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市卫健委(市中医药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市卫健委(市中医药局) > 规划计划
索引号: 00325400-6/201801-00002 组配分类: 规划计划
发布机构: 市卫健委(市中医药局) 主题分类:
名称: 2017年卫计委深化医改工作总结 文号:
生成日期: 2018-01-04 发布日期: 2018-01-04
2017年卫计委深化医改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8-01-04 00:00 来源:广德县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2017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全省医改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省、市《2017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工作任务》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大胆创新,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全面部署推进

    3月28日全国医改电视电话会议和4月25日全省医改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特别是《安徽省2017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工作任务》下发后,我县立即组织传达学习会议和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列出本县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建立台账,进行安排部署,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7月21日,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全县卫生与健康暨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再次将深化医改作为全县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重点内容,进行再强调、再部署、再动员,有力推动医改工作的开展。

    二、狠抓落实,医改成效凸显

   (一)持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全面落实“管办分开、政事分开”的要求,完善医院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全面落实医院人事管理、内部分配、运营管理自主权。指导医院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内部绩效激励机制,为医院发展增活力、添动力。加强医院运行监管,全面提升服务质量,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努力降低成本,严格控制药品、耗材占比,让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收入得到提高,实现了以改革促发展的目标。医疗费用增长得到控制。尽管县中医院由于整体搬迁,软硬件设施、医疗环境得到根本性改善,导致服务数量急剧增长,但全县医疗费用增长幅度仍控制在10%左右,其中县医院医疗费用不增反降,为-12%。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达到35.19%。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占比有效降低,控制在2.9%。药品采购全部实现网上集中带量采购,我们还以中医院为牵头单位,全县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开展了低值耗材、检验试剂集中带量采购工作。

   (二)大力推进医共体建设,探索建立医联体

    一是重新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充分尊重医院意愿,科学调整县医院和中医院两个县域医共体组成单位,对医疗服务体系进行优化重组,实现医共体全面覆盖;二是进一步完善配套机制,健全医共体内部运行机制、奖惩机制和分工协作机制、利益分配机制,提高了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完善合作医疗补偿政策,开展医共体按人头付费的支付方式改革,推广执行按病种付费的支付方式,开展以重症精神病等病例按床日付费和中医药适宜技术门诊按病种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推动合理诊疗;三是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夯实签约服务工作基础。持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强化岗位培训、完善继续教育,积极引进人才,加强队伍管理和培训,提高卫生队伍整体业务素质。落实对口帮扶、人才培养制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开展适宜技术推广,由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医组成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推动乡镇卫生院创建等级医院,目前邱村、誓节、杨滩3个中心卫生院已顺利创成二级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创建一甲医院工作进展顺利;大力推进群众满意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已有4个乡镇卫生院创成“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3个乡镇卫生院创建“全国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通过省级评审;全力推进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实现一院一策,错位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乡镇卫生院住院病人达到21%,中心卫生院手术病人达到12%。四是推进双向转诊,开发部署双向转诊软件,引导病人合理就医,为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上下级医疗机构顺畅对接搭建平台,提供载体;五是创新医共体试点模式,在中医院、东亭乡卫生院开展了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六是引导支持县级公立医院与省内外知名医院建立医共体。引进这些医院的先进管理经验、服务理念,建立绿色转诊通道,邀请知名专家来我县坐诊、会诊,指导和培训业务人员。目前,县医院已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宣城市人民医院等建立了医联体关系;县中医院与省立医院、南京东南大学中附属中大医院建立医联体关系,有效提升了服务能力。

