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城广德市四合乡聚焦流动党员、老党员参学难、党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探索实施打造“线上”“送学”“互动”三大课堂,不断优化学习阵地、内容供给、方式方法。
打造“线上”课堂,让流动党员“流而有学”。持续抓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定期梳理流动党员数量、分布等情况。建立流动党员信息管理动态台账、学习跟进台账,支部每周至少与流动党员联系1次,实时了解流动党员参与学习情况、掌握思想状况。以“原味四合”公众号为阵地,围绕中心,整合资源,创新形式,用活“指尖”微平台,借助“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安徽先锋微讯”等线上学习APP、公众号,发挥党建新媒体宣传、教育、服务作用,不断激发党员教育工作活力,让党员教育“有声有色”。采取寄学上门、党员微信群推送等方式把“流动党课”送到党员身边,实时传达党建动态、政策法规、学习要求等,结合党纪学习教育指导流动党员制定个人学习计划,督促流动党员按照支部学习及个人学习计划要求同步开展学习,把流动党员连在“线上”,实现党员“流而有学”。
打造“送学”课堂,让老党员老有所学。紧密结合实际,匠心打造“送学”课堂,让老党员学习新知,深入心田。针对辖区内年迈体弱、行动有所不便的老党员参与组织生活与集中学习所面临的困境,推出老党员“送学”课堂机制。积极组建宣讲队伍,通过送学上门“共读”、针对主题“同论”等方式,推进特殊老党员、特殊需求党员的学习教育。同时,以村(社区)为单位,成立由“两委”成员、党员先锋户、青年党员、辖区志愿者组成的“送学小分队”,通过“送学上门”的形式将“红色有声书”送到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党员手中,并教会他们如何操作、如何收听,将“看书”转变成“听书”,保证老党员学习“不缺课”。
打造“互动”课堂,让党员教育入脑入心。将党员教育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相结合,持续提升党员教育深度。开设“走学式”路线,结合四合乡“红色家风记忆馆”、“家风家训馆”、“乡贤文化馆”等党性教育基地,串联融合多条具有四合特色的红色教学路线,链式打造党员身边的“红色课堂”,让创新理论、纪律教育等培训更“对味”。丰富党员教育新场景,有效整合村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四合书屋、远教站点等各类资源,运用“庭院讲堂”“晚间红课堂”等载体,在村落院坝、广场凉亭形成“学习阵地”,讲好红色故事,说透政策法规,让学习方式“活起来”。拍摄镜头里的故事,聚焦党员群众眼中的镜头,聚焦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精品化创作党员教育电视片,进一步讲好四合党建故事,提升党员教育工作质量和效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