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创新体制助推非遗文化“活起来”。开展非遗普查登记,组建专班准备材料,积极进行申报。依托水系连通项目,融入茶、扇、酒、柳亭诗话、张渤治水等东亭特色文化,打造非遗文化长廊。截至目前,东亭乡现有国家级非遗名录1项、省级以上非遗项目3项,明德竹扇非遗研学等基地3个。
二是创新载体助推非遗项目“传下去”。成立“守护非遗·传承万家”志愿服务队,开设非遗课堂,持续开展宣传、展示和展演普及教学。通过“文化遗产日”“我们的节日”等途径年均开展各类非遗宣传教育和展示展演30余场,以现场教学、观众体验等方式,引导全社会关注和参与非遗保护传承。
三是创新宣传助推非遗产品“走出去”。积极为非遗项目提供良好的展示运作平台,唐氏竹编参加第五、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分别斩获一、二等奖。明德折扇先后获得46项国家外观设计专利及多个国家级金奖,2019年成功亮相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2021年作为伴手礼惊艳东京奥运会。
四是创新路径助推非遗产业“强起来”。整合项目资金,破解原材料“下山难”“质量低”等制约因素,加速推进非遗产业提质升级,形成“山上有资源、海外有市场”良好发展态势。目前,明德折扇、唐氏竹编等非遗产品远销海内外,年产值达1.3亿元,带动村民2000余人创业致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