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3253767/201707-00123 | 组配分类: | 区域规划 |
发布机构: | 广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主题分类: | 工业、交通 / 公民 / 其他 |
名称: | 【区域规划】《广德县县城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6-2030)》批前公示 | 文号: | |
生成日期: | 2017-07-06 | 发布日期: | 2017-07-06 |
为适应区域发展形势变化及广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2010),为确定广德县交通发展战略目标,明确综合交通发展方向,构建开放、畅达、公平、安全、绿色的广德县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我局开展了《广德县县城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6-2030)》编制工作。
经过各方共同努力,目前已编制完成了《广德县县城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6-2030)》。根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关于城乡规划公开公示的规定>的通知》,现将规划方案依法进行批前公示,欢迎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献计献策,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公告项目基本情况: 1、公告项目《广德县县城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6-2030)》草案 2、项目范围:广德县县域、广德县中心城区 3、公告期:2017年7月5日--2017年8月15日 4、公告地点:广德县政府网站 联系电话:0563-6033529 邮箱:409296606@qq.com 通讯地址:广德县爱民路广建兰馨大厦六楼广德县城乡规划局 二零一七年七月五日
本次规划以发展经济为重点,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以发展的眼光,超前的意识,合理的方法逐步把广德这个安徽的东大门建设成为一个高效繁荣、新旧共济、和谐宜居的生态型城市。改造旧交通系统,营造一个新型的、人性化、高质量、可持续,与县城发展相匹配的、相协调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 一致性原则
? 可持续发展原则
? 近远期结合原则
? 以人为本原则
? 公交主导原则
近期:2016-2020年
远期:2020-2030年
本次规划包括广德县域行政区划范围,重点以广德县城区规划为主。
1、第一层次——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范围:为广德县域行政辖区范围。包括7个镇和2个乡(7个镇为:桃州镇、新杭镇、邱村镇、誓节镇、柏垫镇、杨滩镇、卢村镇,2个乡为:四合乡、东亭乡),总面积2115.95平方公里。
2、第二层次——县城城区规划
范围:中心城区用地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为41.01平方公里。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
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4、《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国办发[2005]46号)
5、《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
6、《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导则》(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0.5
7、《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
8、《安徽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
9、《安徽省沿淮城镇群规划综合报告(2006~2020年)》
10、《广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1、《广德统计年鉴》
12、《宣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13、《广德县县城总体规划(2014~2030)》
14、《广德县“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15、《广德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规划》
16、《广德县城市公共交通规划(2016-2030)》
17、《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2011;
18、《皖江城际铁路网规划》,2011
19、《江苏省沿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2012—2020 年)》
20、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范
21、广德县已完成的其他相关规划和综合交通现状调查资料等
? 城乡统筹发展理念
? 交通分区和差别化理念
? 和谐交通理念
? 绿色交通理念
? 一体化交通理念
? 加强内外通道衔接
? 服务城镇,实现空间引导
? 城市群交通同城化,多方式公交主导化
