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市文旅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1166”工作部署,以作风建设为抓手,以文旅融合为契机,上下齐心,奋力拼搏,扎实高效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现将全年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9年工作总结
(一)文明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组织开展各类文化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深入开展文明旅游工作,公布游客“不文明行为随手拍”照片4期。加强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文明与旅游同行两支志愿服务队建设,注册志愿者376名,累计志愿服务时长4633小时。高强度、高标准推进文化旅游系统7类28个实地考察点位文明创建,全年组织召开文明创建动员会、推进会、调度会21次,下发工作交办单16个,通报4期。扎实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搭建文化服务平台,实行群众点单,平台派单的服务模式,深化“欢乐竹乡行”“竹乡游礼”2个文化服务品牌建设,陆续发布非遗课堂、送戏进万村、趣味扎染、夏姐姐故事会等各类文化服务项目15个,依托平台常态开展各类活动116场次,服务群众近万人。
(二)文艺创作展演不断加强。完成国家艺术基金申报工作。原创小戏皖南花鼓戏《歪打正着》入选安徽省戏曲孵化项目,在全市巡演21场;新创扫黑除恶题材小戏《法不容情》正在排演,即将在全市进行巡演。新创歌曲《大美广德》在中国公民道德宣传日颁奖晚会上首演,获得一致好评。联合相关部门举办第六届开发区职工艺术节、全市广场舞比赛、中国公民道德日宣传日颁奖晚会、铁人三项开闭幕式演出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组织开展第三届文艺创作作品有奖征集文艺活动。完成全年“送戏进万村”演出任务136场。放映电影场次1550场,完成了全年放映任务的95%。
(三)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完成全年3个乡镇、22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覆盖市、乡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全市公共文化场馆客流量位居全省前列。市图书馆新办证数2523张,建立流动服务点7个;市文化馆开展活动648场次,年服务54.1万人次。成立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指导员队伍,开办一期公共文化服务培训班。完成全市52座旅游厕所百度地图标注工作;计划全年新改建旅游厕所6座,已完工5座。完成广德文旅微信公众号智慧升级改版工作。扎实推进全市旅游景区品质提升工作,桃园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太极洞风景区、月克分别冲入选安徽旅游业40年40大品牌景区、乡村。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稳步推进,拟出台《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旅游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在筹备2019年全市旅游业发展大会,力争进入省级先进单位行列。
(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扎实推进。市博物馆年底前迁入市文化中心新馆。市非遗展览馆建成开馆。王明德等5人入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35个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开展收徒传艺工作。启动第六批县级非遗名录申报工作。拍摄非遗宣传片《寻访远逝的家园》。开讲“文博讲堂”2期。太极洞摩崖石刻入选第八批省保单位。消除崇法寺、下阳祠山庙、小三线九四零厂旧址等文保单位安全隐患。依法拆除省保鼓角楼城台保护范围内违规建筑。实施明代耿姓民宅、桥头村祠山庙、熊义斌宅等文保单位修缮工程。
(五)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引导文旅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安徽明德竹木工艺制品有限荣获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称号,引导李氏扇业、高吉酒业、唐氏竹编等企业研发新品、转型升级。截止目前,全县共有规上入库文化企业22家,比去年同期增加2家,文化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2.4%。全市旅游经济持续较快健康发展,全年预计接待游客8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3%、增长30.9%。1—9月,完成旅游项目投资28.8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75.8%。太极漂流建成营业,铂龙湖生态旅游颐养园主体完工,澄德现代庄园、田之润等项目加快推进,竹乡画廊旅游公路启动实施。完成文旅游行业四经普相关数据的统计上报工作。
(六)文化旅游营销推广亮点纷呈。打造节庆品牌,举办中国马术盛装舞步冠军赛、2019CHALLENGE ANHUI广德国际铁人三项赛、中国农民丰收节以及登山摄影、农耕文化等乡村特色旅游节庆活动。开展媒体宣传,积极参与全省旅游央视形象宣传,开展“春游江淮请您来”百家媒体旅游推介系列宣传活动,广德旅游亮相安徽卫视《天气预报》、上海电视台《世界那么大》栏目。广德文旅微信、微博总阅读量分别达25万次、100万次。参加展会展览,组织文旅企业参加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推介会、博览会,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深化市场合作,与长兴、宜兴签订“长宜广”文化和旅游一体化战略合作,与环太湖周边城市达成“宜兴共识”,共享文旅资源、共建精品线路、共塑品牌形象。
(七)文化旅游市场监管规范有序。加强网吧、KTV娱乐场所、印刷企业、影院、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星级农家乐、游乐场等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及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扎实开展“黑广播”、小片网专项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1600余人次,检查各类文化旅游企业725家次,查缴盗版书籍36册、非法卫星地面设备11套、“黑广播”1套,责令整改 4家次,警告2次。受理旅游投诉8起,已全部办结。调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扫黑除恶工作推进会,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工作台账,加强线索排查,移送文化旅游领域扫黑除恶线索4条。不断优化政务服务,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和娱乐场所的设立、变更及注销登记承诺时限分别缩短至3个、1个工作日。年初以来,审批新办经营单位16家,变更换发经营许可证共计40多家,备案棋牌室85家。
(八)机关作风建设深入推进。持续抓好组织建设,组建文旅局机关党委、机关纪委,完成8个党支部成立选举工作。以党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把基层党支部建设成为推动文化旅游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严格按照规定组织开展“红色星期六”活动。扎实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准确把握目标要求,紧密结合文旅中心工作推动主题教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出台局《制度汇编》,进一步加强机关内部管理,组织党员参加省党纪法规学习教育平台“半月一赛”,开展公职人员违规借贷问题专项整治摸排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签订不违规操办和参加“升学宴”“谢师宴”承诺书。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机制,管阵地、引导向、强队伍,切实将意识形态工作落到实处。“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程序进一步完善。高质量办复市人大代表建议1件,县人大代表建议(主办)5件、县政协委员提案(主办)5件。严格按照要求开展“三清”工作。完成文化馆、图书馆内部审计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全市文广旅系统各项重点工作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统筹整合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管理运行的长效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完善,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还存在一些短板,主要表现在旅游核心吸引物数量不足,全域旅游集散体系不完善等。三是文化旅游领域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在文化艺术创作、文旅产业发展、旅游市场营销、市场综合执法等方面尤为突出。
