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23734968061J/202105-00074 | 组配分类: | 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 | 市应急局 | 主题分类: | 综合政务 |
名称: | 广德市应急管理局2020年工作总结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1-05-25 | 发布日期: | 2021-05-25 |
广德市应急管理局2020年工作总结
一、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截止12月28日,我市统计上报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0起,死亡13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上升11.1%、30%。全市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特种设备、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均保持平稳态势。
1. 高位推动安全生产工作
市委常委会全年4次专题研究安全生产工作,市政府组织召开全市四个季度安委(扩大)会议,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通报问题,消除隐患;市安委会、安委办先后印发《广德市安全生产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关于印发2020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的通知》,要求各乡镇(管委会)、安委会成员单位积极落实监管责任,及时制定所属行业监督检查计划并严格执行;同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11次深入一线指导并调度安全生产工作。
2. 统筹做好疫情期间企业复产复工
年初,我局制定《广德市应急管理局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产复工环节安全监管指导服务工作方案》,成立6个督导组,对全市复产复工企业开展了专项安全监管指导服务,累计检查指导179家企业,发现并整改隐患和问题391处,全力确保疫情期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及时吸取福建泉州欣佳酒店“3·7”坍塌事故教训,立足本地研究制定《关于开展涉疫场所安全专项检查的通知》(广安办〔2020〕19号)文件,联合住建、卫健、消防等多部门对市医院、市中医院、木子山庄、康瑞宾馆等处开展联合检查,共排查整改隐患16条。
3.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
结合安徽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我市制定印发《广德市“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在全市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行动开展以来,全市上下认真组织实施,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止目前,全市共排查问题隐患4393处,其中一般隐患4387处,重大隐患6处,目前已整改4111处。共成立169个检查组,督导检查1811次,检查单位2443家,督导发现问题984个,行政处罚526次,责令停产整顿7家,罚款263.03万元,警示约谈172家。
4.扎实开展高危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治理
一是危险化学品。根据“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安排,共对全市34家重点危化经营、11家危化生产、6家危化使用化工类企业开展检查、核查136次,其中行政处罚11起、责令停产整顿11家,共排查隐患381条,均已按照“五定”原则落实整改。
二是非煤矿山。组织开展非煤矿山界内外隐患排查、高温汛期大检查等2轮次专项行动,共检查企业93家次,排查整改隐患187条,对3家矿山企业的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对5处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矿山局部区域采取暂时停产停业现场处理措施,提请市政府挂牌督办4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完成对9家矿山企业三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和6家矿山企业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创建。
三是工贸行业。按照“1+11+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计划,共在全市钢铁(铸造)、铝加工、有限空间作业、粉尘防爆等领域组织开展执法检查205次、核查企业90家,排查并整改隐患356条,给予行政处罚10起;稳步提升工贸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举办全市冶金(铸造)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生产培训会,完成21家工贸企业安全标准化(三级)达标创建,对6家金属冶炼和有色金属企业安全设施设计予以审查批复。
四是烟花爆竹。对全市76家烟花爆竹经营网点开展全覆盖安全检查,共下达网点检查表76份,排查并整改隐患62条,现已全部整改到位;结合局年度执法计划,深入排查并整改本行业问题隐患86处,办结行政处罚案件5起,共计罚款1.1万元;会同市公安局集中开展烟花爆竹“打非”专项行动,查处非法经营、储存烟花爆竹3起,没收非法经营货物129个,全年移交公安部门行政拘留储存烟花爆竹当事人8人;配合公安部门对全市查获的3000余件非法经营储存的烟花爆竹进行集中销毁。
5.坚持安全生产服务与监管并重
一是持续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水平。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持续开展“放管服”改革。截至目前,共办结行政审批事项155件。其中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82件,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委托审查用印延期1件,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安全设施设计审查 9件,金属冶炼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11件,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经营备案3件,烟花爆竹经营(批发)许可证延期3件,应急预案备案42件;重大危险源备案1件,核销2件;不予受理1件。