广德县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要统筹兼顾城市规模和发展阶段,结合主要交通问题和发展需求,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贯彻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统筹各交通子系统协调发展。广德县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战略秉承“供需平衡、主动引导、效率优先、以人为本、绿色低碳”方针,提出以下5条战略原则:
? 遵循供需平衡、升级基础设施
? 提倡主动引导、强化土地利用
? 倡导效率优先、实现公交主导
?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交通组织
? 构筑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绿色低碳的运输服务体系
依据《广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的预测,规划广德县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近期2015年25万人,远期2030年36万人;规划2030年远期用地规模控制在41.01平方公里以内,人均113.92平方米。
广德县城2015 年居民人均出行次数2.91次/人*日;2030 年居民人均出行次数3.0次/人*日,日出行总量规模约为111.31万人次。
2015 年广德县机动车保有量(pcu,即按标准小汽车计算)为9.49 万辆,千人汽车拥有量为183 辆/千人,2030 年机动车保有量(pcu,即按标准小汽车计算)将达到12.54万辆,千人汽车拥有量为220 辆/千人。
积极融入泛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一体化发展,提升客货运输能力,积极发展航运及铁路运输,打通与周边城市的快速联系通道,构筑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设施完善、布局合理、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体系,形成重要的区域性客流与物流集散中心。
(1)以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促进公路、铁路、航空等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合理分工与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综合交通运输的优势;
(2)重点发展高等级公路和铁路交通,与国家和区域高速公路、轨道线网规划相衔接,与县城交通网络和设施布局融为一体;
(3)坚持近远期相结合的方针,使规划方案的实施与交通发展状况相配合,既体现一段时期交通发展的可行性,又适应动态变化的可能性。
集中全力进行宣杭铁路沿线电气化改造、商杭高铁广德段的建设以及做好铁路与公路的交织与衔接。
规划扩建广德县火车站,占地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规划建设广德高铁南站综合枢纽,占地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
开工建设沪渝高速“四改八”工程,加快推进杨绩高速建设,构筑与沪渝高速相衔接的交通主骨架,形成快捷的公路通道;重点建设中心城区与重点镇之间连接通道,逐步拉开路网框架,提高县域公路等级,大力实施国省道、农村公路和旅游公路升级改扩建工程,形成便捷县域路网,力争短期内基本实现各乡镇、各重点旅游景区到县城交通用时缩短至40分钟以内。
结合广德县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在县城范围规划建设4个长途客运站,分别为广德中心客运站、广德南站、城北客运站和祠山岗客运站;依据《广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中的行政区域调整规划,同时结合县域用地布局与广德县公路客流主要分布特征,规划8处乡镇公路客运站。广德县公路客运场站具体规划方案见表4-1 和附图。
表4-1 县域公路客运站布局方案
序号
客运站名称
级别
占地面积
(万m2)
设计发送能力(人次/日)
1
广德中心客运站
1
30000
10000
2
广德南站
1
100000
10000
3
城北客运站
2
33000
8000
4
祠山岗客运站
3
30000
3000
5
流洞
4
3500
700
6
邱村
4
5500
1000
7
誓节
4
3000
600
8
柏垫
4
4000
800
9
杨滩
4
4000
800
10
卢村
4
5000
1000
11
四合
4
2500
500
12
东亭
4
2500
500
从广德县公路货运交通的需求出发,统筹考虑广德县域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产业园区发展及建设用地规划,结合广德县域货运集疏运需求、对外交通公路通道与出入口规划,以及《广德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对乡镇功能的定位,前瞻性、集约化、规模化布局广德县域重要货运场站(物流中心)5 处,如表4-2 所示。
表4-2 广德县域货运场站规划表
序号
货运站名称
占地面积
(万m2)
设计吞吐能力(万吨/年)
功能
1
祠山岗现代物流园
15
120
组织中转、运输、仓储、配载、物流信息发布、甩挂运输
2
城区现代物流园
20
160
组织中转、运输、仓储、配载、物流信息发布、甩挂运输
3
新杭物流中心
5
40
组织中转、运输、仓储、配载
4
邱村物流中心
5
40
组织中转、运输、仓储、配载
5
誓节物流中心
5
40
组织中转、运输、仓储、配载
6
柏垫物流中心
5
40
组织中转、运输、仓储、配载
7
杨滩物流中心
5
40
组织中转、运输、仓储、配载
8
东亭货运站
3.5
30
组织中转、运输、仓储、配载
9
卢村货运站
3.5
30
组织中转、运输、仓储、配载
10
四合货运站
3.5
30
组织中转、运输、仓储、配载
