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市发改委(市粮储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市发改委(市粮储局) > 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索引号: 11341723003253900J/202008-00009 组配分类: 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市粮储局)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名称: 关于广德市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20-08-14 发布日期: 2020-08-14
索引号: 11341723003253900J/202008-00009
组配分类: 决策部署落实情况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市粮储局)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名称: 关于广德市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20-08-14
发布日期: 2020-08-14
关于广德市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0-08-14 11:04 来源:市发改委(市粮储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在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

广德市人民政府

2020731日)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运行稳步复苏,年初人代会确定的主要经济指标呈现恢复性增长,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市场预期总体向好。

1-6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7亿元、增长1.1%;财政收入25.7亿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82.5亿元、增长7.1%;规模工业增加值56.8亿元、增长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7亿元、下降3.2%;进出口总额2.7亿美元、增长0.2%财政管理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位居全省B类县市区第四,民营经济考核位居全省一类县第六,获评2019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十强县、十快县。

 

(一)综合实力再上台阶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优化完善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出台工业企业培大育强三年行动计划、小升规培育方案等多项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数达338家,列宣城市第1位;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56.8亿元、增长3.9%工业用电量13.1亿千瓦时、增长6.0%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3家,新增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6,授权有效发明专利753件,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广信农化、涌诚机械获评宣城市综合实力十强企业,永茂泰汽车、永高塑业、拓山重工获评宣城市高成长性十快企业。

现代农业高效发展。上半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97亿元,新增家庭农场144家、农民合作社14家。成功举办广德黄金芽(杭州)品牌推介会,邱村获批创建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盛江畜牧成功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荣达禽业、安泰农业加入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联盟,并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产服务稳步回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加速推进,全域旅游集散中心投入使用“洞藏太极·道广德来”商合杭高铁首趟安徽省高铁旅游专列抵达广德太极洞景区与景域驴妈妈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出台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政策,开展引导放心购物、推动消费升级消费活动,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上半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2.9亿、增长27.8%;金融存贷款余额、新增贷款均列宣城市第2位。

(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重大项目加速推进。精准有效推进稳投资工作,连续五次承办全省贯彻落实六稳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宣城分会场活动。125个省级高大新专项目完成投资66.13亿元,占年度计划74.2%135个宣城市级亿元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3.94亿元,占年度计划72.2%101个市本级重点项目稳步推进。粮长门水库成功下闸蓄水,博朗轴承、杭齿传动等项目建成投产,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德基地、磐石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

招商选资逆势上扬。在全省率先举办招商项目云签约活动,招商效能显著提升。截至目前,新签约项目51个(工业项目4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8个,5亿元以上大项目5个(东威科技二期、拓山重工二期、天元科技、永茂泰汽车四期、天吴集团),利用外资2亿美元、列宣城市第2位。连续两年获宣城市招商引资考核一等奖。

项目争取成果丰硕。上半年,全市向上争取项目143个,争取资金8.44亿元。其中,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6238万元;城区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二期、凤井小区二期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补助均在千万元以上。卢村生态民宿特色小镇经评审专家组实地考察后结果待公布。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年度考核评估得分靠前,已完成公示报省政府待表彰。

(三)文明城市魅力彰显

百强进位有序推进。主动前往北京与中国中小城市发展委员会、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沟通对接,积极争取实现百强再进位目标。成功入围2020年度全国综合实力、投资潜力、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新型城镇化百强县第二轮城市名单。

文明创建攻坚决战。9大创建惠民工程深入推动,景贤供电小区、祠山殿小区等5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顺利竣工;万桂山路、天寿路等市政道路实现交通设施优化。黑臭水体整治方案编制完成,熙春河实施清淤施工,环城河综合整治工程加快推进。城市立面出新、油烟长效治理、城乡景观提升等创新实事有序进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成为全国试点,组织开展双月市民创建之星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群众参与度不断提升,创建满意度达99%以上。

美丽乡村亮点纷呈。完成12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9个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通过认定。箐箐庄园通过国家4A景区景观质量评定。竹乡画廊旅游100”风景道、百公里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等重点旅游项目稳步推进。成功举办首届甘溪村文化节。卢村、东亭获评省级文明乡镇,誓节茆林村、东亭颂祥村、杨滩燎琳村获评省级文明村。