三、2020年工作计划
(一)着力抓好党建和意识形态工作。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引向深入,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作为长期任务、常抓不懈。持续抓好组织建设。继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推动文旅系统党风政风持续向好。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机制,牢牢守住政治底线和安全底线。
(二)继续加强文明创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进一步提升文旅系统公共服务单位服务和管理水平,持续抓好全局承担7类28个实地考察点位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继续做到零失分,确保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首创首成。统筹全市各类公共文化资源,完善文化服务平台。深化“欢乐竹乡行”“竹乡游礼”2个文化服务品牌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开展15个文化志愿服务项目。积极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完善志愿服务时长兑换制度,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志愿者。
(三)持续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突出问题导向,对照测评体系,持续精准发力,推进全域旅游创建工作。扎实开展省级文化旅游名县、特色旅游名镇、特色旅游名村及休闲旅游示范点创建及培育工作。扎实推进太极洞国家5A级景区,箐箐庄园国家4A级景区,月克冲、友情岁月、乐府山庄等国家3A级景区创建工作,支持卢湖竹海度假区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继续推进景区品质提升,完善景区基础设施,丰富景区游览内容。出台《广德市农家乐(民宿)管理办法》,推动全市农家乐、民宿规范提升发展。
(四)积极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做好艺术创作,完成省戏曲孵化项目,申报国家艺术基金。扎实推进名家工作室建设管理,力争创作省级、国家级优秀作品。做好2020年春晚节目筹备及演出工作。创作文明创建、扫黑除恶等题材小戏进行巡演。指导乡镇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鼓励文化团体等社会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五)扎实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提高安徽文化云平台上线率。继续做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和管理服务水平。完善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稳步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做好市博物馆新馆开放运行工作。建成广德旅游集散中心。加快推动广德月湾高速服务区旅游化改造升级。做好竹乡画廊旅游公路、广德国家登山步道沿线配套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旅游厕所、停车场、自驾营地、观景平台、吸氧吧、智慧旅游、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建设。
(六)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加快天寿寺塔周边环境保护与展示工程建设,加大向上资金争取力度,谋划实施2-3处文物保护修缮项目,力争将桥头村祠山庙西楼、月克冲小三线九四零厂部分建筑修缮项目纳入省级项目库。狠抓文物行政执法和文物安全工作不放松。做好非遗保护传承,继续完善非遗展览馆,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适时举办全市非遗展演活动。
(七)大力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安徽明德竹木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推荐安徽强邦印刷材料有限公司、广德双创中心等文化企业申报安徽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遴选广播影视企业申报省级产业园区。完善旅游重点项目库,全年完成省旅游项目库投资不少于50亿元。力促珀洱度假山庄二期、百信生态度假村二期、重拾原味生态旅游项目建成营业,加快推动笄山温泉、澄德现代庄园、田之润、君泰山庄等项目建设。积极开发太极洞省级研学旅行基地、宣木瓜省级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柏垫省级避暑旅游目的地、牛头山矿区工业旅游、603生物火箭发射基地、英烈山航天航空红色旅游等新产品新业态。
(八)创新实施旅游营销推广工作。以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创新旅游市场营销模式,塑造“山水竹乡,品味广德”旅游整体形象。推进新媒体智慧营销,持续实施“1+N”营销战略,组织拍摄广德文化旅游宣传片。深化区域旅游营销,加快推动“长宜广”协议落地生根,在长三角地区重要客源市场举办旅游推介会。积极开展商合杭高铁沿线城市营销。策划开展天然氧吧、避暑胜地等新兴业态宣传营销,重点打造推广竹乡画廊天然氧吧呼吸之旅、长宜广“鸡鸣三省”生态养生之旅等5条精品线路。出台实施地接奖励政策和市场营销补贴政策。打响文旅节庆的品牌知名度,利用各类赛会扩大旅游宣传推介。
(九)不断加强广电新闻出版行政管理。积极推进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建设,做好2020年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工作。扎实开展农村地区小片网整治工作,严厉打击非法电台“黑广播”、境外电视节目、虚假低俗广告等违规违法行为。继续抓好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和重要敏感日的广播电视行业安全播出工作。加强新闻出版管理,加大版权保护力度。大力推动绿色印刷,促进印刷业向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转型。
(十)切实提升市场管理和综合执法水平。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市场执法职能和执法队伍整合,加强旅游安全与应急队伍建设。督促文旅行业相关单位完善应急预案,常态化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夯实安全责任;加强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的专项检查,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力度。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大文旅市场扫黑除恶宣传发动和线索摸排力度,确保文旅市场无涉黑涉恶现象发生。进一步规范我市假日旅游工作。推进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持续开展旅游诚信日活动。做好旅游服务和投诉受理工作。扎实推进“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服务机制,努力营造“四最”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