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234863340777/202001-00044 | 组配分类: | 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 | 市生态环境分局 | 主题分类: |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名称: | 广德市生态环境分局2019年工作总结 | 文号: | 无 |
生成日期: | 2020-01-17 | 发布日期: | 2020-01-17 |
一、全市环境质量状况
1.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明显。2019年全市PM10、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62.5、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2%、7.5%;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78.6%,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
2.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2019年全市纳入考核的7个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其中国控无量溪河狮子口断面水质均值为三类(省考核目标值为五类),分别较2017、2018年同期改善了2个、1 个水质类别,全年获得省市级地表水生态补偿资金1450万元,占宣城市总额(2300万)的63%。卢村水库水质保持在二类标准,城市内河水环境质量总体为优良。
3.噪声环境质量稳定。各类声功能区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均符合标准。
全市未发生重大以上环境安全事件。
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1.大气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60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项目全部按时按序完成,PM2.5年均值37微克/立方米,低于市对县考的目标值39微克/立方米,得满分;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78.6%(臭氧超标造成污染天气达53天),未达到80%的考核目标要求,我市在大气方面总得分2.225分(总分2.5分),位于一类县第一。
2.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7个市考核水质断面中:3个断面均值达到三类(其中市考核目标值为四类的2个、三类的1个)、4个断面均值达到二类(市考核目标值均为三类),均优于考核指标;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到二类标准,在市对县考核中,均获得满分,但在水污染防治重点任务中,因宣城市水利局扣除我市0.003分,最终我市水环境方面总得分1.997分(总分2分),位于一类县第二。
3.土壤污染治理目标完成情况。对全市重金属企业开展全口径排排查,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采集和上传,启动疑似污染地块土壤环境初步调查,21家土壤重点监管企业完成年度监测并公示,对1家危废经营和55家危废产生单位开展排查,实现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全过程监管,土壤污染防治唯一在市对县考核中得满分(1分),位于全市第一。
4.秸秆禁烧完成情况。创新秸秆禁烧领导包保责任体系,区分重点人群,全年共被市“蓝天卫士”通报火点2个,在市对县考核中得0.484分(总分0.5分),位于全市第二。
5.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完成情况。因卢湖生态养老中心未完成整改,扣除0.03分,在市对县考核中得1.47分(总分1.5分)。
综上:2019年度我市在市对县考核中总得分为7.186分,位于一类县第一。
三、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1.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围绕“五控”要求,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燃煤锅炉、建筑扬尘等专项整治,对城区800余家餐饮经营单位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完成11台乡镇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改造。实行交办单督办制度,对发现的重点大气问题,累计下发督办单22份,已督促29个问题整改到位。
2.深入推进碧水攻坚战。一是全面实施水环境深度治理。聚力改善南漪湖水质,大力实施禁磷控磷等专项行动,印发《广德市水环境深度治理工作方案》。目前第一污水处理厂已完成深度治理、提标改造工程,第二污水处理厂、新杭污水处理厂已完成深度治理工程,出水总磷均达到治理要求。二是强化治理提升。完成《无量溪河水体达标方案》工程10个,持续推进中7个,完成乡镇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7个、建制村综合环境整治17个,投资2.3亿元的桐汭河综合治理工程完成建设。取缔非法采砂点50个,南漪湖流域禁养区22家养殖企业全部关闭,限养区规模养殖场全面整治提升。2019年完成农村改厕5340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顺利召开。三是加快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启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并确立了2个乡镇作为示范点。完成城区4条黑臭水体清淤,溯源管网40余公里,对18处排污口完成污水截流改造,改造完成雨污分流7公里,新建西外环撇洪沟、南外环撇洪沟及闸坝工程。四是突出科技监管手段。在粮长河、桃园河、流洞河等重要水质断面,建设3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及时掌握水质动态。五是全面实行生态补偿制度。坚决落实《广德市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暂行办法》,对17个考核断面每月开展监测评价,并每月通报。六是重点做好饮用水源地管理。编制《广德市粮长门水库备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卢村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印发《广德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实施方案》,组织开展2019-2020年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围绕“划、立、治”三项重点任务,全面排查全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环境状况,建立水源地名录,梳理问题清单;备用饮用水源粮长门水库启动蓄水。
(二)助力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紧跟中央、省市部署和要求,全力开展长江流域“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印发了《广德市“三大一强”及生态环境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实行市领导包保责任制,建立工作提示单制度,目前14项“23+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已申请办结并通过宣城市级验收7项,剩余7项正全力推进中。
(三)聚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中央环保督察交办信访件方面,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转办信访件22件,已完成重新验收销号21件,待宣城市级验收1件。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转办信访件22件,已完成重新验收销号19件,待宣城市级验收3件;“绿盾”行动方面,申请完成销号自然保护区问题28项,剩余1项(卢湖生态养老中心项目)正在抓紧整改中;“绿盾2019”行动涉及我市7处违法图斑,已全部完成整改并申请销号;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方面,早谋划、早准备,提前开展“五大专项行动”,宣城市共计116件转办信访件,其中我市6件(已申请办结2件),总件数位于全市末位。
