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23003253839U/202410-00017 | 组配分类: | 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 | 市财政局 | 主题分类: | 财政、金融、审计 |
名称: | 广德市财政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4-10-10 | 发布日期: | 2024-10-10 |
一、2023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共计完成400470万元,同比增长11.5%(总量和增幅均位于宣城市各县市区第一位),其中税务部门完成292451万元,同比增长5.1%,财政部门完成108019万元,同比增长33.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占比66.7%。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全市2023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16.3亿, 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4.3亿。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17.2亿,占年初预算的105.5%。
3、财政支出情况
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1.6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22.5亿元。
(二)政府债务情况
略
(三)支持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主要举措
借鉴发达县市先进做法,做好企业稳定精准扶持文章。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2023年兑现各类创优营商环境政策资金7.38亿元,其中以“免申即享”形式拨付的资金1.55亿元,为企业排忧解难。二是分别赴江苏省宜兴市、高淳区、安徽省当涂县凤阳县调研考察,学习先进经验。通过学习发现部分政策已经到期、不适应当前发展需要、企业需求、资金远超预算等问题。针对问题集中精力梳理全市20多个部门、33个方面奖补政策及近3年来资金兑现情况,从资金给付方面提出建议,推动惠企政策优化整合,体现扶优扶强,精准“滴灌”。三是全年通过徽采云监管系统采购计划备案1006笔,金额15.32亿元;推进政府采购意向全面公开,公开政府采购意向538笔,公开率100%;预留支持中小企业采购金额14.62亿元,涉及项目894个;积极推进线上“政采贷”融资业务,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四)硬化预算约束,强化财会专项监督
一是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禁盲目上项目、铺摊子,造成资源浪费。二是明确资金执行中原则上不出台新的增支政策,确需出台的政策,通过统筹当年资金解决,统筹当年资金无法解决的,纳入以后年度预算安排,严禁出台溯及以前年度的增支政策。三是严格要求按照预算管理规定履行资金审批程序,不得在政策文件、会议纪要等中对财政经费作出新增设立、提标扩面、增加额度等规定。四是构建部门联动,推动审计监督和绩效评价信息共享、工作共推、成果共用,督促部门单位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发挥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五是聚焦财经纪律重点领域中减税降费、基层三保、地方政府债务等9个方面的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自查自纠及复查,突出强化财经纪律刚性约束,“零容忍”打击财会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五)民生保障工作情况
一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根据年度财力增长和我市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多方筹措资金用于保障和改善教育民生,确保实现教育经费法定“三个增长”和“两个只增不减”,使财政资金使用有标准,投入有方向,保障有力度。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9.2亿元,同比增长9.07%。二是持续改善民生福祉。拨付高校毕业生基层特定岗位人员社保岗位补贴、招工引工及返乡就业人员奖励等就业专项资金2366万元、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2163万元、残疾人专项资金2069万元。三是通过短信、广播、抖音新媒体等多渠道开展处非宣传教育,发动30多家金融(类金融)机构开展网点宣传;通过七进活动,到清溪社区老年食堂、升平社区、金鸡笼村等地上门宣传,重点针对老年群体,开展防范非法集资、金融放贷领域扫黑除恶、养老防诈等现场宣传。
(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规范国有资产监管情况
一是进一步夯实国有资产“家底”,建立资产公物仓,将市直单位的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等闲置资产调剂使用,促使国有资产盘活流转。二是深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投公司开展“三定”调研,核定组织机构、岗位与职数情况,推进“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激发国企发展动力。三是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对国投公司分类监管、分类改革,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充实市国投公司注册资本,支持国投公司做强做优做大。四是修改完善2023年度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国投公司、经开集团2022年主要负责人经营业绩开展考核,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