   (三)深入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全县共签约149814人,总签约覆盖率为30.3%。其中有偿签约54921人,有偿签约覆盖率为11.1%。重点人群签约88612人,重点人群签约率为60.0%。各项签约目标任务均已完成。在工作中,一是强化政府推进签约服务工作的主体责任,将签约工作纳入县政府对乡镇政府的考核内容,有效推动工作开展。二是科学制定工作方案,结合县情和群众实际需求,紧紧围绕健康管理和分级诊疗这两大目标,简化了服务流程,重新设计了各类服务包,实现了健康管理全面覆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覆盖,明确家庭医生及全科医生团队上门巡诊内容,落实服务团队和家庭医生的职责任务,增强了对群众的吸引力。三是整合卫生计生服务管理资源,广泛宣传发动,充分发挥资源集中优势,深入宣传卫生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健康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宣传及动员组织、随访联系等工作。并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政策宣传、动员组织、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督查考核等工作纳入2017度全县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综合考评内容。各乡镇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微信、展板、标语、彩页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共印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单10万余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居民手册17万余册,形成了浓厚氛围。四是出台优惠配套政策,为签约服务提供保障。完善医改配套政策,健全考核分配体系,制定合作医疗优惠政策,对签约服务包费用实行定额补偿。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广大群众签约的积极性。五是提升服务能力,结合医共体建设,采取多个措施,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履约服务水平。六是开展签约服务示范点建设,实行典型引路。将柏垫镇中心卫生院和四合乡卫生院作为全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创建示范点。由县卫生计生委对两院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及时总结、完善并推广工作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四合乡卫生院通过强化家庭医生宣传、管理作用,实现县域外住院病人同比下降10%;柏垫镇卫生院实行对签约服务对象门诊检查享受50%减免、住院患者自付费用每次减免100元的优惠政策,门诊就诊人次同比翻了一番,门诊诊疗次均费用同比下降近20元。两个乡镇卫生院签约慢病患者控制率显著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在全县起到示范引路的作用。七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和管理效率。在全面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之时,同步开展签约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发部署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对家庭签约服务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同时全面推广健康一体机,将健康一体机的使用情况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考核的重要指标。目前全县124个村卫生室全部投入使用,并建立了全县健康一体机交流群,将健康一体机维护和信息维护统一进行管理。通过上述措施,有效提高了履约的真实性和管理的规范性,提高了监督管理的工作效率。八是强化日常督导,保证工作质量。从委机关和各职能单位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成立广德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技术指导组和督导组,强化了对基层卫生机构签约服务工作的指导和督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工作经验,力求实现履约真实,群众满意。开年以来,共组织全县性集中巡查督导3次,重点抽查4次,有效保证了签约服务工作质量。

   (四)巩固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一是推动县级公立医院人事管理改革。编制池管理改革已经启动,完成了方案设计。县级公立医院拥有用人自主权,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允许县级公立医院根据岗位设置方案和工作需求,自主招聘工作人员,实行人事代理制度。对本县急需的硕士以上研究生、副高以上职称人员的人才,简化招聘录用程序,核入事业单位编制,并由用人单位给予一定经济补助,发放12万元(县医院)或5万元(中医院)的安家费。同时,在职称评聘、外进进修培养等方面优先考虑,并作为业务管理岗位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完善基层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县政府出台《广德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人事实现归口管理,编制总量管理,定编定岗不定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由卫计委统一管理调配,动态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近工作人员一律实行公开招聘,由县卫计委负责自主组织实施,报编办、人社备案。招聘程序更加简便。招考时间、招考次数完全由县卫计委根据工作实际进行确定,招聘不设报名比例限制。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主要考核标准,统筹考虑身体条件、工作经验等。鼓励人员在基层工作。人员纳入财政供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在取得中级及以上任职资格后予以直接聘任,不受职数限制,确因工作需要的,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可以在本县同类医疗机构之间合理流动。目前,县卫生计生委已成功组织了两次招聘,共计聘用34名专业技术人员,有效解决了基层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改革举措被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采用,在全省进行推广。三是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我县从2016年开始,启动这一工作。当年度,有7名大学生签订了培养协议。2017年,又签订了9名大学生。目前,我委对这些大学生保持联系,关心他们在校学习生活情况。

   (五)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和按病种付费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持续扩大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量、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加快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强化评估与监测督导。确保相关病例应入尽入。共落实临床路径病种143个,临床路径管理病人占出院病人总数的比例达到52.5%。 二是大力推进支付方式改革,不断完善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总额预付等复合型支付方式改革。县级公立医院按病种付费出院病人占合作医疗出院病人总数的40%以上。

   (六)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

    建立10个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中心,定期组织开展了医疗质量评审。指导各单位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控制和评价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全县全年度未发生重大医疗安全事故。

   (七)全面规范药品耗材采购

    严格问责机制,落实药品分类采购、带量采购、耗材网上采购的规定和要求,坚决杜绝网外采购现象。全年县级公立医院药品网上采购金额10865.7万元,高值耗材网上采购金额为   4245.2万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网上带量采购金额为1932.3万元。

   (八)积极开展县级公立医院债务认定工作

    县政府组织审计、财政、卫计等部门,对两级公立医院进行全面审计,锁定债务。逐年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强规划,明确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方向,指导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防止盲目扩大规模、增加新的债务,并对中医院搬迁项目产生的债务利息予以补贴。