规划在新杭镇彭村建设集科研测绘、救灾救援、高端旅游、高端商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广德通用机场,加强改善边远地区交通条件,推进交通设施均等化,面积约1000亩。
依托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构建快速的对外道路交通系统;优化组团内部道路网结构,使其相互联系、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布局科学、功能协调、可持续的城市道路网系统,推动广德的跨越式发展。
? 以区域高速公路网、公路网规划为基础;
? 与广德县区域地位和发展目标相适应;
? 与城镇体系、城市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相协调;
? 与城市区域交通网络和公共设施布局有机衔接。
广德整体路网结构选择:外环线+内部方格网状的棋盘式的道路格局;以主次干路沟通组团之间的联系,以方格网式路网结构疏通组团内部交通,以外环线保护城区内部交通环境。最终形成一环+四横六纵的路网空间结构。
一环:北环路、桐川路、光藻路、建东大道;
四横:国华路、太极大道、桐汭大道、站西路——站东路;
六纵:横山路、万桂山路、天寿路、建设路、国安、广宣路。
考虑到广德目前的现状路网的级配结构与城市发展对地块大小的要求,本次城市道路网规划路网级配采用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为1:1.15:1.8。
道路网密度规划指标如下:
? 快速路:0.67km/km2;
? 主干路:1.66km/km2;
? 次干路:1.91km/km2;
? 支 路:2.97km/km2;
? 过境交通规划
根据对外道路的分布特征,考虑对过境交通的分流作用,确定过境交通的城区连接道路。主要为北环路、桐川路、光藻路、建东大道。通过外环线交通将过境交通隔离在城市外围,以保护城内的交通环境。
? 对外交通规划
东部出入口:以G318为主要通道;
南部出入口:以沪渝高速为主要通道;
西部出入口:以沪渝高速和G318为主要通道;
北部出入口:以G318为主要通道;
? 主干路网规划
根据广德县城的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以“方格网式”道路网布局形态为依据,结合县城区域交通发展规模和现状道路条件,共规划10条主干道:国华路、太极大道、桐汭大道、站西路——站东路;横山路、万桂山路、天寿路、建设路、国安、广宣路。
? 次干路网规划
广德县城市次干路网的规划思路是:主要与主干道、次干道、支路衔接,次干道的布设要充分与城市商业、办公等大型共建用地相协调。根据次干道交通功能定位的不同,合理设置次干道的道路断面。规划次干路共20 条。
? 支路网规划
支路网规划思路:对于城市中心区,由于其用地以混合用地为主,因此可按照常规“金字塔”形的路网级配来规划支路网,同时结合土地利用与交通的互动关系来规划不同等级道路的沿线土地功能。此外,对于以工业用地为主的片区,支路网的规划将以交通性支路为主,且路网密度明显低于其它片区。
广德县城市道路网具体规划方案见附图。
根据道路功能等价划分及各等级道路的功能,充分考虑道路绿化和景观布设,规划快速路红线宽度为60m,采用四块板断面形式,主辅道分离设置。主干道红线宽度为30—60米,主要采用三块板和四块板的断面形式;次干道规划红线宽度为30—35 米,主要采用一块板和三块板的断面形式;支路规划红线宽度为15—24米,主要采用一块板的断面形式。
共规划有15种道路断面形式,道路红线宽度从15米到60米不等。
城市道路断面的具体规划方案见附图。
平面交叉口的建设模式与管理方式规划主要根据城市道路网相交道路等级和交通特征确定,规划广德县城外围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一处:沪渝高速与杨绩高速立交、规划取消现状广德南部沪渝高速出入口,新增高速公路出入口互通立交两处:广德县城西部沪渝高速出入口互通立交和广德南部与天寿路沪渝高速出入口互通立交。规划外环快速路交汇处设两处立A1类立交。
根据客运站的位置与对外道路的布局,规划广德县城公路客运进出城路线主要分布在以下几条道路上:外环快速路、太极大道、万桂山路、广溧路、建设路、桐汭大道、建东大道。
为减少交通压力、净化交通环境、保障交通畅通,确保商业金融、餐饮、娱乐休闲、政府机关等集中的区域正常的商业、行政办公活动和居民的日常生活,应对这些区域实施更严格的道路使用政策。
规划在部分区域实施分时段大中货车限制通行,具体为:在松涛路、爱民路、无量溪路、国华路围成区域内,应采取如下管理措施:
? 禁止高峰时段(7:00-9:00、17:00-19:00)任何运输车辆进入该区域;
? 禁止非宣城籍运输车辆白天(6:00-22:00)进入该区域,宣城籍运输车辆白天进入该区域需办理物流通行证;
? 禁止大型铰接车通过该区域,如有需要一律绕行。
? 大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 构建公交场站综合开发模式。
? 构建城乡一体化公交体系。
? 加大力度推进公共交通智能化发展。
? 鼓励定制公交、旅游公交、公交学生专线等特殊公交发展。
? 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出行量占全方式出行总量的20%以上,占机动车出行总量的40%以上;
? 城区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达到14 标台以上;
? 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例达到80%以上;
? 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 米覆盖率达到95%以上;
? 早晚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达到20 公里以上;
? 公共汽车进场率达到100%,可同时保障20%车辆进行维修保养;
? 城市建成区内设置电子站牌的站点数量占总站点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 乘客满意度达到85%以上;
? 公共交通专用道长度占公共汽电车线路网总长度的比率达到10%以上;
? 全面建成智能公交系统;
