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德市政府网站!

无障碍 长辈版 智能问答 繁体版
索引号: 11341723003254102J/202410-00071 组配分类: 主动回应
发布机构: 市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广德市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综合技术方案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10-15 发布日期: 2024-10-15

广德市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综合技术方案

发布时间:2024-10-15 11:07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浏览:0
【字体大小:

一、方案概述

针对广德市冬小麦播种量过大、机播比例小、整地质量差、播期雨水多、渍害较重、赤霉病频发以及后期干热风烂场雨危害等关键问题,以适当降低播种量为基础,以选育推广高产、优质、抗赤霉病和抗穗发芽品种为保障,推广秸秆处理、开沟排水、少免耕机条播、半精量播种、精确施肥等高产技术,集成组装品种农机农艺融合的综合技术方案,推进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提升广德市小麦产能。

二、主要目标

立足我市小麦主产区,在各乡镇开展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综合技术方案集成应用。

三、技术要点

(一)精细整地,施足底肥。采用水稻秸秆全量机械深旋还田技术,通过机械化作业,碎土、埋草、覆盖一次完成,旋耕深度15厘米,实现秸秆全部深埋还田,提高土壤肥力,确保苗全、苗壮。采用机械深施肥技术,每亩底施磷酸二铵20公斤左右,尿素8公斤左右,硫酸钾或氯化钾8公斤左右,硫酸锌1.5公斤。

(二)精选良种,做好包衣。稻茬麦重点为抗冻耐渍、抗穗发芽赤霉病的高产广适品种,提前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虫。药剂拌过的小麦种子,应先闷6h-8h再适度晾干,以确保种子处理和播种质量。

(三)适期播种,少免耕条播。日平均气温16左右播种,一般控制在111日-1125日,亩基本苗1014万,均匀播种,保证深浅(23厘米)一致,增强土壤保墒抗寒效果,力争全苗。利用少免耕机条播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种盖种程序,提高播种效率,特别适用于土壤粘稠、渍害较重的麦田。

(四)清沟沥水,保持墒情:播种完成后,要全面清理围沟、中沟和厢沟,确保田间沟沟相通,雨住田干,围沟和中沟深度一般为25cm30cm,宽度20cm30cm;厢沟深度一般为15cm20cm,宽度20cm25cm稻茬小麦可采取沟灌洇水方式补墒,在冷尾暖头、夜冻日消时,选择无霜冻的晴天下午进行,不宜大水漫灌。

(五)促控结合,分类管理。越冬期至返青起身期,因秸秆还田、播种质量不高、渍害等造成黄苗僵苗麦田,尽早亩施尿素37.5公斤,促平衡生长,也可采取冬前喷施芸苔素内酯等化调措施促进弱苗生长。对三类苗和脱肥落黄严重麦田,亩追施尿素37.5公斤和三元高效复合肥15公斤,促进弱苗转壮,争取足穗。对壮苗和旺苗,减少或取消冬季和早春施用速效肥料,特别防止开春后拔节肥施用过早,避免群体生长过旺。拔节孕穗期采用微喷灌或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使水肥均匀混并直达根部,促大蘖成穗和穗花发育。对晚播弱苗,在倒2叶期再根据苗情亩追施尿素37.5公斤,提高单穗重。对壮苗,在叶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第二节间伸长12厘米、叶龄余数2.5左右时追施拔节肥,有利于培育壮杆大穗,一般可亩施用尿素38公斤和三元高效复合肥15公斤;提倡在旗叶露出一半时亩追施尿素58公斤孕穗肥,有显著的增粒增重效果。对旺苗,拔节肥应适当推迟施用,要做到叶色不褪淡不施肥,并应根据群体大小和叶色情况调整拔节肥用量,一般可亩施用尿素58公斤和三元高效复合肥1015公斤。

(六)镇压化控,防冻防倒。对秸秆还田量大、播种质量差、播后镇压不到位麦田,选择冷尾暖头、气温回升且无霜冻无露水的晴天尽早镇压,促进根土密接,利于露籽苗、吊根苗等易冻弱苗转化。对旺长麦田,在拔节前适墒适时镇压、中耕或喷施化学调节剂控制旺长,防冻防倒。对缺墒麦田,降温之前及时灌水,改善土壤墒情,调节近地面层小气候,减小温度变幅,防御低温冻害。对晚播弱苗麦田特别是土里捂,要防止土壤表层板结,影响出苗与幼苗生长。

