范带建设,打造东亭阳岱山-卢村牛山-四合太平-杨滩五合老茶区民俗精品旅游线路,新杭金鸡笼-誓节枫树岭、阳山岭-西阳山、茂林良种茶园观光游精品旅游线路。(牵头单位:县旅游局,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农委、新农办、各乡镇)

8.建设茶叶产地市场和专业市场。顺应茶叶产业化分工态势,引导茶叶种植与加工分离,降低交通运输成本,便于市场监管与质量监督,支持在东亭、誓节、邱村、新杭等地建立3-4个鲜叶交易市场,并逐步培育建成县级区域茶叶专业交易市场。(牵头单位:县供销社、商务局,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

9.建立茶叶营销网络。引导支持茶叶龙头企业在省内外建立完善稳固的销售渠道,设立茶叶专卖店及营销网点。谋划建设县城茶叶专卖一条街。支持茶叶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建立电商平台,开展茶叶电子商务应用示范,推广茶叶线上营销和线下体验一体化经营模式。支持各类茶叶市场主体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深度对接,培育壮大茶叶电商队伍。(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农委、供销社、规划局)

10.挖掘地方茶文化资源。开展茶文化、生态、人文等资源的搜集、整理、研究,挖掘县域茶文化历史,宣传和打造广德先春茶为宋代贡茶产地及散茶先祖的历史声誉和文化形象。支持企业组建茶艺表演队,建设名茶文化园,拍摄茶叶影视作品,出版茶文化书籍,积极推介具有地域特色的茶文化产品和茶旅游产品,充分发挥茶文化资源对茶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牵头单位:县文广新局,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农委、档案局)

(三)开展品牌强化建设行动

11.推进区域公共品牌整合与塑造。实施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按照统一公用品牌、统一产品标准、统一管理制度、统一产品包装的思路,立足地方特色,进行品牌整合与塑造。在现有三大县级区域公用品牌的基础上,确立1个重点推广区域公共品牌,1-2个富有文化内涵,能被大众所接受的特色区域公用品牌。整合资源、汇聚合力、提升品质、开拓市场、创响品牌。支持广德云雾茶、广德黄金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农委,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旅游局、科技局、商务局、各乡镇)

12.培育壮大企业品牌。鼓励企业作为品牌经营主体,在双品牌战略路径下,打造公用品牌下的企业品牌。支持企业、合作社加强企业品牌建设,着力打造2-3个区域企业品牌,放大优势企业品牌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鼓励和帮扶企业争创省名牌产品、国家级名牌农产品和驰名商标。(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农委,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旅游局、科技局、商务局、各乡镇)

13.加强品牌推介。积极构建品牌宣传展示平台,常态化开展茶文化节、开产业研讨会、名优茶评比会、茶交会、茶乡游等各类茶事活动。开展地方名茶评选,支持协会组织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参与省级以上茶叶评比、展会展销等活动,对参评和获奖单位进行一定程度的补贴和奖励。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加大区域公共品牌和重点企业品牌的宣传推介力度。(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文广新局,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商务局、农委、供销社、各乡镇)

(四)开展质量安全提升行动

14.推广加工清洁化。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在全县扶持7-10家区域带动性强、具有发展潜力的茶叶加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支持引进自动化、连续化、清洁化生产流水线进行初制茶厂的清洁化改造。(牵头单位:县发改委、农委,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各乡镇)

15.加快公用品牌标准制定与实施。修订完善区域公用品牌产品质量标准。指导企业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对生产加工各环节进行全程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品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支持2-3家品牌企业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牵头单位:县农委、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16.推进质量认证。鼓励支持企业和合作社积极开展三品一标” “ SC” “HACCP”等认证,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产品安全水平。到2020年,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园面积达到茶园总面积的95%以上,生产许可获证企业比例达到30%以上。(牵头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农委,责任单位:各乡镇)

 17.加强茶叶质量安全保障。加强对农药等投入品的监管和规范使用,从源头上严把茶叶质量安全关;在茶区推行茶园投入品统一管理,开展农资配送、定点销售和病虫害统防统治;建设和完善茶叶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检测水平和服务能力。(牵头单位:县农委、市场监管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五)开展主体多元培育行动

18.培育壮大茶叶经营主体。重点扶持品牌突出、标准化程度高、潜力大、竞争力强、带动能力明显的企业,通过联合、合作、重组等组建龙头企业。重点培育扶持3-5个茶叶龙头企业,创建省级龙头企业1-2个。支持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重点培育扶持6-10家茶叶合作社,新创建省级示范合作社1-2家。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整合资源和市场,组建产业化联合体,推进规模化经营,引领标准化生产,实现共同发展。(牵头单位:县财政局、县发改委,责任单位:县林业局、商务局、农委、供销社、各乡镇)

19.充分发挥茶叶协会作用。支持县茶叶协会规范建设和运作,促进充分发挥服务、协调、自律、维权作用,加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市场间的联系与协作,共同做大做强企业公用品牌。(牵头单位:县民政局,责任单位:县农委、市场监管局)

20.强化茶叶生产经营性服务组织培育。注重培育茶叶生产经营专业化服务组织,培植生产全程的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与专业营销组织。支持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种苗统繁统供、病虫统防统治、肥料统配统施、市场营销合作等服务,提高茶叶生产管理的组织化程度。完善与各类经营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牵头单位:县农委,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市场监管局、各乡镇)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茶产业发展工作推进机制,成立县级领导小组,统筹领导茶产业发展工作。各成员单位落实具体工作任务,加强协同合作,确保工作任务和措施到位。将行动落实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严格目标责任制,细化工作任务和实施进度,加大督查力度,严格兑现奖惩。

(二)强化要素投入。积极向国家部委和省部门争取支持茶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和项目,充实和完善地方扶持政策。对茶叶加工厂建设所需用地,在用地指标和审批方面给予支持。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茶园基地建设、茶叶加工厂改造建设、品牌宣传推介、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整合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支农、农业产业化、科技推广等涉农项目资金向茶产业倾斜。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对茶产业投入。推动茶叶保险制度完善与普及,提高茶叶生产的抗风险能力。

(三)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加强与中国茶科所、省茶科所、安农大、浙农大等科研院校合作。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等方式,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加强广德云雾茶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开展优异基因资源挖掘与创新利用,选育符合生产市场需求的新品种,研发先进适用、节本高效、绿色环保的配套生产技术。推进生产机器换人,鼓励发展茶机制造业,以茶鲜叶机采机制为重点,研究推广先进适用茶机。完善茶叶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农业部门技术服务水平,增强指导和服务关键技术能力。加强对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技术骨干的业务培训,强化茶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

 

 

 

 

 

 

 

──────────────────────────────────────────────────────────

抄送: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法院、

检察院,县人武部。

───────────────────────────────────────────────────────────

广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613日印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