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长三角康养名城(广德)马术生活周在广德国际马术赛事中心开赛。来自十余个国家的顶尖骑手驾驭骏马跨越竹海赛道。这场赛事不仅是速度与优雅的较量,更是广德打造“康养+赛事”IP的闪亮注脚。随着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的纵深推进,这座位于长三角几何中心的皖南小城正以生态为底色、赛事为引擎、跨界融合为路径,悄然书写着新时代康养产业篇章。
生态画卷中的康养基因
广德,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襟山带水,素有“皖南门户”之称。这里既有山的巍峨,又有水的灵动,更孕育出独特的康养文化基因。
驱车驶入广德,漫山遍野的竹林便扑面而来。万亩竹海随风摇曳,竹节间流淌的负氧离子浓度高达每立方厘米7000个。清晨的笄山竹海云雾缭绕,宛若仙境;卢湖水畔,三两白鹭掠过水面,留下粼粼波光。当地居民笑称:“在广德住上三天,皮肤都会透着水灵。”
笄山竹海
广德不仅自然禀赋优越,更是一座浸润着人文气息的古城。太极洞内钟乳石奇观让人大饱眼福,宋代名相范仲淹在广德为官期间,多次出入太极洞,留下了“跫然岩”的碑刻真迹。如今,四合乡的“圣境泊崖”野奢营地以悬崖帐篷为载体,将传统养生理念与现代露营体验相融合;甘溪古村以竹代塑生活馆,非遗传承人编织的竹器与民宿里的艾草香囊,共同编织出一幅返璞归真的生活图景。
丰富的自然景观,构成了广德康养城独特的生态环境,为康养生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沿着“竹乡画廊”缓缓前行,人们仿佛置身于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之中。这条长达200余公里的文旅带,串联起了沿途风景。骑行在蜿蜒的绿道上,感受微风的轻抚,欣赏着两旁的翠竹、茶园、溪流和古村落;也可以漫步在宁静的乡村小道,体验乡村的宁静与淳朴,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感受浓浓的乡土气息。
赛事赋能的康养路径
近年来,广德积极探索“康养+赛事”融合发展新路径,通过打造特色赛事IP、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延伸产业链条,广德正以一系列高规格体育赛事为引擎,推动康养品牌跃升,成为长三角地区康养产业发展的标杆城市。
作为广德体育赛事的“头号名片”,铁人三项赛事已成为连接城市生态与运动精神的核心纽带。2023年,广德成功举办“铁立方IRONCUBE超级铁人三项赛”,吸引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1100余名选手参赛,赛事期间配套非遗、美食、露营等主题集市,实现“体育流量”向“经济增量”转化。2024年,赛事规模进一步扩大,参赛人数突破1500人,创下全国铁三赛事新高。
2024年11月,广德首届“康养名城·广德半程马拉松”在无量溪滨河公园鸣枪开跑,2000余名跑者沿十里无量溪风景道竞逐,赛道周边的优美风景,更将广德的康养资源与运动活力推向全国。在培育大众化赛事的同时,广德亦注重小众运动的推广。2024年,长三角木球精英赛落地广德,依托笄山竹海、唐流古村等场景,将竞技与休闲旅游结合,吸引长三角地区爱好者参与,进一步丰富“体育+康养”业态。
广德以赛事为契机,持续完善体育公共服务网络。无量溪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等标志性场馆相继投用,口袋公园、健身步道遍布城乡,“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超9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77平方米。位于东亭乡的国际马术赛事培训中心更以“马术小镇”为目标,规划7.5平方公里产业园,涵盖马术培训、马匹繁育、主题度假等多元业态,年承办国际级赛事超5场,成为亚洲马术产业新高地。
资源叠加的康养高地
沪苏湖高铁的开通,如同为广德康养城铺设了一条通往繁华都市的快速通道,使其正式迈入长三角“1小时都市圈”。乘坐高铁,1个小时便能抵达上海,这种便捷的交通网络,不仅为康养城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资源与活力,更为居民和游客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而随着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的正式签约,有着两地优势资源的加持,康养广德正加速从“区域节点”向“长三角康养枢纽”跃迁。基地规划先行区23.18平方公里,布局“一轴两心五谷”空间格局,推动康养与医疗、文体、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广德以“全域康养”理念统筹布局,重大项目多点开花,城市会客厅打造长三角康养资源对接平台;甘溪康养示范村探索“田园旅居+智慧养老”新模式;开元森泊度假区融合主题乐园与森林疗愈场景;同步推进的无量溪滨水景观提升工程,以“十里画廊”串联康养服务带,形成“水岸经济+健康消费”新轴线。
针对康养产业核心需求,广德推进现有康复医院、养老机构等设施提级改造,进一步提升功能品质和服务质量;与上海仁济医院、宝山区教育局共建医疗教育合作平台;与国内知名养老机构、运营主体投资洽谈,积极吸引更多优质社会主体参与康养基地建设……
与此同时,广德市谋划一批交通路网、水利设施、污水管网、燃气管道、供电等基础设施项目,全面提升康养核心区综合品质。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今年计划再启动46个项目,总投资46亿元。
从马术嘉年华的激情澎湃,到竹海深处的静谧悠然;从高铁飞驰的动脉网络,到民宿庭院的袅袅茶香——广德正以“康养”为笔,绘就一幅长三角一体化的新图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