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山水奇观……在广德市皖南朝晖竹木根雕博物馆内,一件件根雕作品惟妙惟肖、意境万千,展示着创作者的巧夺天工,也彰显了皖南竹木根雕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尽魅力。
“我雕竹根用的是本地的毛竹,它在长江以北难生长,到海南岛又因为气候原因而不够紧密,长江一带的毛竹是最好的。”靳朝晖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也是皖南竹木雕刻非遗项目传承人,皖南山区独特的环境条件让他从小受到竹木文化的熏陶。
靳朝晖在介绍竹木根雕作品。程力摄
地处皖东南的广德市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在70多万亩竹海的氤氲下,以竹为媒形成的传统技艺如竹芽般蓬勃生长:王氏制扇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折扇中的精品;唐氏竹编则承载了传承百年的竹篾编织技法,创造精巧绝伦而便携实用的竹编制品;皖南竹刻、竹木根雕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将竹子的神韵演绎得淋漓尽致。
靳朝晖则在规划与本地职业技术高校的合作模式:先以兴趣班的形式找到真正有意愿、有潜力的学生,再通过体系化的课程培养懂得雕刻技艺与市场营销的全面型人才。“既要专业好,也要会推广自己”,靳朝晖希望传统技艺结合新兴媒体环境能够走得更加长远。
如今,乘着国家“以竹代塑”的政策东风,以及文旅产业发展的机遇,竹乡里的非遗项目不断开发创新性产品,正在强化经济效益的进程中焕发新的生机。
近年来,广德市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和传承力度,已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非遗项目11个、市级非遗项目16个,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3人。非遗文旅开发上的新兴探索,让“非遗+研学”“非遗+演艺”“非遗+旅游”等众多新业态欣欣向荣。古老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广德非遗传承与发展翻开了崭新的篇章。(林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