环境整治精准发力。整治散乱污企业37家,整改“2+10+N”突出环境问题36个,已完成验收9件。截至6月底,纳入考核7个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2.9%、较上年提高17.8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3%。农村三大革命持续推进,上半年共改造非卫生厕所4000座;围绕水系连通国家试点县项目,加快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整村推进示范村9个、整治提升自然村100个。

(四)一体化发展纵深推进

携手共建一岭六县高站位、大手笔谋划一岭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集中合作区广德先行区,正在积极主动寻求省级层面支持,加速推进先行区建设。参加长三角县域绿色发展安吉峰会,加入长三角产业合作区绿色制造联盟,共同签订文化旅游、市场监管、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合作协议。与溧阳、郎溪共同签订《推进苏皖合作示范区产业发展合作协议》,协同推进年度重大合作项目(事项)与宜兴、长兴就《省际毗邻区域科技战略合作协议书》初步达成互学互助战略合作关系,加速参与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

开放通道加速拓展。商合杭高铁及广德南站开通运营,广德正式迈入高铁时代。G50宣广段改扩建勘察设计已挂网招标。宁杭高铁二通道列入《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合杭高速、郎溪(广德)至长兴高速已列入《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2019-2035年)(征求意见稿)》,合杭高速广德段有望提前开工。宁杭高速二通道南京至广德段,江苏、安徽省级层面已达成道路衔接协议。G318山关至郎溪段、G233广德至溧阳段等国省干线前期工作有序开展。

合作平台日益坚实。对标国家级开发区,大力实施园区创建攻坚年行动,高标准打造现代化经开区。上半年,市经开区主园区实现税收6.53亿元、增长15.4%。在全省130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年度综合考核评价中排名第20位。清理盘活闲置低效用地9宗共计302.5亩,连续五年在全省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中排名前五。成立经开集团,园区市场化运营程度进一步提升。

(五)惠民利民全面加强

民生实事进展顺利。33项省定民生工程全面实施,上半年到位资金14.76亿元,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续保等4项工程已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棚户区改造工程加速推进,新开工1000套、建成845套。农村危房改造稳步实施,已开工446户,竣工446户。举办“2+N”招聘和点对点招聘,上半年完成新增实名制就业人数5165人,占任务数7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站前大道及站前广场、粮长河公园西岸等项目完工并投入使用;广德二中迁建、机电学校扩建、老年大学扩建、桃州四小南校区、城北小学等项目稳步推进;档案馆、中医院医养楼加快建设。市第三人民医院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合作建设苏皖医疗协作示范基地,就诊人数提升50%以上。殡葬改革工作全面启动。与上海市养老服务协会达成战略性合作协议。顺利完成全市事业单位车改工作。

社会治理水平提升。上半年,化解矛盾纠纷2305件,调处成功率100%。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共立涉黑涉恶九类刑事案件2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7人。积极利用幸福广德、微信等网络平台,主动开展法律援助、宣传等活动。智慧广德、平安广德视频监控改造等工程有序推进,全市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

(六)疫情防控精准有力

全民防疫成效突出。建立三二六居家医学观察工作制度,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切实保障。积极开展疫情防控物资和重要民生商品的保供稳价工作,疫情期间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秩序稳定。11最美逆行者驰援武汉,企业全力保障防疫物资生产,志愿者和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社区防疫工作,疫情防控取得零疑似、零确诊、零无症状感染阶段性成效。

复工复产多措并举。在全省县级率先复工并出台惠企十条,已为复工复产企业提供贷款38.46亿元,返还失业保险金580万元。建立企业开复工及疫情防控工作包保制度,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组及指挥部专题研究企业复工复产工作20余次,抽调200余名机关干部驻企服务。采取点对点方式,为慈兴集团、永耀电器等50家企业接回员工1000余人。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入实施开放型经济发展促进政策,进一步释放实体经济活力。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今年以来累计减免税费2.18亿元,兑现奖励扶持资金1.3亿元。全面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现所有事项办理最多跑一次。开展线上服务网上办、畅通咨询渠道线上办、减少人员聚集预约办,实现办理业务不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