二是不断强化企业安全管理能力。对认真落实主体责任的企业,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要求,做好相关服务:组织开展35场特种作业证考试,各企业共461人通过考试持证,组织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资格证考试11场,175人通过考试持证,进一步提升了企业从业人员安全技能和操作水平。
三是全力夯实企业安全工作基础。进企业开展“专家会诊”等专家指导服务57次,免费诊断安全问题340个,进一步提升企业安全防范能力;针对漠视隐患问题、严重违法违规经督促仍不整改的企业,依法依规予以处罚,切实做到服务经济发展与安全监管并重。
四是积极推进全社会安全意识提升。组织全市上下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活动,累计发放有关安全生产的宣传资料2万余份,发送“安全生产月”公益短信12600余条、悬挂宣传标语500余幅;广泛开展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演练11次,警示教育25场;积极发动广大干部群众、企事业单位参加全国安全知识网络竞赛、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等活动3次,其中两次获得全省县市区第一名、一次第二名的好成绩,社会公众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知识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应急管理工作稳步有序推进
1.提升应急管理业务水平。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加安全生产、森林防火、防震减灾、应急普法等15期综合业务培训;会同市人武部对全市应急民兵、县乡两级森林防火队伍进行防火业务技能系统培训;发动部分党员干部及志愿者进社区为广大群众宣讲防灾减灾知识,积极推动应急管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不断深化应急值守机制。持续强化24小时应急值班、应急保障制度,每班明确1名班子成员带班,配备1名懂危化等专业知识的专业岗和1名综合岗并开展综合性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应急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
3.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多次与市人武部、公安局、武警中队、消防救援大队及各乡镇(管委会)对接协调,通过举办业务培训班等形式,主要就森林火灾扑救、事故险情、地质灾害救援等进行工作交流,形成共识;分赴9个乡镇和部分重点村社区,就森林防火、减灾救灾等工作深入开展检查调查;加大应急装备的配备、维保力度并组织装备使用培训。
4.狠抓安全生产事故查处。严格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四不放过”原则,坚决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今年发生的广德新杭南方水泥有限公司“3.18”灼烫事故、广德皖能环保电力有限公司“8.26”高处坠落事故、安徽固本钢构制造有限公司“11.26”物体打击事故、G233柏垫段“12.19”道路交通较大事故,严格依法依规认真调查,结合事故单位岗位职责,分析判断事故责任,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目前,两起案件已批复结案,部分案件的调查、处罚工作正有序推进,后期将及时跟进,确保调查、处罚工作落实到位。
三、森林防火工作进一步夯实
截至12月28日,我市统计上报森林火灾0起,森林火灾发生率同比下降100%。当前进入防火期,天干物燥,林区生产活动增加,市防火办积极采取加大督查频次、开展防火宣传、强化队伍建设、配备应急装备等措施,有力的确保了全市森林防火形势稳定。
1.健全完善责任机制。印发《关于调整市森林防火指挥部组成人员的通知》,进一步强化市防火办职责,提升森林防火指挥调度效能;结合一、三、四季度安委(扩大)会议,部署防火期内各项工作,进一步推动属地防火责任落实;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等防火重点时段共开展检查82次,派出检查组6个,层层压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责任制和经营者主体责任。
2.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先后邀请应急部森林消防局等相关单位专家到我市开展森林防火业务培训5次;完成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共为应急救援队伍更新、配备风力灭火机16台、高压充气泵1台、破拆工具1套;
3.深入加强防火宣传。先后发放防火宣传单3.5万余份、悬挂标语500余条、车辆流动宣传、巡查370余次、重点时段播放宣传片20余次、组织相关讲座5场;根据上级要求及工作实际对禁火令进行调整,改以前传统节日禁火为全时段禁火并专门就此加大宣传;通过以上举措累计排查并整改安全隐患36处,从而确保了我市未发生森林火灾及人员伤亡事故。
四、减灾救灾能力进一步提升
1.高效开展灾害救助。年初因疫情形势紧迫,我局积极向省应急厅申请调拨救灾帐篷80顶,并及时组织转运、分发、协助安装,有力的支持了全市疫情防控工作;2020年汛期较往年延长一倍,我市因汛期洪涝致灾,农作物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较大。针对各乡镇受灾情况的不同,全市统筹分配中央和省级下拨资金2608万元、投入救灾资金3550余万元,统一调配中央救灾物资棉被1500床、折叠床200张,下发食品和饮用水800余箱、衣被1625件(床),完成倒房重建和维修30户,救助群众29245人次。截至目前,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均已得到妥善安排。
2.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开展救灾应急准备情况综合检查,清点救灾物资储备品种数量,建立台账,完善协议储备机制,构建救灾物资保障网络,确保灾害发生后12小时内受灾群众能够得到有效救助。在此基础上,又使用省级项目资金300万元,采购救灾装备,救灾物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3.推进公众防灾意识提升。扎实开展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和10.13“国际减灾日”宣传,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全年共散发各类宣传资料3000余份,开展防灾减灾科普知识问答、科普讲座、应急疏散演练、逃生技能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30余场,约1.2万人次参加,进一步提升了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有效提高了群众互救自救技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