(七)防病治虫草,适时化除。根据草相、天气、苗情,及时化学除草,控制杂草为害。注意加强防治纹枯病、茎基腐病、麦蜘蛛等病虫害。重点加强赤霉病、纹枯病、白粉病及锈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及时用药、用对药剂,防止过迟防治。赤霉病关键是打药时间要科学,注意安全用药、防止药害。

(八)一喷三防,增加粒重。注意加强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及时用药、用对药剂、足量用药。突出强化一喷三防工作,结合病虫防治进行药肥混喷,可起到防高温逼熟、保绿防早衰、争粒增重作用。

(九)抗涝降湿,防穗发芽。加强田间排水降渍,特别是有倒伏风险麦田,更要做好排水工作。灌浆期土壤相对含水量持续低于65%时,灌溉1次,亩灌水量不超过50方。根据收获期降水情况,防止大风倒伏,预防穗发芽。

(十)及时抢收,颗粒归仓。当多数稻穗变黄(95%以上籽粒变黄)时,选择晴好天气,优先选用半喂入联合收割机,按农艺要求进行收获作业。确保颗粒归仓。如遇雨导致穗发芽,应及时采取机械热风、太阳能或微波等技术烘干籽粒。

四、注意事项

1. 镇压时,土壤墒情要适宜(表土干燥),切忌在寒流天气来临前或土壤湿度过大时镇压。根据苗情长势长相把握适当的镇压强度,防止过度镇压。

2. 化除时密切关注天气,注意避开低温寒流,防止低温药冻害,施药前后3天日平均气温不能低于6

 

 

 

 

 

 

 

广德市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

综合技术方案

 

一、方案概述

针对广德市油菜种植密度偏低、密植栽培技术不配套、机收减损技术不足等关键问题,以优化品种、种肥同播、合理密植、壮苗调控、机收减损为主线,因地制宜选育推广耐密抗逆抗病高产高油品种,分区域推广秸秆还田、翻耕整地、三沟配套、种肥同播、一促四防、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等高产技术,集成组装品种农机农艺融合的综合技术方案,推进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

二、主要目标

立足广德市油菜主产区,在各乡镇开展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综合技术方案集成应用,实现全市亩产比当地平均水平提高3%以上。

三、技术要点

(一)优选良种,种子包衣。选择耐密、抗病、抗倒、高产、高油、宜机收油菜品种,在两熟区可选择高产优质中熟品种,在稻稻油三熟区选择生育期180天以内的早熟油菜品种。播种前可采用新美洲星、噻虫胺等拌种或者包衣,促进油菜速发快长并有效防治苗期病虫害。

(二)适时播栽,合理密植。直播油菜从9月下旬开始播种,水田油菜播期不迟于1025日,旱地不迟于10月底。秸秆全量粉碎还田后翻耕整地,深度要求达到25厘米以上,采用联合机播或飞播等播种方式。机械联合播种一般亩用种量200250克,无人机飞播亩用种量300400克。干旱年份或播期延迟相应增加用种量,拌种处理的种子可适当减少播种量。一般亩基本苗3万株左右,早播肥力高的田块亩密度可降至2.5万-3万株,晚播肥力差的田块亩密度可增至3万-3.5万株。

移栽油菜从910日以后可开始育苗,35天后秧苗6叶期左右机械移栽,移栽时间不迟于11月下旬。油菜移栽前3天施用叶面肥、杀菌剂,移栽前1天上午补足水,以增加移栽时根部的带土量,提高油菜苗的成活率和缓苗速度。