? 形成以“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辅助”的多元化、安全、方便、快捷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 城乡客运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优化完善城乡客运线网结构,实现客运服务全覆盖,城乡居民单次出行直达各乡镇,农村居民一次换乘到城区。2020 年实现80%村村通公交,2030 年实现100%村村通公交。
? 城乡客运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客运配套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城乡客运网络有效衔接,运输组织集约化水平明显提升,镇村公交公司化率达100%,节能、环保车型得到广泛应用,运营车辆100%符合国家环保标准,从业人员培训、考核、持证率达100%。
? 城乡客运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建立城乡客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引导建设智能城乡公交系统,逐步实现智能化调度运营管理,实现城市公交与城乡公交IC 卡“一卡通”。 城乡公交车辆智能车载终端安装率达到100%,并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1、城乡公交场站布局
结合城市公交场站的规划,规划老客运站、城北综合场、长途客运站和高铁站4 个城市公交换乘枢纽,除高铁站为远期建设外,其余均为近期建设。规划9 个城乡公交换乘枢纽站,方便镇村公交支线与城乡一体公交线路之间的换乘;规划50 处镇村公交首末站(其中近期42 处,远期8 处)。具体位置见附图。
2、城市公交场站布局
规划近期建设公交停保场1 处,远期建设公交停车场1 处,总占地面积5.3 万m2。停保场功能既服务于城市公交和城乡一体线车辆,也兼顾镇村公交的保养、维修需要。规划5 处公交枢纽站(城北枢纽与城北综合场合建),总用地面积4.1 万m2(含服务城乡一体公交及旅游专线场站),全部为近期建设。规划建设首末站9 处(卢村及高湖位于城区规划范围以外,近期建设8 处,远期建设1 处,总占地面积1.75 万m2。总计规划13 个公交场站(城北枢纽与城北综合场合建、开发区首末站与开发区综合场合建),总场站用地面积为11.15 万m2。
除公交场站布局规划总图所标首末站外,根据《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站、场、厂工程设计规范(CJJ/T15-2011)》,对于新开发的居住规模大于3 万人以上的居住区,在规划审批中应要求设置公交首末站,以满足居住区内居民的出行需求,用地规模应不小于1000m2。具体位置见附图。
1、城乡一体公交线路布局规划
总计规划19 条城乡一体公交线路,其中至高铁站的线路为远期建设线路,其余均为近期建设线路,近期建设17 条,共计346.04km,远期延伸2 条,新增1 条,共计386.62km。
2、城市公交线路布局规划
远期规划公交次干线13 条,其中保留5 条,新增8 条,公交总线路条数达到22 条,线路总里程为243.4km。
1、城乡公交车辆发展规划
广德县城乡公交近期需配车289 辆,其中城乡公交一体线路需配车136 辆,镇村公交线路近期需配车123 辆,旅游专线需配车30 辆;远期需配车389 辆,其中城乡一体公交线路175 辆,镇村公交线路178 辆,旅游专线需配车36 辆。
2、城市公交车辆发展规划
规划近期城市公交车辆总规模控制在230 标台左右,规划远期控制在450 标台左右,总体规模根据城市实际人口确定,近期万人拥有车辆数不低于12 标台,远期不低于14 标台。
充分利用广德县在相关产业和技术基础上的优势,以公交信息化和高新技术应用为核心,建设起服务于公共交通管理、运营管理和设施管理等的高效率智能化系统,有力地保障和促进公共交通与城市经济、社会、环保的协调发展。
广德县城市机动车停车泊位包括社会公共停车场停车泊位与配建停车场停车泊位。社会公共停车场是指为社会车辆提供停放服务的场所,主要包括路外社会公共停车场和路内社会公共停车泊位,以路外社会公共停车场为主,路内社会公共停车泊位为辅;配建停车场是指供本单位、本居住区机动车停放、私人停放的场所和公共建筑配建对外开放的停车场。本次综合交通规划重点为路外社会公共停车场规划。
综合考虑广德县城市的机动车增长情况、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规模的增加,到到2030 年为8500个。
? 路外停车设施应根据广德县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进行;
? 珍惜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减少拆迁,节约用地;
? 满足主要停车目的的需求并使停车者到达目的地的步行距离合理;
? 按照交通需求管理原则适度控制县城的停车需求,增加县城边缘的停车设施数量以平衡老城区核心地段的停车需求;
? 停车场规模:综合服务范围、管理、经营等方面的因素,停车设施的泊位数一般不宜超过300 个;
? 广德县路外停车设施的规模应根据城市不同区域停车设施的规划发展目标、停车设施服务范围内所产的停车需求量、周围的道路交通条件、停车设施的用地条件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配合情况等具体确定;
? 布局原则:靠近停车吸引源,减少停车者的步行距离;停车设施的布置要注意邻近路网的通行能力协调,停车出入口应尽量设置在次干路上,并远离主要交叉口。
广德县城市远期规共规划社会公共停车泊位1.4万个。规划路外社会公共停车场60处,规划路外社会公共停车泊位1.0万个;共规划路内社会公共停车泊位4056个,具体分布详见附图。