   (九)大力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公开

    县级公立医院严格按照上级规定,每季度在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医院门户网站公开医疗服务信息情况,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监督。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每日实时公布全县产科床位资源,让群众自主选择适合的分娩机构。

   (十)巩固完善基层医改

    一是持续完善基层医疗机构分配激励机制。将收支结余用于奖励的比例从原先的45%提高到55%,进一步调动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全年收支结余用于职工奖励的金额达到284.4万元。二是足额、按时拨付经费。至11月底,县财政共拨付卫生计生工作经费1.29亿元,其中卫生事业经费1.16亿元。全年县财政安排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经费预算5207.9万元,公共卫生经费3000万元,乡镇卫生院设备购置款150万元、建设补助资金500万元,村卫生室运行补助经费62万元,退出村医生活补助142.6万元。

   (十一)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我县于2012年实现县平台与省平台的互联互通和数据上传。近年来,陆续更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健康一体机管理系统,全部及时实现与省平台的对接和数据上传。根据省、市统一部署,我们及时申请了专用ip地址字段,提供平台免登陆链接,并提供、开放数据端口,积极与软件开发商对接,做好与市平台联通的全部准备工作,各项数据实现成功上传。此外,县级公立医院已全部接入省影像诊断云平台系统,县医院接入全省网上预约门诊挂号平台,县中医院于11月初完成了县一级的全部工作,正等待省平台工程师的接入。

   (十二)推动中医药发展

    一是加强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县中医院建设完成整体新建并投入使用。建成三个省重点专科、三个省中医特色专科、一个市重点培育专科和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协助成员,建成国家级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一个。实施“六个一”工程,全县10个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开展了中医药服务,共有5个乡镇卫生院实施了中医馆建设项目,设置中医传统文化浓郁中医药服务区。全县124个一体化村卫生室中能开展中医药服务或中医适宜技术的一体化村卫生室达到80%以上,基层中医药服务人次逐年提高。推动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目前全县共有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16家,其中中医诊所15个,具有中医特色的广德健桥康复医院是一所使用传统中医药治疗为主的社会办民营医院,现在发展成在广德具有一定规模影响的康复专科医院。二是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校园招聘、人才引进、到上级医院进修等方式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人才。在全县范围内,鼓励西医学习中医药知识,依托医共体对口支援扶持基层。开展学术传承,跟师学习。三是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完成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视频网络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两个“中医药三个一”工程,编写乡镇卫生院门诊、住院常见病和村卫生室门诊常见病的诊疗规范,支援乡镇卫生院设置一个中医科、一个中药房、配备一名中医师。帮助村卫生室培养一名“能中会西”的乡村医师,设置一个中药柜,每年对乡村医师进行一期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积极开展中医药县乡村一体化建设。在全县急诊急救、乡镇卫生院骨干医师及乡村医师培训中增加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四项内容。是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开展中医治未病、冬病夏治、秋冬季膏方养生服务、医养结合服务,将中医药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在医生有偿签约包中增加中医药保健项目。五是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遴选14个中医优势门诊和10个住院中医优势病种,纳入按病种付费目录,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是加强道地中药材的种植和保护。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邱村振杨生态白芨、黄精种植,赵村和祠山岗区域种植百合,同溪石斛、七叶一枝花种植,宣木瓜农庄宣木瓜种植,誓节和东亭片发展太子参种植,卢村、四合片重点发展华东覆盆子种植,均形成了规模效益,具备较大的知名度。七是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传播,加强了中医药文化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

    三、开拓创新,持续深化医改

    我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县域实际,大胆开拓创新,持续深化医改。继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投入机制上取得突破后,今年,又在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带量采购、推进卫生计生深度融合发展、整合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资源上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一)积极探索医用耗材和检验试剂带量采购工作