(三)开沟调墒,科学肥水。直播油菜播种时开好厢沟,播种完成后用开沟机开好腰沟、围沟,移栽油菜在移栽前开好三沟。全生育期加强田间管理,及时疏通三沟,做到涝可排旱能灌。底肥选用45%N:P:K=25:7:8以及5%的硼、硫、镁等中微量元素)油菜专用缓释肥或其他相近配方油菜专用肥,一般水田油菜亩施肥量4050公斤,旱地油菜施用3540公斤。移栽油菜及时浇定根水,亩配施尿素10公斤左右。蕾薹初期补施尿素+新美洲星等有机水溶肥促长防冻,补施氯化钾提高抗倒性。

(四)分类田管,控旺促弱。密植田块、冬至壮苗或偏旺田块(群体绿叶数27万片以上),在79叶期每亩用5%烯效唑或15%多效唑或抗冻宝、碧护兑水叶面喷施,既可防早苔早花、又可增加越冬期的抗寒性、成熟期的抗倒性。苗情偏弱的地块(群体绿叶数不足24万片),越冬期抢墒抢雨追施尿素或复合肥;越冬期前长期无降雨天气,可采用少量多次追肥尿素和复合肥的方法,充分利用早晚田间湿度大的特点,促进植株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或在晴朗天气采用叶面喷施0.3%尿素、复硝酚钠(75100ppm)、6BA4060ppm)等促进弱苗生长。低温天气来临前可通过叶面喷施新美洲星、碧护、芸薹素内酯等生长调节剂或用抗冻宝兑水进行喷施,增强植株抗冻性。

(五)绿色防控,高效田管。机播时、播种后2天内(油菜出苗前)或整地后移栽前即喷雾金都尔或乙草胺进行封闭除草。在油菜45叶期,根据杂草发生情况采用精喹禾灵、草除灵等进行选择性除草(茎叶除草)。及时开展一促四防工作,在油菜初花期喷施新美洲星、沃农硼或速乐硼、磷酸二氢钾混合氟唑菌酰羟胺、异菌氟啶胺、咪鲜胺等肥药实施一促四防,菌核病重发田块,盛花期再单独喷施一次杀菌剂。

(六)减损机收,全量入库。大力推广油菜机收减损技术,因地制宜采用机械分段收获或一次性联合机收方式。高产田、茬口紧张、倒伏严重的田块宜采取机械分段收获,即全株角果70%80%落黄,主花序和上部23个分枝籽粒为种子固有颜色时,用油菜割晒机割倒,晾晒35天脱粒。低产、茬口矛盾小、倒伏轻的田块可选用一次性联合机收,要等9095%角果成熟时进行收割。

四、注意事项

1. 关注油菜冬前苗情长势情况,及时采取控旺促弱技术措施,并关注实时气象预报,做好灾害天气预防和灾后应对工作。

2. 油菜田厢沟、腰沟、围沟逐渐加深,水田三沟深度参数一般分别为2025厘米、25厘米、2530厘米。低洼田的厢要窄、沟要深,旱地三沟可稍浅。

3. 分段收获时,割晒机作业的割茬高度应选择在200400毫米,以便于割倒的油菜晾晒在割茬上。捡拾作业时一般要等露水稍干后,再进行作业。

 

 

 

 

 

 

 

 

 

 

 

 

 

广德市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综合技术方案

 

一、方案概述

针对广德市水稻直播水稻占比偏大、草害严重、易倒伏、密植栽培技术不配套、机收减损技术不足等关键问题,以优化品种、种肥同播、合理密植、壮苗调控、机收减损为主线,因地制宜选育推广耐密抗逆抗病高产优质品种,分区域推广秸秆还田、翻耕整地、种肥同播、联合收获等高产技术,集成组装品种农机农艺融合的综合技术方案,推进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

二、主要目标

立足广德市水稻主产区,在各乡镇开展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综合技术方案集成应用,实现全市亩产比当地平均水平提高3%以上。

三、技术要点

1 优选品种:选用“一适一优一高二抗”的水稻品种,即选用生育期适宜(140天左右)、米质优(二级以上)、高产优质、抗高低温结实的品种,如Y两优1577和Y两优911等。

2 工厂化集中育秧:5月中、下旬,进行工厂化统一育秧、管理,主要技术流程为:晒种-选种-浸种-包衣-催芽-底土装盘-浇水-播种-覆土-叠盘-暗化处理-秧床摆盘-秧苗管理等(如图1)。

