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是什么?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方针,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以施工现场为中心,以质量行为标准化、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和质量监督管理标准化为重点,建立企业和工程项目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责任,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水平。
二、工作目标是什么?
建立健全企业日常质量管理、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工程实体质量控制、工序质量过程控制等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和操作规程,建立工程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实现质量行为规范化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程序化,促进工程质量均衡发展,有效提高工程质量整体水平。
全面推行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每年培育质量标准化观摩项目不少于1项,创建县级建设工程质量标准化示范工程不少于6项。
完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突出动态监管,提升监管效能。
三、主要任务是什么?
1.完善质量责任追溯制度。落实责任人,明确各分部、分项工程及关键部位、关键环节的质量责任人,严格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加强施工记录和验收资料管理,建立结构实体质量责任标识制度。
2.健全质量管理标准化岗位责任制度。将工程质量责任详细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质量管理、操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制定简洁、适用、易执行、通俗易懂的质量管理标准化岗位手册,并组织宣贯落实。
3.规范实施样板示范制度。在分项工程大面积施工前,以现场示范操作、视频影像、图片文字、实物展示、样板间等形式直观展示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做法与要求,开展全员技术交底,全面运用示范措施,全过程落实示范要求。
4.强化信息化运用。大力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数据、智能化、移动通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各方主体、监管部门等协同管理和共享数据,打造基于信息化技术、覆盖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
5.推广绿色建筑。在开工前,编制绿色建筑施工方案和绿色施工方案,过程落实绿色施工措施,落实绿色建筑适宜技术,阶段评估施工成效,实现工地绿色发展。
6.规范评审,示范引领。我委将组织本辖区内示范工程验收,根据创建计划和验收结果,结合质量监督检查,对创建县级示范工程进行抽查复核。
7.强化落实,动态监管。完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增强工程质量意识,加强工程质量基础建设,推广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措施,强化监督交底引导,突出动态监管。
四、保障措施有哪些?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质量标准化评审领导小组,健全质量专家库,推进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评审领导小组由县住建委主要领导任组长,质安站负责人任成员,强化动态监管,有效协作,整体推进,督促参建各方落实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
(二)强化措施,有序推进。我委将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明确目标任务、工作内容、进度安排、具体措施及检查督办要求等,确保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三)加强指导,营造氛围。将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与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和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结合起来,强化责任主体,规范落实主体责任,突出工程实体质量品质,促进企业制度不断完善、工作不断细化、程序不断优化的持续改进机制,提升工程质量水平。
对通过质量标准化示范工程过程验收的质量标准化创建项目,项目创建单位在显著位置设置标识质量标准化示范项目创建图标,全过程规范落实质量标准化措施,展现创建活动的风貌,接受社会的监督。
(四)注重统筹,务求实效。将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与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相结合、与安全生产标准化相结合、与诚信体系建设相结合,注重与十项新技术运用相结合、与信息化相结合、与精细化管理相结合,推广绿色施工,推进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广泛深入、扎实有效开展。
我委每年将要培育1项先进典型在建工程项目,作为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样板,并择期召开本县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现场观摩会,组织县内在建工程项目有关人员参观、学习。
(五)定期总结,持续改进。我委将结合质量标准化创建情况,于每季度初月5日进行汇总,并持续总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