(七)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一是完成2022年省下达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4万亩任务并已通过验收,2023年省下达建设任务6万亩,完成建设进度80%。二是打卡发放2023年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3.13亿元,惠及农户12万户。三是支持美丽乡村建设。2023年投入财政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6600万元,建设农村公益事业建设项目 84个。四是投入2871万元用于塘坝清淤、农田建设等94个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打通服务民生“最后一米”。五是加快水利“一大三小”项目资金拨付进度。拨付砖桥水库建设资金5500万元;凉亭水库及祥里水库开工建设;凤凰山水库大坝枢纽工程进行开工建设。
(八)党的建设与作风建设情况
一是通过各种形式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及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等,更好地推动财政工作开展。二是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制定主题教育工作方案,班子成员针对分管领域调研,查摆问题,开展青年干部“主题教育我来谈”等特色活动。三是通过集中考察、分批分领域“小分队”式考察多次分赴苏浙先发县市和省内标杆县市调研学习,围绕预算管理、国有企业考核管理、政府债务等内容,带着问题,学习方法,扩大财政视野,提升治理效能。四是创成模范机关。2023年被评为市直机关十大模范机关之一,创建“服务发展 理财为民”党建品牌;“党建+助企先锋”、“党建+兴财惠民”两个支部子品牌,继续巩固提升模范机关创建成果。五是举办“学习新思想•建功新时代”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宣讲比赛、党组书记上党课等活动,对15名优秀党员、3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2名财政标兵进行表彰、为118名机关党员和离退休党员过政治生日。六是坚持对标对表,强化巡视巡察、警示教育、民主生活会、审计等提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全力支持派驻纪检监察组履职,推进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七是定期组织和推动典范城创建,打造红色楼道长网格化管理试点,积极开展共建社区卫生环境整治、入户走访、结对帮扶等工作。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财政局将继续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增强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以坚定信仰、绝对忠诚、使命担当,推动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发挥职能作用,夯实财力保障基础。切实做大收入盘子。继续加强收入形势分析研判,优化征管措施,切实稳定存量税源、拓展增量税源、挖掘潜在税源,保障全市财政收入可持续有质量发展。发挥新一轮财政体制激励作用。压紧压实乡镇、开发区组织收入的主体责任,统筹市乡两级财力,国企协同发力,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体系。
(二)加大争取力度,保障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加大与省市汇报和对接力度,提升债务限额“天花板”。组织各主管部门挖掘项目,用足用活债务限额,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二是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和重点项目建设,会同市发改委强化项目遴选,确保入库项目质量高,能及时发债,资金能快速支付。三是加强债务风险防控。加强政府债务风险指标的日常监测和研判,按序时进度做好隐性债务化解,杜绝新增隐性债务。
(三)踏实过紧日子,完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体系。深化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加强部门预算支出管理,以“供给渠道不变、落实过紧日子、分类分档保障、支出结构调整、保持总体平稳”为基本原则,规范、引导、约束各单位公用经费使用,坚持勤俭节约办事业,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及财务管理水平。
(四)推进国企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继续盘活存量资产,清理经营性、闲置性资产,加快资产权属变更,增强实体化运营能力;持续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价值链中高端领域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进一步发挥国企改革效益,打造机制完备、活力充盈的现代国企,全面激活国企造血能力。
(五)加强财会监督,提升财政管理实效。一是加强单位内控建设。发挥一把手在单位内部控制中的关键作用,建立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流程控制。二是加强财会监督管理。结合审计监督和巡视巡察,围绕“小金库治理”等重点内容和重点环节,为行业及部门做好财务“体检”。推进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贯彻执行, 加强对代理记账机构 “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
(六)持续开展平安建设。做好小额贷款行业清理、地方金融领域的日常监管工作。认真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以及地方金融放贷领域扫黑除恶斗争工作。
(七)坚持党建引领。认真做好意识形态、法治政府、保密、文明创建、纪检监察、党风廉政、平安建设、政务信息、档案管理、双拥、国防教育、共青团、妇联、关心下一代、工会、普法等其他工作,按时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