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23556342452T/202410-00137 | 组配分类: | 特殊教育 |
发布机构: | 市教体局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名称: | 2024年发展特殊教育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成绩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4-10-17 | 发布日期: | 2024-10-17 |
一、加强领导,完善特殊教育发展政策支持。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工作,将特殊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市教体局印发《广德市“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广教工组〔2024〕1号,指导和规范我市特殊教育的发展。成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我市特殊教育学校规范化办学进行专业评估与科学指导,为特殊教育科研、康复训练、医学评估与鉴定、师资培训等提供科学的咨询和引导服务。
二、政策引领,妥善安置残疾儿童少年入学。
市教体局会同市残联认真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工作。组织各校、乡镇、村社区对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情况进行精准摸排,建立信息台账,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按照“一人一案,分类安置”的原则对未入学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方式进行评估认定,制定促学措施。市教体局做好全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情况监测系统应用和管理,对应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台账信息逐一进行核查,摸清具体情况,分类进行教育安置,实行动态更新,销号管理。市教体局认真落实《安徽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工作指南》,要求各校进一步完善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落实“一人一案”,做好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安置工作。
三、分类安置,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对义务教育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进行实名登记,根据未入学残疾儿童身体和家庭实际状况,采用多种形式,安排其接受义务教育。对适合进入普通学校的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就便、安排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对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安排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对确实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统筹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教育资源,为其提供送教上门服务。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资金保障,加大特殊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的特殊需求,在“两免一补”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6000元/年标准,并足额拨付,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的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参照上述标准执行。各级财政支持的残疾人康复项目优先资助残疾儿童,2022年,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对特教学校教学楼、综合楼等进行加固改造,改善了残疾儿童的教育教学环境。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
五、资源保障,组建全市特殊教室资源教室网
邱村中学为我市2015年度资源教室建设项目学校,投入资金22万元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心理测量室、沙盘室、情绪宣泄室、音乐放松和生物反馈室、团队辅导室。近年来在公办中小学建设8个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组建了以公办学校为主体的特殊教育资源教室网,下一步将根据学校残疾儿童分布情况继续加强资源教室建设。
六、师资保障,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按照省定标准,配齐配足特教学校教职工编制,及时配备特教学校专任教师。随班就读残疾学生人数较多的普通学校,适当增加教师编制。全面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政策,确保特殊教育教师基本工资提高10%和特教津贴按基本工资15%发放的政策落到实处。2020年特教学校完成3个市级微课题和1个市级课题的研究和实验,并顺利结题,加强学校教学指导,为学校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奠定了理论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