(四)全力保障区域环境安全。
一是狠抓环境监管巡查。坚决执行周末例行巡查,共对79起环境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共罚款1082万元,移送行政拘留7起,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71份,向有关部门下达工作建议函13份,向各乡镇下发《案件移送函》94份,形成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强大合力。二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2019年共处理各类环境信访投诉559件,办结率100%,信访人满意率达97.5%以上,对其中群众关切的大气问题(元昊分子筛、盛阳建材等),及时组织专家把脉问诊,切实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三是全面围剿“散乱污”企业。2019年共开展联合执法行动20余次,全市共关闭取缔“散乱污”企业325家。四是强化源头管控。严格项目准入,坚决落实“五个不招”,2019年共审批项目157个,其中报告表项目131个、报告书项目26个,近年来否决项目200余个,涉及资金上百亿元,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
(五)奋力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2019年6月24日,我市荣获安徽省第二届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荣誉称号,目前正抓紧与省市业务部门对接,积极争创国家级荣誉称号。
(六)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宣传。
一是加强与省市等主流媒体对接,刊发20余篇有关生态环境信息;制作环保公益广告,利用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工作动态。二是以“六五”环境日为契机,举办大型现场宣传活动,开展“律动广德·环保健步行”登山比赛,推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观念深入人心。三是先后举办了危险废物规划管理、土壤污染防治法等专题知识讲座,重点对各乡镇、市直单位及重点企业进行宣传与讲解,累计500余人次参加;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开展了“对白色垃圾说不”“垃圾分类宣讲”等系列公益宣传活动。四是成立了我市首个环保公益组织,目前已发展会员200余名,相继开展了室内甲醛志愿服务监测3次、酵素活动3次、参与河道环境巡查2次。
四、存在问题
(一)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提升难度大。
受境内大货车数量多、汽修行业喷漆不规范、餐饮油烟净化装置运行不正常、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未落实到位等影响,完成空气优良天数比例80%的目标任务难度很大。
(二)水环境质量达标压力巨大。
我市无外来输入水源,水环境容量小,无量溪河流域内工业园区、城市集镇、农业种养较为集中,承载和净化能力脆弱;城市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已临近处理上限,处于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行状态,第二污水处理厂、新杭污水处理厂因土地指标等原因,尚未完成提标升级改造;老城区、乡镇及园区污水管网建设不完善、河道整治施工不规范等问题,对各考核断面达标、特别是狮子口断面水质2020年稳定达到三类水影响巨大。
(三)土壤环境治理任务重。
通过排查,当前我市有46个疑似污染地块,工作任务重、难度大,且土壤修复费用高,需要地方财政加大投入和保障。在经济利益和处理能力等因素的驱使下,非法倾倒固体(危险)废物等行为仍有发生,加之我市固体(危险)废物处理量大、处置设施未建成,现有处置能力严重不足。
(四)突出环境问题整改需要加快。
“23+N ”突出环境问题还有7个未完成,其中卢湖生态养老中心项目问题整改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44件信访件中,待验收还有4件,2019年省生态环境督察还有4件未办结,长江经济带暗访片问题3个还在推进中,整改验收进度亟需加快。
(五)农村环境改善任重道远。一是部分乡镇驻地及美丽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展不快,部分已建污水处理设施,受资金分配少、项目投入大、缺少专业运维人员等因素制约,管护不到位,实际发挥的成效减弱。二是农业面源污染管控不强,规模化以下个体经营养殖较多(如养龙虾、家庭养殖作坊),传统农业种植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性依然很强,导致农田废水流入河道,对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六)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亟需加快。
一是资源型企业占比仍然偏重。水泥、钙业、建材等传统行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仍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多,同时面临能耗、土地等要素瓶颈,能源结构调整、节能降耗任务艰巨。二是“散乱污”企业整治困难。部分区域网格化监管不到位,“散乱污”企业未根治到位,甚至死灰复燃,环境风险依然存在。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1.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一是对城市源排放、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源,开展解析和调查,切实找出污染因子,提高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二是坚决做好“五控”工作要求,强化实地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至责任单位,督促整改到位。三是继续保持秸秆禁烧高压态势。进一步压实责任制,紧盯重点人群和隐患户,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从源头上解决焚烧秸秆现象。
2.水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全面落实《广德市水环境深度治理工作方案》,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加快无量溪河水体达标方案工程建设,完善部门协调机制,推进无量溪河、桐汭河水质稳步改善,推动南漪湖流域尽快解限。
(二)全面做好突出问题整改。
在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转办信访件方面。抓紧和市级验收部门对接,加快核销验收进程,确保全部通过。在 “23+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方面。对7个未完成问题,及时督促责任单位,严格按照工作计划,倒排时间,按时序进度完成目标。在省督察交办信访件方面。在规定时限内实现办结,并及时申请销号,做好省生态环境督察“回头看”迎检准备。
(三)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继续加大矿山、钙业、新型墙材等资源型企业的管理力度,倒逼企业转产或退出。始终对“散乱污”企业保持“零”容忍态度,进一步压实村、社区网格化监管责任,发现一起,打击一起,及时对移送的“散乱污”案件跟踪复查到位。
(四)全力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进一步加强与省市业务部门对接协调,邀请专家全方位指导,对照创建指标,全面补缺补差,力争创成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