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234863340777/202201-00105 | 组配分类: | 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 | 市生态环境分局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公民 / 其他 |
名称: | 广德市生态环境分局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2-01-29 | 发布日期: | 2022-01-29 |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夺取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胜利
1.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一是推进大气溯源建设项目。开展日常监测、VOC走航车监测,形成分析报告,制定科学治理方案。二是围绕“五控”要求,完成1014台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680辆重型柴油车远程在线监控系统安装工作,检查10家混凝土企业自备油库,建立132台生物质锅炉清单,现场检查涉喷漆汽修企业废气收集处理及危废管理情况。2021年广德市PM2.5均值为29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5.8%,创有历史监测记录以来最好值;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87.5%,优于目标任务(81.4%)。
2.碧水攻坚战稳中求进。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市水领办印发了《广德市南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无量溪河水质安全工作方案》,形成每月调度、部门联动机制;赴合肥学习小流域治理经验,检查入河排污口8个,并完善标志牌设置。二是突出科技监管。编制完成《广德市智慧水生态环境监测平台及智能管控项目方案》,并已进场实施,预计明年3月试运行。三是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021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新建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0处,排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46处,督促乡镇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标识牌、隔离防护设置,做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完成全市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项目资料收集和现场踏勘。四是密集开展环境监测,对狮子口断面开展人工监测179次,对无量溪河、桐汭河、泗安河开展巡河采样124次,对主要涉水企业开展监测157次,对企业排口进行监测178次。2021年,全市纳入考核的7个断面达标率100%,其中国控狮子口断面水质均值为三类水、国控东村桥断面水质均值为二类水,均达到考核目标。卢村水库水质保持二类标准,城市内河水质整体良好。
3.净土持久战持续发力。完成5个疑似污染地块土壤环境初步调查报告公示,督促3个单位加快开展土壤环境初步调查;详查3个污染地块,并申报中央环保土壤专项资金(200万元),金广化工已完成详查及风险管控评估专家评审工作;督促54家土壤重点监管企业完成土壤隐患排查;强化危险废物防治。完成全市3个粮食收贮单位提供超标点位、2家关闭搬迁及23家在产企业涉镉等重金属排查整治工作;建成1个中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点;建成1个废树脂粉综合利用项目;开展2批次100余人次的危险废物重点监管企业规范化管理培训工作
(二)聚力开展突出环境问题整改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成立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组,下设3个专项工作小组,实行挂图作战,及时掌握整改动态。二是开展督察通报。对整改进展慢的问题,向各责任单位下发《工作提示函》11份,全方位督促问题解决。三是及时对接协调。对已完成整改的,及时申请现场验收,与省市业务部门对接协调,确保顺利通过。涉及广德市“1+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共78件,应于2021年完成整改问题44个中,已完成销号35个、待市级统一验收销号4个、正在整改中5个。
(三)全力保障区域生态环境安全
一是保持环境监管高压态势。2021年以来,全局日常出动执法人员2300余人次,检查企业1400余家,开展夜间突击检查41次、周末例行巡查42次、开展“双随机”10轮,下发《移送函》37份,取缔“散乱污”企业45家。二是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对71起环境违法行为立案查处,累计处罚金额896.9万元,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61件,移送行政拘留16起,移送法院强制执行10起,移送涉嫌刑事案件2件。三是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建立每月重点信访件调度机制,2021年以来,共受理各类有效信访件224件,办结率100%,人民群众满意率达96.8%,切实维护好社会稳定。四是扎实开展监督长制工作。印发了《广德市生态环境专项监督长制实施方案(试行)》,明确新增事业编制4名,专职从事市监督长制办公室日常工作,全面建成“三长一员”的生态环境监督长制度体系,其中县级监督长25名、乡镇级监督长44名、村级监督长146名、村级监督员904名,设置镇、村两级监督长制公示牌233个,累计排查解决问题51个。五是严把项目审批关,审批项目193个,否决低端、污染风险较大的项目22个。
(四)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助推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主动联系周边县市环保部门,推动区域联席会议制度、联防联控、生态补偿制度落实,已与郎溪、溧阳三地环保部门签订了《溧阳市-郎溪县-广德市跨界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工作制度》协议,与湖州、宣城讨论了《湖州-宣城边界区域市级环境污染执法联动工作方案》,签定了两市《环境污染执法联动协议》,开展联合执法、监测6次,致力建成区域联防联控一体化体系。二是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围绕自身职责,科学开展《广德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方向和重点内容。
(五)唱响生态环保宣传“主角”
加强与省市宣传媒体联系互动,今年已在省市级媒体宣传报道20余篇(次);坚持每周末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一周工作动态》,作为典型在宣城市生态环境系统予以推广;印发了《2021年广德市纪念“六五”环境日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联合市环委办重点成员单位,开展了“六五”环境日现场宣传“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日”等活动;联合团市委、绿益环保公益组织,开展“保护母亲河活动”“环保知识进校园”“地球日”“低碳日”“生物多样性日”等一系列环保宣传活动,形成了生态环保宣传的良好态势。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快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对2022年应完成的问题,提前开展谋划部署,健全调度机制,督促各责任单位对照问题,强化整治措施,加快整改进度,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同时对照各类问题,举一反三,督促各部门加强区域、行业内环境风险点排查,建立问题台账,及时处置环境问题隐患。
(二)着力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大气方面,抓实抓牢“五控”措施,常态化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加快实施大气污染溯源项目,确保“找准病根,对症下药”;对城区重点建筑和道路工地、汽修维修等开展巡查,督促落实“六个百分百”要求。水方面,督促责任单位加大雨污管网排查整治力度,加强污水处理厂管控,推动第一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容建设;建成“环保智慧平台”,完善企业“指纹档案”,科学查找污染因子,实现精准溯源。土壤方面,积极推动疑似污染地块开展土壤环境初步调查,加大巡查力度和频次,确保土壤重点监管企业监管到位;保持对危险废物监管的高压态势,严格督促企业落实各项规定。
(三)助力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建设。加强与周边生态环境部门对接,推动区域联席会议、生态补偿等机制建成,实现数据有效互联共享,建成区域一体化联防联控体系,积极为推进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美好环境质量支撑。
(四)深入落实生态环境专项监督长制度。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专项监督长制度体系,出台相关配套管理制度,切实发挥出实际运行效果,切实打通生态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