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是停车设施的主体,具有出行终端(自备车位)停车和兼顾车辆出行过程社会停车的双重功能,也是整个交通系统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配建停车泊位应占停车泊位总数的80%以上,要制定合适的配建停车标准。为加强广德县城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的规划管理,使停车设施的设计和建设符合交通组织需要和管理要求,根据国家和广德县城市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定了广德县城市停车场配建指标,详见附表8-1。
表8-1 广德县城区建筑物停车泊位配建指标
类别
单位
一类地区
二类地区
下限值
上限值
下限值
居住
普通住房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8
1.0
1.0
拆迁恢复房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8
1.0
1.0
低密度住房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1.5
1.8
1.5
办公
行政办公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1.0
1.2
1.0
商务办公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6
0.8
0.8
其他办公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5
0.7
0.7
医院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8
1.0
1.0
学校
中小学、幼儿园
车位/每班
1.0
1.2
1.0
大专院校
车位/100名师生
5
10
10
文化体育设施
影剧院
车位/100座位
4
5
5
一类体育馆
车位/100座位
4
5
5
二类体育馆
车位/100座位
3
4
3.5
科技馆、图书馆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4
0.8
0.8
展览馆、会议中心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6
0.8
0.8
商业
商业零售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6
0.8
0.8
餐饮、娱乐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3
0.5
0.5
批发交易市场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3
0.5
0.5
超市(农贸市场)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3
0.5
0.5
宾馆
星级酒店(三星以上)
车位/客房
0.5
0.7
0.5
普通酒店
车位/客房
0.4
0.5
0.4
宾馆
车位/客房
0.3
0.5
0.3
工业
单层工业厂房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1
0.2
0.1
多、高层工业厂房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2
0.3
0.2
工业研发中心、办公
车位/100m2建筑面积
0.5
0.7
0.5
交通
枢纽
火车站
车位/100高峰乘客
0.2
0.3
0.3
汽车站
车位/100高峰乘客
0.2
0.3
0.3
客运广场
车位/100高峰乘客
0.4
0.6
0.5
公交枢纽
车位/100高峰乘客
0.1
0.3
0.1
浏览
场所
主题公园
车位/公顷占地面积
8
10
10
其它公园
车位/公顷占地面积
5
7
7
根据自行车道路在规划范围内所处的位置与功能,对广德县自行车道路进行分级。按照其功能定位、服务对象的不同,将自行车道路划分为四个等级。
? 市级自行车通道
? 区级自行车干道
? 区内自行车集散道
? 绿色自行车休闲道
根据步行道在规划范围内所处的位置与功能,对广德县步行道进行分级。按照其功能定位、服务对象的不同,将步行道划分为三个等级。
? 主要步行通道
? 次要步行通道
? 绿色步行休闲道
? 完善交通管理设施,优化交通组织方式,提高交通系统使用效能
? 推广交通需求管理,逐步引导交通需求总量和结构趋于合理
? 重视交通安全管理,保障交通出行安全
? 加强交通环境治理,减少城市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 优化土地利用和产业布局
? 加强交通影响评估
? 公交优先
? 慢行交通优先
? 机动车限制政策
? 停车收费
? 停车换乘优惠
? 鼓励合乘
? 货车限行
? 加大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力度,提高交通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 加强智能化交通系统(ITS)研究、开发与应用,提高交通控制与管理技术水平
? 鼓励采用先进的通讯方式和手段代替传统的出行,积极推进交通动态信息的发布
? 加强停车设施供应实时动态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建立
本规划批准后,是广德县指导道路交通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县相关部门应严格依法行政、认真实施,自觉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本规划确定的道路用地、公共交通场站用地、公路客运场站用地和社会公共停车场用地,各部门要严格控制,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无权变更。确需变更,应报规划部门和公共交通主管部门同意,并划拨替代用地。
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图册、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组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