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长辈版 智能问答 繁体版

【光明日报】打造“家门口”调解室

阅读次数: 作者:丁一鸣 封萌 陈志强 信息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25-03-27 08:53
【字体:

近年来,安徽省广德市邱村镇吉山村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基层治理智慧,积极创新基层治理模式,精心打造“家门口”调解室,取得显著效果。

多元共治筑平台,矛盾化解不出村。调解室以法律明白人为骨干,以专业律师为顾问,依托本村“五老”人员建立调解队伍,形成“专业指导+乡情调解”特色模式。自调解室成立以来,已成功化解宅基地纠纷、茶园边界争议等矛盾2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100%。

茶竹栗莓当媒介,乡土智慧化干戈。在调解室的特色展示墙上,“茶”问题、“竹”调解、“栗”度大、“莓”矛盾四大主题板块格外醒目。村两委创新将特色农产品融入调解文化,在茶香氤氲中化解田埂纠纷,借竹影婆娑调解邻里口角,用板栗包容特质引导互谅互让,取草莓的甜蜜寓意调和家庭矛盾。

调解室创新运用“情、理、法三维调解法”,讲透“情理”唤醒乡情记忆、讲明“事理”梳理矛盾脉络、讲清“法理”筑牢治理底线。“我们不仅要解当下事,更要育未来人。”吉山村党委书记殷久胜告诉记者,在吉山村,定期举办的“法律明白人”培训,为村里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骨干力量;“最美庭院”“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如春风化雨般润泽着村民心田,让文明新风吹遍山乡每个角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0条评论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