2.1浸种、种子包衣、催芽:浸种后沥干水再包衣,种衣剂选用25%噻·咯·精甲悬浮种衣剂,方法:5毫升/1公斤种子,包后晾干后催芽。催芽是将种子置于控温设备中,稻种发芽最适温度为25-35℃,90%以上种子破胸露白即可停止。

2.2机械化播种处理:采用全自动精量播种线的方式进行播种操作,主要环节包括了放置育秧盘、撒第一层基质土、精量化播种、基质土覆盖稻种、基质土润湿、完成播种等。

2.3暗化处理:播种完成后,进入暗化室进行集中育秧暗化催苗。2-3天后转运至苗床摆盘,并做好苗期管理。

2.4摆盘:按照厢面,每厢横摆三张宽,平铺摆满。

2.5送嫁药:起秧前3天,用国腾(四唑虫酰胺)、拿敌稳(戊唑醇.肟菌酯)、烯啶吡蚜酮均匀喷雾。

2.6壮秧标准:群体秧苗生长均匀,根系发达,秧盘盘根好;个体苗高12-17cm,叶龄3-4叶,叶挺色绿,茎部粗壮,茎基宽>2.5mm,有利于栽后快速缓苗。

3 机插、侧深施肥:栽前做好精细整地。机械深施田块提前一周泡田,泡透后选择旋耕整地机进行整地。

3.1 整地质量要求:田间残渣等杂物埋茬率≥90%,秸秆埋茬深度大于等于5厘米,田间表面高低落差小于等于3厘米,耕层深度≤30厘米,田间泥浆沉降1-2天,水层深度5厘米左右。

3.2 栽插密度:栽插密度14-16*30cm,取秧量每丛3株左右,亩基本苗4-4.5万。机插移栽作业要求秧苗栽插均匀,深浅一致,确保较低的伤秧率、漏秧率和漂秧率。

3.3 采用机插、底肥侧深施技术一次完成栽插与底肥施用和“一底(肥)一追(分蘖肥)”的高效、简便施肥模式。具体施肥模式与施肥量见表1:

4 水浆管理:本田期水分管理采用水气平衡栽培管理,水分管理的原则是“湿润插秧,浅水活棵,寸水促蘖,适时烤田,复水拔节,足水孕穗,干湿灌浆,足干收获(二次搁田)”。整个生长期间,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间歇浅水灌溉外,一般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

5 病虫害绿色防控: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上在确保有效控害,确保稻米品质和质量安全的原则下,以推广抗病品种为基础,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基于“前防、中控、后保”的策略,以重大病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为靶标,兼治次要病虫稻蓟马,苗期病害等,组建了“前期一包一送,中期两控两诱,后期重点药控”的全程绿色防控方案。“前期一包一送”,即播种前用选用25%噻·咯·精甲悬浮种衣剂包衣,移栽前3天施用肟菌.戊唑醇、四唑虫酰胺、三氟苯嘧啶作为送嫁药,进行精准施药。将大田用药前移,施药量只施用大田的1/50-1/80,大幅度节约了用工,还能减少大田喷雾的农药流失。“中期两控两诱”,“两控”即控药(在水稻机插后30天内不使用化学农药,促进自然天敌种群的建立,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害)和控水(在水稻分蘖盛末期后及时烤田,健身栽培,提高水稻的抗逆能力,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小生境);“两诱”即性诱:在稻田放置飞蛾类通用诱捕器(1个/亩,配置诱芯)和灯诱: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稻螟虫、飞虱等,因时制宜选用高效、低毒药剂达标防治,达到栽插后60天内减少用药。“后期重点药控”即抓住关键的8月中、下旬,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开展了以穗颈瘟、纹枯病、稻曲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虫为主的总体防治。化学防治药剂以高效低毒农药为主,如苏云金杆菌(Bt.)、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乙基多杀菌素、三氟苯嘧啶、肟菌.戊唑醇等。

6 完熟收割:水稻足够熟以后开始收割。选择全喂入式或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需秸秆还田的地块需配合茎秆切碎与均匀抛洒的装置,单收单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