    为保障耗材、试剂质量和及时供给,有效压缩虚高价格,减轻患者负担,降低医院运行成本,防止购销环节的腐败发生。我们在巩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医用耗材和检验试剂集中带量采购工作。一是明确采购主体和工作原则。以县中医院牵头,全县各基层医疗机构参与,先行探索耗材、试剂及胶片的集中带量采购工作。采购工作坚持依法依规,坚持 公开、公平、公正,坚持先行先试、分步实施,坚持质量第一、兼顾价格和企业信誉,坚持医疗安全为先,确保耗材试剂及时有效供应原则。二是明确采购范围。我们组织县中医院和各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全面调查,摸清使用的耗材、试剂的品种规格和采购价格。在此基础上,经反复论证,确定了采购范围。明确确定,开展带量采购后,各单位严禁自行采购,严禁超范围采购。三是明确采购方式。为了降低风险,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将集中带量采购的方式确定为通过公开招标,遴选耗材、试剂的配送企业。明确要求参与竞争的企业,必须具备经营资质,信誉良好,拥有与配送业务相适应的能力和设备,并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同时,须出具配送承诺书,保证及时供应。四是明确采购工作程序。为保证耗材、试剂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的顺利推进,我们严格按照《招投标法》规定,确定了代理公司,制定了系列招标文件。通过县政府采购平台,开展招标。经过公开招标,工县遴选了5家耗材配送企业和3家检验试剂配送企业。医院常用的422种医用耗材和215种检验试剂在原有采购价格的基础上,平均降价30%以上。有效减轻了群众负担,降低了医院医疗成本,同时从制度上预防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大力推进乡、村两级卫生计生深度融合发展

    县政府出台了《广德县乡村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以“全面整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服务群众”为总体要求,优化配置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资源,建立以行政管理、技术服务、协会参与、村级履职、网络健全“五位一体”的乡(镇)、村(社区)卫生计生服务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一是健全乡(镇)卫生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机构。乡(镇)计生办更名为“乡(镇)卫生和计划生育办公室”,按不少于“万人一干”的比例合理配备工作人员,承担宣传卫生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落实奖励优待政策、统计婚育和出生信息、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履行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健康促进、妇幼保健、疾病防控、基本公共卫生等服务管理任务,督促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落实计划生育责任,指导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是优化配置服务机构和队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接受县卫生计生委和乡(镇)政府双重管理。原计划生育服务所承担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职能由乡(镇)卫生院承担。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主要承担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优生指导、生殖保健、对村级人员的业务培训等任务。村(社区)按照“贴近村(居)民、方便村(居)民、吸引村(居)民、服务村(居)民”的要求,采取“3+N”模式逐步将计划生育服务室改建为“家庭发展服务中心”,实现村级计划生育工作转型。是完善管理制度。村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管理。村级卫生计生专干,以乡(镇)卫生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管理为主,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管理。各主管部门每月对村级卫生计生工作和人员履职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兑现人员绩效工资和奖励的依据。

   (三)推进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

    县政府印发了《全县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工作的实施方案》,按照整合资源、提高效能,权责一致、依法行政,属地管理、重心下移,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原则,大力推进卫生计生领域综合执法。一是建立综合监督执法机构。撤销县卫生监督所,成立县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承担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工作。二是健全基层综合执法监督体系。乡镇卫生和计划生育办公室承担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和监督管理等工作;乡镇设有综合执法中心的,受县卫生计生委委托承担本区域内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工作,综合执法中心业务接受县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指导,行政管理由乡镇卫计办负责;乡镇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人员不少于3人,人员从原计划生育执法人员和原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人员中择优调剂;村(社区)卫生计生专干兼任村(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信息员。按照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辖区卫生计日常监督检查、信息收集、政策宣传等工作,配合县做好案件查处;村(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信息员负责做好辖区内信息收集和报告工作。三是按照人随事走的原则,确保依法履职需要,整合现有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力量。重点加强县级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机构建设,编制资源和人员配备向执法监督一线倾斜,充实一线执法力量。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巩固县域医共体建设,充分调动乡、村各级医疗机构服务积极性。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建设,规范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大力推进双向转诊工作。完善双向转诊制度、程序和医保配套政策,引导病人合理就医。

    二是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发挥好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作用,统一履行政府办医职能,进一步完善公立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公立医院综合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评价,强化患者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评价作用。持续推进县级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三是不断完善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改革。坚持提高效能,权责一致、依法行政,属地管理、重心下移,健全卫生计生综合监督行政执法体系。确保卫生计生法律法规有效落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管,促进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依法执业。完善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四是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落实社会办医政策,推进中医药改革与发展。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以及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专业医疗机构。积极组织推进中医院医养结合项目。

    五是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推动建立人口健康信息服务平台,完善签约服务和双向转诊管理系统、基本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推动协同诊疗系统建设,探索开发“便民服务平台”、监管平台。

    六是创新中医院运行机制和中医药服务模式。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继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大力扶持中医药产业。